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3 10:40:56

“爸爸知道,将來你會有自己的小家庭,但是爸爸一定要讓你有底氣,隻要你想回頭,這個家這盞燈就會為你亮着。”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1

《少年派2》大結局中,林大為的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要給林妙妙留一間房,随時都可以回家。

在林妙妙的内心,林大為一直是個靠譜的爸爸。

自己遇到事情時,爸爸總是站在她的角度平等對話,尊重她的選擇,還用自己的方式開解她。

面對原則性問題時又能曉之以理,做她的後盾,給足了她安全感。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林妙妙不僅是非分明、仗義執言、對感情看得也很通透。

對于孩子來說,爸爸是不可或缺的,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

爸爸的存在是“魂”,是“魄”,為教育注入魂魄,孩子才會真正被喚醒。

陳銘說:“父母是孩子永恒的生命範本,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先做一個那樣的人給他看。”

尤其是爸爸用言行影響孩子,教孩子走上正路。至于用什麼樣的言行,則是一種智慧。

爸爸的智慧,不僅影響孩子的品行,還有孩子掌控未來的能力,更決定家庭的福氣指數。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2

畢淑敏說: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迹,該承受的,該經曆的,他都應該有完整的體驗。

人生路上,孩子難免遇到溝溝坎坎,如果這時爸爸能尊重孩子,适當地放手,他們會在體驗中得到成長。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3

就像蔡笑晚,他對每個孩子都很尊重。

蔡笑晚的四兒子看武俠片着了迷,天天纏着爸爸要去練武功。

沒想到蔡笑晚不但沒有反對,直接把兒子送到了少林寺。

雖然僅僅過了2個月,兒子就後悔了,但還是學習了一個學期。

因為蔡笑晚告訴兒子,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後來兒子成長了很多,通過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

給予孩子尊重,讓他們在接受現實的毒打後,逐漸有了自己的底線和處理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知乎上,一個網友坦言她的爸爸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幹涉她的選擇。

比如她早戀,爸爸從不阻攔她。

但是爸爸經常用女孩未婚先孕被男孩抛棄的故事引導她:“談戀愛沒問題,但不要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在爸爸的教育下,她不會因為好奇做出一些自己難以把握,甚至傷害自己的事。

最後,她也遇到一段讓她真正喜歡的感情。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4

可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觑的。

爸爸尊重孩子的意願,也盡自己的能力護孩子周全,讓他們不受傷害。

同時,還會給孩子一些忠告,讓他們明白不能感情用事。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思想還未成熟時,用智慧啟迪孩子,給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5

有些父母總是嫌孩子不聽話,但他們說話的态度和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認知。

能夠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善意,而不是敵意的話,效果會更好。

吳敏霞的丈夫張效誠,就是一個好脾氣的爸爸。

女兒西西有點挑食,不愛吃蛋黃,吃完蛋清還把蛋黃捏碎。

張效誠沒有發火,而是耐心吃下這些蛋黃,告訴女兒不要浪費。

然後想辦法把蛋黃和蛋清融在一起,讓女兒吃下了完整的雞蛋。

當張效誠發現女兒西西有時難以控制情緒,因為女兒喜歡看動畫片《汪汪隊》,于是他便跟女兒約定把“汪汪隊出發”作為生氣時的暗号。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6

從此,這個暗号成了父女倆情緒溝通的法寶。

爸爸的耐心帶來好的情緒價值,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親子關系也因此變得融洽。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跟孩子好好溝通,既包容孩子的小脾氣和不良習慣,又有自己的原則,比發脾氣有用得多,也讓孩子容易接受。

有一個爸爸對待兒子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借鑒。

兒子的數學經常考0分,他雖然着急但是沒有跟兒子發脾氣,而是接受了兒子的現狀。

但是有一次兒子數學竟然考了7分,他為了鼓勵兒子,買了煙花慶祝。

在外人眼裡,兒子是愚笨的,但在他心中,這個孩子隻是還沒開竅。

一個小小的舉動,改變的不隻是别人的看法,而是孩子的不自信。

爸爸的情緒表達,孩子都看在眼裡,刻在腦子裡,即使還不夠完美,也會認可自己。

家有這樣的爸爸,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7

心理學研究表明:

“認慫”才能産生共情效應。一個人隻有覺得别人理解他們,才會願意打開心扉。

而爸爸的“慫”,不僅讓一個家庭和諧,而且讓孩子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作為書畫家,陳叔亮是被學生推崇的好老師。但他還有一個教育家的頭銜,是被孩子喜歡的“慫”爸爸。

兩個孩子小時候不讓人省心,兒子陳其鋼小時候很好鬥,與人打鬧時頭被人用鐵塊打破,爸爸沒有責備他,隻是帶兒子去醫院包紮。

回家路上,兒子看到一家小賣店,小心翼翼地問爸爸能不能買點糖。

雖然爸爸不知糖果限量供應,要憑糖票,但還是給兒子買了哈密瓜幹。

從那時起陳其鋼不但記住了哈密瓜幹的香甜,還記住了爸爸内心深處的溫暖。

爸爸很少對他唠叨和說教,隻有在特殊情況下,爸爸會多提醒一兩句,但永遠不會說第二次。

他說:這對他影響挺大,每當他做一件事情上瘾時,馬上就想到爸爸的話。

在兒子心裡,爸爸不說教、不命令,而是用自己的“慫”教會自己很多道理。

在女兒陳濱濱眼裡,爸爸是愛而不“溺”,教而不“訓”。

她犯錯了,爸爸從不怒言怒語,而是用幽默的方式點撥她,耐心等她開悟。

在家練鋼琴,聽到來了客人,她就要顯擺一下自己的琴藝,把琴彈得速度很快而且聲音很大。

但爸爸從不當面戳穿,也不打罵她,而是給她留足了面子。

爸爸會在事後和顔悅色地與她溝通:我曉得的,隻要有人來,濱濱就要開火車了,拼命加快,快得不得了,哪裡知道,人家最不高興的就是坐火車。

作為“慫”爸爸,他懂得孩子的小煩惱、小心思,肯降低身份與孩子交流。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8

《示弱的力量》裡說:

很多時候我們付出許多,卻得不到滿意的回饋,是因為一個強者形象在那擺着,但如果降低姿态,會讓孩子認可自身的價值,從而與你親近。

向孩子認慫的爸爸,給了孩子面子和台階,自己的權威也沒有被丢掉,反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

“慫包”爸爸不是無底線地忍讓,而是包容。看似粗枝大葉,卻細針密縷,做好親子關系的粘合劑。

有這樣的爸爸,孩子更容易看清自己的問題,心甘情願地去改正、反思自己。

所以,一個家庭有多幸福,就看爸爸在家有多“慫”。

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抵不過一個有智慧的爸爸)9

看完全劇,我們可以發現“智慧爸爸”林大為的種種表現裡,藏着爸爸對家庭的負責。

也許他不會說漂亮話,可他的很多話都說到了孩子的心坎上。

因為孩子成長路上,爸爸永遠是不能代替的。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爾弗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會一點一滴地滲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靈魂。”

孩子的教育需要媽媽的呵護,更需要爸爸的智慧。

孩子做選擇的時候,爸爸能給的是尊重。

孩子需要發洩情緒時,爸爸能給的是傾聽。

孩子需要撐腰時,爸爸能給的是底氣。

願爸爸們,都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林大為”。

相信在這份智慧下,孩子會永遠自信、勇敢、樂觀。

作者 | 天涯海角,熱愛生活,喜歡讀書,寫點小文字與你分享。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