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的未來已經來臨?所以,賽博并非坊間流傳的“高科技”的意思,至少在原教旨的角度上,賽博,就是指的網絡那麼,所謂賽博空間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指網絡空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賽博朋克的未來已經來臨?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所以,賽博并非坊間流傳的“高科技”的意思,至少在原教旨的角度上,賽博,就是指的網絡。那麼,所謂賽博空間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指網絡空間。
2、朋克,原文為“punk”,沒有非常準确的中文譯詞。朋克文化是從朋克音樂發展起來的,但以原教旨的角度來探讨朋克,其實這個詞本身的出現,要遠遠早于朋克文化,也同樣早于朋克音樂。
在朋克音樂誕生之前,這個詞,是用來稱呼某一類人的。
剛才我說,punk這個詞沒有非常準确的中文譯詞,但有意思接近的詞。比如地痞,流氓,小混混等。當年被稱作punk的外國朋友們,和這三個群體有着相當大的相似性。
然後,這些punk們,或者說街頭混混們,開始玩音樂了。他們憤世嫉俗,燒打搶吸,小錯不斷,大錯偶犯。這些烏煙瘴氣的東西和他們或歇斯底裡,或頹靡不堪的音樂混合在一起,成為了最初的朋克文化。
所以,朋克精神和坊間流傳的“反抗意識”也并不能等同。它沒有那麼的高大上。和坊間流傳的“反主流”也不能完全等同。因為,這些punk們,這些憤世嫉俗的失敗者們,隻要利益相關,就可以和光同塵,隻要受到威脅就可以虛以委蛇。漂亮話,隻是他們嘴邊的slogan,他們真正的内核,是以自私為中心的粗糙的利己主義。
3、賽博朋克,cyber punk。起源于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的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正是他和他的這部小說定義了什麼叫做賽博朋克。雖然他自己無意幹涉此概念的發展與變遷(也正因此,賽博朋克正在變得越來越泛化,越來越越虛無主義。),但想要對這個概念返本還源,我們唯一能找到的準則,就隻有這部《神經漫遊者》。
這部書的科幻部分,毫無疑問是圍繞賽博空間來展開的,當然,還有賽博空間中的那兩尊“神明”,兩個互為表裡的AI人工智能,理性的極緻——冬寂,和它的另一面,人性的可能——神經漫遊者。這些内容,确立了賽博朋克中的一半——賽博。
這部書關于人的部分,首先,主角凱斯,就是個人渣。本身就是犯罪分子,内心一團糟,人生一團糟。為了錢可以毫不猶豫地背叛職業道德偷雇主的東西。為了多活幾天,可以毫不猶豫地殺人越貨。為了重新獲得暢遊網絡的能力,他可以完全将自己愛人的死仇抛在腦後。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他願意全力配合對方,無事不可為。
除了人渣凱斯之外,其它的主要角色也大都符合憤世嫉俗自私自利的标準。順便提一句,這些家夥,跟反抗意識,反潮流,都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包括“現代黑豹”也一樣。他們披着反主流的外皮,做着愉悅自己的勾當。隻看他們行動時毫不顧及對一般人的附加傷害就可見一斑。他們根本不在乎反的是什麼。他們要的隻是錢和作為極客的刺激體驗。
4、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和它的原作,飛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不是賽博朋克!不是賽博朋克!不是賽博朋克!如今,大多數人把這部電影謠傳為賽博朋克的鼻祖或原型,這簡直就像是把蘋果稱為紅燒肉的原型一樣莫名其妙。
首先,看過這部電影的應該都知道,它和賽博完全沒有關系。其次,電子羊成書的年代,别說賽博朋克了,就連網絡都還沒出現呢。它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涉及到網絡這個概念啊。沒有魚,非要說是魚肉,難道是鲷燒或者魚香肉絲嗎?
至于朋克就更别提了。我們都知道,銀翼殺手的主角是個很正派且有責任心的人,他跟朋克的距離,恐怕比他和賽博的距離還要遙遠。
順帶一提,《黑客帝國》被叫賽博朋克都叫濫了吧?但是,它雖然很賽博,但完全不朋克。道理同上。我們的基努裡維斯飾演的救世主,無論是覺醒前還是覺醒後,哪裡有一丁點的朋克了?
無論是銀翼殺手瑞奇.戴克,還是救世主尼奧,他們跟神經漫遊者中的那個網絡牛仔人渣凱斯都是完全不一樣,甚至相反的存在。
當然,你可以說朋克精神和朋克文化在改變,在演化,沒問題。
那麼,我想說的是,你說的朋克精神,不是原來的朋克精神。
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可以達成一緻的,不是嗎?
5、賽博朋克不是高樓大廈間陰森潮濕髒亂差的胡同,和這些胡同裡穿的花裡胡哨且紋着身的小混混們在網絡裡和資本大鳄作鬥争的故事。或者說,它起碼不僅僅隻能有這麼一個模式。
這種模式,是對賽博朋克的符号化和刻闆印象。
綜合上四條,什麼是賽博朋克已經很明顯了。這個題材的範圍其實相當之廣,限制也相當之低。隻要有兩個要素作為關鍵,就可以是賽博朋克。1、賽博。2、朋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