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過年了!公曆、陽曆、陰曆、農曆、夏曆、漢曆、殷曆……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過的是哪種曆法的年?這些曆法對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影響?
下面全是幹貨,值得收藏!
公曆
是一種以太陽公轉周期為基礎的紀年曆法,也叫新曆、西曆、公元、西元。以耶稣誕生的那年為公元元年,耶稣誕生之前稱為公元前。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該套曆法是西方教皇在1582年推出的,号稱是自己制定的,但大家用腳指頭想就能猜到,這項複雜的過程絕對不是一人一時能完成的!
它真正起源于我國元朝,在1276年到1280年,用了4年時間觀測修訂的《授時曆》!隻是教皇将耶稣出生的那年定為公元元年而已。寫到這裡,我真想說一句:真不要臉!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公曆中的月,與天上“月”的圓缺沒有什麼關系。現在說的元旦,就是公曆的1月1日,今年是公曆2021年。
陽曆
我國存在三種陽曆,分别是幹支曆、十二氣曆(天曆)、彜族太陽曆。
因為十二氣曆(天曆)已成為曆史,我國早已不再使用,(好像傳到英國後,他們現在還在用。)下面隻詳細說說幹支曆:
據查幹支曆早在商朝已經出現,也有說在黃帝時期出現的,它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斷地完善,最後可以記錄年月日時。由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成,六十甲子(即60年)為一循環,其中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幹支曆年的第一天,對應公曆是每年的2月3日到5日。
準确地來講:公曆2021年2月2日,是庚子年也就是鼠年的最後一天,2021年2月3日,是辛醜年也就是牛年的第一天。
現在幹支曆仍然應用在萬年曆、相術、風水、命理等等。
陰曆
也叫做舊曆、漢曆、古曆。
是我國古代根據月球的月相變化規律所制定的。朔月,即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天,定為每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初一。因為月相變化周期,并不是完整的30天或29天,所以有了1、3、5、7、9、11這六個月,每月有30天,稱為“大建”月份。2、4、6、8、10、12這六個月,每月有29天,稱為“小建”月份。
月球的月相變化容易觀察,便于計算時間,但不能反映季節的交替,對古代農耕沒有多大幫助。
農曆
融合了陰曆和陽曆,形成了一種既有以太陽回歸周期為基礎,又有月相變化規律的綜合曆法,也就是說它是一種陰陽合曆。也稱為華曆、夏曆。
按照陰曆一年的12個月中總共有354天,比着公曆少了11—12天,所以農曆設置了:每三十個陰曆年為一個周期,其中有11個閏年,閏年裡存在雙月份,并将12月改為“大建”月份。同時加入二十四節氣,便于兼顧季節時令。
比如2020年農曆上存在兩個四月,第二個為閏四月,而2021年2月11日是真正的“大年三十”,也就是臘月三十日。
殷曆同黃帝曆、颛顼曆、夏曆、周曆、魯曆并稱為“古六曆”。
黃曆
也稱為“皇曆”,是一種能同時顯示公曆、農曆、陰曆、陽曆等多套的曆法,并附加了大量趨吉避兇、星期月相、生肖太歲等等諸多内容。
這套曆法在古代也是皇帝遵循的行為規範準則,是有皇帝頒布的曆法,所以叫“皇曆”,後來帝制被推翻後,“皇曆”也被改成了“黃曆”。
今天是:
公曆2021年2月11日,
農曆(陰曆)臘月三十日,
陽曆辛醜年庚寅月庚寅日。
所以,我們過的是中國農曆新年!
然而,每時每刻宇宙都在發生着變化,那麼曆法也在不斷地調整中……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灼哲,後續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内容。,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