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2機甲)
電影《環太平洋》2已經于3月23日正式上映,相比于第一部裡的機甲,《環太平洋》2裡的機甲顯得更靈活、防禦能力更強。但是面對不斷進化的“開菊”,機甲的一系列重大缺陷在電影裡也暴露無遺,這也是現實中陸戰兵器仍然是輪式、履帶式裝甲武器占統治地位的原因,機甲戰士在未來戰場中難堪大用。
(現代坦克都盡量降低車體高度,降低被彈面)
而機甲另一大問題就是防護問題,現代主戰坦克都盡可能的降低車體高度,以減少中彈面積。而機甲高大威猛的形象雖然很提士氣,但是巨大的中彈面積帶來的防護問題非常嚴重,整個正面全部設計厚重的裝甲會造成機甲失去靈活性,而隻設輕裝甲屆時恐怕普通的步兵攜帶反坦克導彈就能輕易摧毀造價高昂的機甲。同時機甲的足部防護注定是阿喀琉斯之踵,複雜的機械傳動結構帶來的極高的故障率,戰場上受損的機甲也根本不能修複,隻能設法拖回後防基地維修,電影裡反派的機甲黑曜石正式因為腿部被擊傷而戰鬥力大減,最終被擊毀。可以說機甲除了潛在的機動性外,在防護、成本、可靠性上均不如傳統坦克。
(被伊朗俘獲的RQ-170無人機)
《環太平洋》最震撼的一幕莫過于邵氏集團的無人機甲集體叛變,無人駕駛技術雖然有利于減少人員傷亡、降低駕駛員培訓成本、快速部署等優點,但是無人駕駛的兵器一旦被敵人通過某種手段奪過操控權,會瞬間成為己方的敵人,這一點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對無人駕駛最大的擔憂。現實中軍用無人機早已遇到此類問題了:2011年,美國的一架“RQ-170”無人偵察機在對伊朗實施空中情報搜集時,據傳被伊朗專家實施電子幹擾,然後輸入了欺騙性GPS坐标,讓這架無人機降落在伊朗境内被繳獲。2018年俄羅斯在叙利亞的基地遭到不明無人機群的攻擊,被俄羅斯的反無人機系統成功誘導6架,讓這6架無人機全部降落被俄軍繳獲。
(未來戰場仍是有人駕駛兵器為主導)
無人駕駛技術的局限性讓各大軍事強國仍然不敢将其全面普及,畢竟戰時己方的戰機突然全部叛變是任何國家無法承受的,而有人駕駛的戰機雖然也會出現駕駛員叛變的的情況,但是出現集體叛變的幾率幾乎為0,未來有人駕駛武器仍然在軍隊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