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家國情懷紙短情長

家國情懷紙短情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5 01:51:00

詩魂,是蘊含詩中的一種意象、一種境界,是詩以言情、明義、勵志的思想表達和精神内核。品讀我國古代軍旅詩詞,能深切感悟到那濃厚熾烈的家國情懷。正是這樣的意象和境界,使之透射出抒愛國豪情、明圖國大義、勵報國之志的獨特魅力。從中汲取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滋養,有助于我們深入開展國防教育,讓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成為時代風尚,凝聚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

(一)

在我國古代浩瀚詩海中,軍旅詩詞芬芳源遠流長,風格獨樹一幟。“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早在《易經》中便有描述戰事的歌詠。“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的這首《無衣》,表現了将士備戰練兵、同赴沙場的壯志豪情,被認為是秦國軍人出征的“軍歌”。“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愛國詩人屈原的力作《國殇》,用遒勁的筆觸、激昂的情感,讴歌将士英勇殺敵、血染疆場、為國獻身的英雄壯舉。

唐宋是古典詩詞發展的鼎盛時期,軍旅詩詞的創作同樣達到了一個高峰。“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幹(李白)”“借問大将誰,恐是霍嫖姚(杜甫)”“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轼)”“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這些唐詩宋詞的傑出代表人物,都有描述軍旅戰事、頌揚英雄豪傑的佳作。“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适)”“功名隻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李益)”唐代湧現出諸多邊塞詩人,形成的邊塞詩派成為當時詩壇的一道靓麗景觀。“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嶽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南宋兩位民族英雄直抒精忠報國、從容赴死的壯懷豪氣,留下威震敵膽、激蕩人心的千古絕唱。

明清時期,諸多領軍将領、豪傑志士以詩抒發軍旅人生的感懷。“東風早解黃河凍,春滿乾坤萬姓安(于謙)”“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杖策隻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袁崇煥)”“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複先基(鄭成功)”“關山萬裡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林則徐)”句句直表心聲、暢訴抱負,洋溢着報國赴難、建功疆場的凜然氣概。

縱觀古代軍旅詩詞,有着雄渾豪邁、慷慨激越、氣宇軒昂的鮮明格調,有着直抒胸臆、情感真摯、筆調蒼勁的突出特色,更貫穿忠貞愛國、赤膽衛國、誓死報國的精魂,展現了對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的推崇和張揚。

(二)

心憂天下、情系家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在軍旅詩詞中有着意象雄奇、壯懷激昂的真切表達。“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的《大風歌》,逐鹿征戰、威震四海、榮歸故裡的豪邁之情力透紙背,充滿“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的感染力。“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用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頌揚巾帼不讓須眉的義舉,使家國情懷成為千古贊頌的人間大愛。

位卑未敢忘憂國,俠肝義膽見忠魂。從阮籍的“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到鮑照的“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從陳子昂的“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到李希仲的“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從張為的“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到楊繼盛的“平生未報國,留作忠魂補”,軍中男兒以國家安危為念,以戍邊禦敵、效命疆場書寫着對祖國的忠誠和摯愛,可謂“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報國寸心堅似鐵,雖苦猶甘自堪豪。從曹植的“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到王建的“男兒富邦家,豈為榮其身”,從劉長卿的“末路成白首,功歸天下人”到杜甫的“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從戚繼光的“封侯非吾意,但願海波平”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投身軍旅就意味着把個人生死榮辱置之度外,當有報效國家不圖名利、獻身邊關無怨無悔的崇高境界。

保家衛國淩雲志,告慰鄉親凱旋時。從王贊的“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到高适的“離魂莫惆怅,看取寶刀雄”,從令狐楚的“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頭望故鄉”到于謙的“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從袁崇煥的“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到黃景仁的“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台不望鄉”,好男兒放下個人思鄉念親的惆怅離情,抱定受命忘家、志在四方、建功沙場的雄心壯志。

(三)

忠勇是武德之魂魄。軍旅詩詞中,所展現的金戈鐵馬、刀霜劍寒、鐵騎逐寇的戰鬥意志和必勝信念,見證着将士的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争先。”在屈原筆下,将士毫不畏懼、奮勇殺敵的激戰場景栩栩如生。“鐵騎追骁虜,金羁讨黠羌(吳筠)”“前軍飛鳥斷,格鬥塵沙昏(李希仲)”“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一場場披堅執銳、橫槊馬上、追擊敵寇、骁勇善戰的激烈戰鬥躍然紙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橫戈息力潮頭夢,銳氣明朝破虜間(俞大猷)”這高亢激越、斬釘截鐵的铮铮誓言,充滿把家國之恨凝聚在刀尖上的血性和氣概。

“萬裡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祖詠)”“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臨危赴戰,軍威赫赫,鐵血雄風,所向披靡。“鵲血雕弓濕未幹,鹈新淬劍光寒(衛象)”“營中午夜猶傳箭,馬上通宵不解鞍(于謙)”鎮守邊關,枕戈待旦,常備不懈,志枭逆虜。“栉風而沐雨,萬裡蒙露霜。劍戟不離手,铠甲為衣裳(曹植)”,這是一幅生動的戎馬倥偬征戰圖。“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岑參)”,這是一幅逼真的頂風冒雪行軍圖。不畏苦累、不懼艱險、殺敵建功的戰鬥豪情在心中激蕩,蕩平狼煙、凱歌高奏熔鑄着軍人的榮譽和自豪。

軍旅曆來崇尚英雄、哺育英雄。“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冠軍親挾射,長平自合圍(劉孝儀)”真切表達了對名将霍去病、衛青破虜殺敵英雄風采的追慕。“突營射殺呼延将,獨領殘兵千騎歸(李白)”把神勇無畏、膽識過人的将軍率部成功突圍的英雄之舉刻畫得栩栩如生。“朝來道上看歸騎,一片紅冰冷鐵衣(徐渭)”生動傳神地描寫了凱旋的将士血染征衣的英雄群像。馳騁疆場,盡展英雄風采;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英雄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昭耀後人。

(四)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詩之魂,在于寫精神。而以身許國、舍生忘死,但有使命、萬死不辭,正是精神品格的最高境界,有着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力量。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荊轲的《易水歌》,展現了大義凜然、義無反顧、抱定必死決心的獻身精神。“戎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崔骃)”“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争戰場(阮籍)”直面生與死的考驗,甯願血染沙場,絕不苟且偷生,報國遂忘其身,雖九死而無悔,體現了生有其值、死得其所的人生追求,彰顯了輕身重義、捐軀赴難的氣節風骨。

柳宗元曾說,圖國忘死,貞之大。浴血奮戰、以身殉國,倒下的是血肉之軀,挺立的是不屈的精神脊梁。“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高适)”“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鬓向人無再青(陸遊)”,這是身死為國殇的堅貞之志、英武之氣、壯烈之情。“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張家玉)”彰顯了知死不避、以死明志、視死如歸的高潔品格。古往今來,舍生忘死的血性擔當、勇于犧牲的英雄氣概,是照亮民族心靈天空的精神之光。

一首首古代軍旅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品格的具象展現,有穿越時空、鑄魂勵志的恒久魅力。讓我們從那猶如進軍号角、催征戰鼓、高亢戰歌的曆史回響中,獲取塑造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的力量。

家國情懷紙短情長(家國情懷凝詩魂)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