自從“5G投票門“”之後,聯想被爆産品國内外差價過大,被大家稱之為“M國的親兒子”。一晃這麼多年了,聯想這個當年确定“貿-工-技”路線的國際企業,在被民間輿論打得千瘡百孔後,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看看聯想到底是不是國有企業。
按照網絡上的某些大V的觀點,說明對聯想身份的問題是左右搖擺,難圓其說。最近這些人又找到了另外一個點:退休柳總在拿年薪7600萬,董事長年薪1.7億。對于這個事情作為最大股東的中科院無所作為,甚至投了贊成票。
我們再來看給出的數據:
聯想香港恒生證券市場公開信息。信息顯示柳傳志為名譽董事長,戰略委員會委員。
近幾年公司核心高管薪酬總體支出。
2021年楊元慶的年薪水平,也在公布列表之中。
目前聯想最大的股東: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
從上面的數據來說,可以看出聯想的确屬于國有企業,是中科院旗下的國企。但中科院持股是29.05%,雖然是第一大股東,但這些大V和KOL卻沒注意到下面的第二股東,而且在塗改畫圈的時候不知道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把第二股東給蓋住了。大家注意下,第二股東的名字: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咱們來研究一下二股東:
在這家咨詢中心下方,有更多的咨詢合夥人:
太多了隻截一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天眼愛企查企查查都可以去查閱。
這些小的分支都是幹什麼的?其實都是咨詢機構。那這些咨詢機構,就特麼有意思了。
這些股權穿透聯合控股聯想第二股東。如果不是因為政策原因,可能他們就是大股東了。這些人都是誰?
大家自己來看吧,多少老熟人不用我說了吧?
所以論楊元慶為什麼能拿這麼高的工資?這裡面可不是光年薪這一說。真正說年薪,了了一點。但每年的咨詢管理費,以及每年二股東分紅,就是不敢想的數字。為什麼能賺這麼多錢,自己心裡明白了吧?
柳傳志為什麼能拿這麼高的年薪。
首先要弄明白的問題,柳傳志代表的是誰。柳傳志是聯想集團創始人,就這個名頭他就有資格晚年享受公司高額福利。而且,雖然已經卸任聯想集團職務,但大家看下面的:
這是一家投資類公司,而且不僅僅是這一家:
林林總總算了下至少十幾家吧,與聯想有關的就有幾家。我也懶得統計了,之後問你:柳傳志有資格拿退休後的工資沒?
我就覺得,真是有意思,在微頭條随便扒拉了幾個數據就開始口嗨之旅,口嗨就這麼有意思麼?還是說XX的流量就這麼好拿?
問題都弄明白了吧?
好了,下面再說關于柳傳志與中科院之間的關系,中科院允許這麼幹?
首先,我們的國家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先進制度國家。我們不反對個人獲取财富,甚至還鼓勵。柳傳志與中科院之間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聯想的前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這是柳傳志創立的。1988年柳傳志又到了香港創立了香港聯想,後回國與内地更名的聯想合并,就有了今天的聯想。當年中科院給了柳傳志20萬啟動資金(這筆投資絕對劃算,可堪稱投資超級經典案例了),有了今天的聯想。所以為什麼中科院是大股東,還不是這原因。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柳傳志作為主導來做的,聯想走了這麼多年沒有柳傳志會有今天?所以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柳傳志為聯想所做的貢獻,這點年薪都遠遠不夠。
最後總結,我們走到了今天,回過頭來對聯想的種種都有自己的偏見。當年為什麼柳傳志趕跑了倪光南走“貿-工-技”路線,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實力企業來支撐我們的骨架。聯想背靠中科院,其實對束之高閣的技術看得最明白,最凄慘。聯想其實真懂得,這麼多技術不拿出來換錢,浪費了多少的資源。為什麼不把這些技術商業化,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成熟的企業去做市場。技術再好,沒人去賣,有用嗎?當年華為也是這麼爬起來的,賣程控電話交換機的時候,華為不也是“貿-工-技”路線嘛。隻不過華為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技術越來越多就轉型“技-工-貿”路線了。
沒事别老去噴聯想,這些大佬,幹點正事才是靠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