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22:06:42

如果問金庸小說中哪套劍法最厲害,很多武俠迷都會想到“獨孤九劍”。劍魔獨孤求敗,終其一生欲求一敗而不得。

其實,在數學江湖中也有一套“獨孤九劍”,那便是被稱為“中國數學聖經”的《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作者不詳,師承不明,無門無派,身世神秘,仿佛天外飛仙般突然降臨江湖,一出現便驚豔衆生,引曆代名家盡折腰,甘願殚精竭慮為之作注,九章之學,遂成大宗。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1

劉徽(225~295),山東鄒平縣人,魏晉時偉大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正如“獨孤九劍”有九式一樣,《九章算術》也有九章,每章研習一術,分别是方田術、粟米術、衰分術、少廣術、商功術、均輸術、盈不足術、方程術、勾股術,合稱“九術”,即九種算法,雖然怎麼聽都像是武功秘訣。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2

不過,你别看這些算法聽上去玄乎其玄,但中國人向來務實,因此《九章算術》所研習的東西,都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3

劉徽《九章算術注》

正所謂劍有劍招,算有算題,既然“獨孤九劍”得從一招一招練起,那《九章算術》也得從一題一題做起。

整部《九章算術》說到底就是一本算題集,一共列舉了二百四十六道算題,每題皆有問有答有解。這又好比二人對劍,一人出招,一人接招,至于如何見招拆招,則全賴“九術”之妙用。

九章算術篇幅巨大,其中不乏晦澀難懂的術語,咱們不妨就從中抽取比較有趣的幾個章節來講一講,也算是抛磚引玉。

例一

箕田求積

"今有箕田,舌廣二十步,踵廣五步,正從三十步,問為田幾何?"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個面積計算問題,由于常跟“田”打交道,這“田”也就自然成為了各類圖形的代稱,你比方說:“方田”指矩形,“圭田”指等腰三角形,“邪田”指直角梯形,“箕田”指等腰梯形,“圓田”指圓形等等。

而且,不同的“田”也有不同的面積計算公式——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4

箕田術示意圖

本題所求為箕田面積,也就是等腰梯形的面積,翻譯過來即:

等腰梯形面積=1/2×(上底+下底)×高

這個公式是不是很親切?遙想幼學當年,稚氣猶未了,強記硬背,百遍後,倒也滾瓜爛熟。在此直接套用即可:

箕田面積=1/2×(20+5)×30=375步

不知道古代的小學生在計算梯形面積的時候,會不會也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咬牙切齒?

例二

陽馬求積

今有陽馬,廣五尺,袤七尺,高八尺。問積幾何?

不要誤會,這陽馬說的可不是馬,而一種特殊的錐體,本題所要求的就是這種錐體的體積。在動手計算之前,先得介紹一下立體圖形家族的諸位成員。

咱們最熟悉的當然是長方體,在家族中排行最大,輩份最高,許多錐體和柱體都是由它演變而來的。

将長方體沿對角面斜分為二,得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棱錐,稱為“塹堵”,其體積是長方體的一半。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5

塹堵

再沿塹堵某一頂點與相對的棱剖開,得四角棱錐和三角棱錐各一個。四角棱錐以矩形為底,另有一棱與底面垂直,稱為“陽馬”;餘下的三角棱錐是由四個直角三角形組成的四面體,稱為“鼈臑”(biē nào)。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6

合兩鼈臑而成一陽馬,合三陽馬而成一立方。故本題解法是:“廣袤相乘,以高乘之,三而一。”

翻譯一下也就是以陽馬矩形底面的長乘以寬,再乘以陽馬的高,得出未剖分前長方體的體積,除以三即為陽馬的體積。

故答曰:“九十三尺少半尺。”

例三

凫雁相逢

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問何日相逢?

凫即野鴨,雁即大雁,野鴨從南海飛到北海需要七天,大雁從北海飛到南海需要九天。問:野鴨和大雁同時分别從南海和北海出發,問多少天可以相遇?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7

凫雁相逢

題雖然簡單,卻包含了均輸術中的時日、路程、速度等幾乎所有的元素,反映了中國古代在處理與比例分配相關的分數運算時的基本思維——“齊同”,化異分母為同分母叫“同其母”,要保持分數值不變,還必須“齊其子”,母同子齊以後才可以進行加減運算。

所以,“凫雁相逢”的解法是:“并日數為法,日數相乘為實,實如法得一日。”

也就是說,以各自需要的天數之和為除數,以各自需要的天數之積為被除數,這樣就得到日數。答曰:“三日十六分日之十五。”

例四

人共買物

今有共買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問人數、物價各幾何?

