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說普通話為什麼說不标準?新華社南甯9月18日電(記者雷嘉興)廣西百色市淩雲縣下甲鎮河洲村念恩小學的教室裡傳來琅琅讀書聲,教師阮文憑正一句一句地用普通話教學生們念課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廣西人說普通話為什麼說不标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新華社南甯9月18日電(記者雷嘉興)廣西百色市淩雲縣下甲鎮河洲村念恩小學的教室裡傳來琅琅讀書聲,教師阮文憑正一句一句地用普通話教學生們念課文。
念恩小學地處大山深處,隻有24名學生,都是來自瑤族山區的孩子。43歲的阮文憑目前主要教學前班和一、二年級學生,“很多孩子剛來時隻會說瑤語,幾乎不會說普通話。”
由于語言阻礙,阮文憑隻好用普通話和瑤語進行雙語教學,“用瑤語進行入門教學,孩子入門後,我就用普通話教學,讓他們有語言學習的氛圍。”
阮文憑還把普通話教學融入與孩子們的日常交流中。“這個是‘幾嘎’,用普通話就叫‘雞蛋’。”阮文憑教一句,孩子們就跟着念一句。雞蛋、石頭、凳子……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成了阮文憑開展普通話教學的工具。“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比較強,經過一年學習,基本上就能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了。”阮文憑說。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基礎。阮文憑說,普通話教育極其重要,“不學好普通話,孩子們就很難走出大山。”
這些年來,阮文憑先後教了近500名瑤族學生,其中不少人已走出大山到外地打拼,有的考上大學,有的畢業後走上講台,這其中就有25歲的羅秋來。
羅秋來如今在百色市樂業縣甘田鎮幼兒園當老師,回想起小學時學習普通話的經曆,她感慨良多。“剛上小學時,根本不會說普通話,老師循序漸進地教。小學四年級時,我已經能夠較為流利地用普通話交流。”如今,她沿着阮文憑的步伐,成為一名老師。
羅秋來說,幼兒園裡也有少部分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剛來的時候不會說普通話,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也能很快适應。“我們還在幼兒園裡辦了普通話推廣學習班,讓孩子和家長一同學習普通話。”
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省份,廣西壯族自治區有着多種少數民族語言和地方方言。自治區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廣西教育部門通過開展線上線下普通話能力培訓,提升基層中小學教師語言文字能力水平。此外,自治區語委、自治區教育廳印發關于加強全區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輔助各地開展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工作。
在校園之外,廣西也從多方面開展普通話推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以來,廣西各級語委廣泛宣傳推廣“看視頻學習普通話”平台和“語言扶貧”App,積極舉辦網絡“以誦抗疫”、線上讀書分享會和網絡普通話培訓等推普特色活動。廣西通過線上線下專項培訓和“語言扶貧”App自學等方式進行普通話學習的人數超過10萬人次。
此外,根據調查摸底情況,自治區和各市語委面向普通話普及薄弱地區,特别是3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開展“送培下鄉”活動,免費向基層發放《普通話1000句》《兒童學習普通話365句》《普通話百詞百句》以及推普宣傳資料等超過40萬冊(份),參加活動人數超過100萬人次,進一步提升基層幹部群衆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數據顯示,近3年來,廣西普通話普及率均超過85%。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