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曾經的你,是否厭煩過五月?在文人眼中,五月是草長莺飛,是柳絮飄揚,是和風暖日,但對在農村成長的人來說,五月是累累農活,是清晨到半夜,是烈日炎炎。
我所在的南方農村,自古言傳“大戰紅五月”,五月既是冬季播種的小麥與油菜收割的季節,也是新一年水稻耕種的時候,也是諸如黃瓜辣雞茄子等蔬菜耕種的時候。 還記得小時候,到四月下旬的時候,就要開始為五月的農忙做準備,這時候,埋在土裡的稻種剛剛冒出嫩綠的翠芽,随着太陽直射向北回歸,溫度回升較快,農民們紛紛揭起蓋在秧苗上的薄膜,避免秧苗被熱死。揭開薄膜後田間,秧苗如一片片綠色的絲帶躺在田野中,清風拂過,脆弱的秧苗也隻能随風傾倒。
随着五月的來臨,氣溫回升加快,田裡的油菜籽和小麥需要收割了,我小時候的農村農業機械化還不如現在普遍,收割全是需要人工,好在是平原地帶,不用爬坡上山 。“大戰紅五月”是從油菜小麥收割開始,我們那時候收割油菜是先将油菜主幹砍倒放在土裡,再經過幾個太陽的爆曬,讓油菜籽在高溫下催熟,顆粒更飽滿,然後一家人拿上連蓋、竹墊、編織袋等工具。先将完全曬幹曬熟的油菜平放到竹墊裡,然後掄起連蓋打,使用連蓋需要巧勁,用力過猛會導緻油菜籽破裂,用勁過小不能使油菜籽完全脫離,恰好的勁道既能使油菜籽完全脫離,也不至于出現破裂。如果收獲油菜籽是分段完成(砍倒、暴曬、打油菜籽收獲),那收獲小麥就是一氣呵成,主要是割和打,一般都是一人割一人打,打的人負責将割倒的小麥在“拌桶”裡摔打,将小麥頭部的麥穗打落在“拌桶”裡,然後分袋裝上再曬幹。
想把連蓋掄圓順,還需要一點小技巧,可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操作的,反正我小時候沒把它整明白
随着時代的進步,農機具的普及,大大的解放了勞動力
既然是”大戰紅五月“,那這個月的農活肯定不止收割油菜籽和小麥,收割完油菜籽和小麥後,我們那時候是将麥稈和油菜稈收回家裡,燒火做飯用,不像現在,在農機的作用下直接稭稈還田,化作有機肥。接下來是犁田,我還在很小的時候都是通過牛拉犁頭來犁地,後面是一個長長的拖拉機犁地,駕駛員坐在上面犁地,效率不高,不像現在,在各地農機推廣站農機具的推廣下,大大小小的農機具分布在田野裡,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讓幹活的人輕松,效率也大大提升了。犁完地後就是淹水,大大小小的農田裡灌上水,既為方便插秧,也為秧苗提供水分成長。
與此同時,拔秧苗的活也得幹上,将密密麻麻的秧苗從育苗地裡拔出來,一捆一捆捆上,再拿到空田裡準備插秧。還在我很小的時候,插秧是按标準來的,兩端拉上一天長線,順着長線将秧苗插進地裡,這也是為了保障糧食出産率以及收割的時候方便割,後來就随意了,也不用拉線,直接下田插秧,甚至還有直接扔,那個時候糧食産量提升加上機械化收割。五月的農活當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經濟作物也需要這個時候栽種,如紅薯、土豆、辣椒、茄子、冬瓜、南瓜等。
觀閱文章的你,你所在的地方是否有”紅五月“的說法?你是否回憶各種幹農活的場景?現在的你還能熟練的幹各種農活嗎?
感謝觀閱文章的你點贊加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