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六個核桃被索賠

六個核桃被索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09:17:16

近日,《人民法院報》報道了一起圍繞虛假廣告這一議題展開的民事訴訟,引來了不少網友的圍觀。據報道,浙江台州的張先生因為受到電視廣告中“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的影響,購買了“六個核桃”飲料用以“補腦”。然而,張先生在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本草綱目》等資料後,發現其中并無核桃具有相關功效的記載,因此認為核桃不具備“補腦”功效,于是将超市方和“六個核桃”的生産商告上法庭,主張對方存在虛假宣傳行為。最終,法院以依據不足為由,駁回了張先生的訴訟請求,并指出“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的廣告語不違反廣告法規定。

盡管在這場小小的民事訴訟當中,“六個核桃”的廣告投放方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就在法庭上取得了官司的勝利,但在輿論場上,與此相關的争議卻并未随着法槌的落下一同得以止息。盡管有不少網民抱着“吃瓜”的心态,對提起這起訴訟的張先生展開了形形色色的冷嘲熱諷,但更多的網民,還是将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這樣的廣告宣傳是否恰當的問題上,對“六個核桃”形成了不小的輿論壓力。

六個核桃被索賠(六個核桃因補腦)1

法院的判決,固然在法律上駁回了張先生的索賠要求,為“六個核桃”的廣告投放方免除了可能違法的憂慮,但在社會責任與商業道德層面,張先生提出的主張卻并非全無意義。“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如此簡潔、直白的廣告語,在任何廣告的觀看者看來,都直接指向着核桃在各種民間傳言、偏方中具備的所謂“補腦”功效,也正因如此,張先生才會将核桃是否具備“補腦”的功效看做問題的關鍵。

對于那些口口相傳的傳言、偏方而言,傳播者說幾句“核桃補腦”不過是随口一提,信不信由你,自然不必承擔也沒法承擔什麼責任,但是,當一家大型飲料企業,在正規媒體上斥巨資投放大量廣告暗示這一理念時,事情的性質便發生了變化。如果有企業試圖将這種傳言中的說法包裝成其産品的一大賣點,消費者自然有理由期待廠商對這種帶有許諾性質的包裝負責。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除去鋪天蓋地的廣告之外,人們并沒有看到有誰真的通過“六個核桃”取得什麼補腦功效,倒是像張先生這樣的訴訟者,來了一個又一個。

六個核桃被索賠(六個核桃因補腦)2

當然,正如法院有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所言,要在法律上認定“核桃到底補不補腦”,并不像張先生想得那麼簡單。張先生固然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本草綱目》兩部權威典籍,但從科學方法的角度上講,僅憑這兩部典籍确實不足以完備地證明“核桃不具備補腦功效”。法院不是科研機構,不可能通過自己的研究搞清楚“核桃補腦”這樁由民間傳言引發的公案的真相,因此隻能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審視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效力,以此為斷案的唯一準繩。在這種情況下,張先生的敗訴可以說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是,在訴訟之外,普通人會通過這起訴訟産生怎樣的觀感,卻并非僅僅是由法院的判決決定的。事實上,自從“六個核桃”上市以來,圍繞這款飲料及其背後的公司展開的争議,就幾乎沒在輿論場上中斷過,“虛假宣傳”的指控隻不過是其負面信息的一部分。《楚天都市報》的報道指出,一罐“六個核桃”飲料50%的成本都在易拉罐上;《長江商報》則在2017年底曝光了六個核桃為謀上市狠砸18.95億廣告費,是其研發投入103倍的消息。在這樣的局面之下,負面信息纏身的“六個核桃”即便打赢了官司,也很難說完全赢得了人心。對此,涉事企業還應反求諸己,認真反思其經營策略,以誠意赢得市場,否則前路恐怕依然難免坎坷。

(來源:海運倉内參微信公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