題目的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買一件東西,每人出錢八塊,則多三塊,是為盈餘;每人出錢七塊,則少四塊,是為不足。問人數多少?物價多少?

《九章算術》所給出的盈不足術公式相當啰嗦,反而劉徽的注更為簡單——

首先計算人數。每人兩次出錢,相差為8-7=1,這是所謂“一人之差”。而“盈不足為衆人之差”,也就是說由于每人兩次出錢都差一點,導緻了最後有3個“衆人之差”,大家相差的就是盈餘的3塊錢和不足的4塊錢之和,“衆人之差”是7塊錢。

“以一人之差約衆人之差,故得人數也”,以7除以1,即得知人數是7人。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8

再來算物價。每人出8塊,買1物,多3塊;若買4物,則需出8×4=32塊,多3×4=12塊。每人出7塊,買1物,少4塊;若買3物,則需出7×3=21塊,少4×3=12塊。兩次盈虧等同,互相抵消。兩次出錢之和=8×4+7×3=53塊,共計買得4+3=7物。已算得人數是7人,可知物價是53塊錢。

故答曰:“七人,物價五十三。”

例五

引葭赴岸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這是一道很有趣的題,說的是有一個邊長為一丈的方形水池,正中央長着一根蘆葦,露出水面一尺。若将蘆葦稍頭垂直拉到岸邊,頂端恰好與岸齊平。問水有多深?蘆葦有多長?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9

勾股定理

要解這道題,先需認識勾股定理。在《九章算術》中則稱為“勾股術”,其訣曰:“勾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即弦。”換言之,即是說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設勾為a,股為b,弦為c,則a² b²=c²。

據《周髀算經》記載,西周初年的數學家商高曾向周公講過“勾三股四弦五”,即3² 4²=5²,這是勾股定理最著名的特例。

掌握了勾股定理,要解本題就易如反掌了。《九章算術》給出的解法是:“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減之。餘,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數,得葭長。”

有沒有關于古代數學書籍(作者不詳無門無派)10

設池邊長一半為a,池深為b,葭長為c

按題意,已知a=5尺,c-b=1尺

用勾股定理 a² b²=c²,可以得出

水深b=[a²-(c-b)²]/2(c-b)=(5²-1²)/2=12尺

葭長c=b+1=13尺

故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長一丈三尺。”

“引葭赴岸”的故事宋代時還流傳到了印度,被印度數學家拜斯迦羅本土化為“風吹荷花”問題:

湖靜浪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

忽來南風吹倒蓮,荷花恰在水中淹。

湖面之上不複見,入秋漁夫始發現。

落花去根三尺整,試問水深尺若幹?

此題顯然與“引葭赴岸”如出一轍,詩中有畫,畫中有題,妙趣橫生。即使不做題,單純欣賞這詩畫中的意境,也會讓人很開心。

至此,“九術”算是亮過了身手,但若要修煉得爐火純青,隻這般走馬觀花,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先得把二百四十六道題全做一遍才行!

“獨孤九劍”之所以厲害,在于能克敵緻勝,倘若隻圖花哨賣弄,遇敵時一觸即潰,又怎配得上“劍魔”威名?《九章算術》亦同此理,能真真切切解決現實問題的數學,才是活潑潑有生命力的數學。

《九章算術》所歸納的種種算法,如今看來雖已不再高深,卻依然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非但有功于當時,亦且有裨于後世,“聖經”之譽,誠不負哉!

參考文獻:

[1]闫文宇,朱宏斌.《九章算術》所反映的秦漢農業生産與社會經濟[J].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7(00):205-216.

[2]桂淑伊.管窺《九章算術》,傳承數學文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4):124 126.

[3]王秀玉,霍豔晶.從《九章算術》中分析我國古代數學的文化風格[J].蘭台世界,2014(17):151-152.


更多趣味數學曆史故事,關注一步數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