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還有含金量嗎?2021年10月30日,南京,2021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開考,考生等候入場圖/IC photo,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教資還有含金量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1年10月30日,南京,2021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開考,考生等候入場。圖/IC photo
3月1日,2021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結果、考試合格證明開通查詢通道。與此同時,“教資認定”“教資面試成績”等多個相關話題迅速占領熱搜榜。
教師這個職業現在有多吃香,從兩組數據中可見一斑。首先是“教資”報名人數:2016年全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共有260萬人,2017年達410萬人,2019年則攀升至近900萬人。其次是認定人數:“十三五”期間,全國年平均認定教師資格人數在160萬以上,較“十二五”期間增長約37%。随着教師職業的走俏,“拿兩證”(取得學位證和教師資格證)成了不少綜合性大學畢業生的标配。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青睐當老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薪資待遇不斷提高。确實,提高教師待遇是近年來的高頻詞,教育部去年底公布的《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确規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的确,一份體面的職業,離不開一份體面的收入,這既是對教師勞動價值的體現,也是尊師重教的應有之義。
不過,吸引年輕人的絕不隻是薪資待遇。作為一種職業,老師的寒暑假令人豔羨不已,對于“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年輕人來說,超長假期提供了無限可能。撇開物質打量,還有些年輕人看重精神需求。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支教,他們一方面緻力于為基礎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另一方面也迷戀自然風光,享受與孩子相處時簡單純粹的快樂。
近年來,名校碩博士畢業生競争中小學教師崗位的新聞多次引起熱議。無論對此持有什麼樣的看法,都必須承認,這是年輕人在擇業觀上的一種表達:有人看重薪資待遇有保障,有人喜歡時間充裕的寒暑假,還有人隻是留戀簡單純粹的校園生活,以及那些笑容燦爛的孩子們……年輕人紛紛對老師這個職業表示向往,這本身就足以說明這份職業具有超出物質層面的特殊意義。
小學教師帶着學生們在操場散步。資料圖。圖/IC photo
獲得“教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當老師,但想當老師一定要獲得“教資”。雖然“教資”認定數量逐年遞增,但相比起在校學生總數來說,老師特别是中小學老師數量仍存在很大缺口,老師這個職業散發着強大的吸引力。實際上,在關注“教資熱”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忽略一個問題:獲得“教資”,就一定要當老師嗎?
“教資”不僅是一種從業資格,同時也是一種技能認定。無論是普通話能力、還是教育學和心理學内容,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廣闊的應用場景,“教資”的用武之地顯然并不限于三尺講台。就家庭教育而言,多數家人不缺熱情缺技能,如果家長具備“教資”,家庭教育難題可能就會得到較大緩解;而從社會交往維度來看,身處終身學習的時代,掌握溝通能力與掌握學習能力同等重要,多一些有能力和熱情答疑釋惑的人,更有助于建設學習型社會。
正因為如此,“教資熱”不僅體現着一種擇業觀,同時也預示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掌握教育技能、探索教育規律。這種變化,令人欣慰。畢竟,家庭教育是每個人都無法繞開的課題。希望未來更多年輕人将“教資”作為一種能力培養,而不限于作為求職的“敲門磚”。
特約評論員 | 趙志疆(媒體人)
編輯 | 李潇潇
校對 | 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