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王亞蓉的精神?新華社南甯9月14日電 題:黃康華:逐夢工程機械制造的“80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國工匠王亞蓉的精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新華社南甯9月14日電 題:黃康華:逐夢工程機械制造的“80後”
新華社記者陳一帆、覃星星
在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内,各種現代化設備正開足馬力運行着,其生産的履帶移動颚式破碎站、圓錐式破碎站、反擊式破碎站等裝備從這裡發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将一片透風漏雨的租賃廠房,發展到擁有十幾萬平方米現代化廠房群的移動破碎篩分設備行業知名企業,“80後”黃康華逐夢不息。
黃康華學的是中文,大學期間在機械企業打工、實習時對機械制造産生了興趣,大學畢業後“轉行”進入機械制造領域。2009年,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老鄉湊了14萬元,在南甯創立公司,從事礦山機械制造。“當時我們沒有固定的生産廠房和辦公場所,也沒有充裕的資金,先後經曆了5次搬遷。”黃康華回憶創業的艱辛。
2011年在國外,黃康華首次接觸到移動破碎篩分設備。這款靈活方便、機動性強,猶如一個可移動的中小型破碎加工廠的高性能設備,讓黃康華“驚呆了”。他決定全面停止礦山機械生産,把前期創業收益全部投入移動破碎篩分設備研發生産中。
破釜沉舟的背後,是黃康華對市場的深入分析。當時,國外進口設備價格高昂、操作複雜,國内普遍使用固定破碎篩分設備,生産周期長,重複使用率低。黃康華感到,随着國家對綠色環保日益重視,各行業對環保需求日益提升,物料處理行業大有可為。
“見都沒見過的設備,學中文的能生産出來嗎?”黃康華說,“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強烈,但我看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
黃康華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邊摸索邊學習,終于研發出第一台移動破碎機,并成功賣給了一家采礦企業,這極大鼓舞了大家的信心。之後公司陸續接到訂單,團隊根據客戶需求,不斷進行産品優化和技術積累。
然而,他們當時生産的設備和知名品牌放在一起,差距明顯。為此,團隊到國外考察學習,在産品設計、實際操作、耐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發出适合國内市場的産品。他們的産品可廣泛應用于礦山開采及尾礦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固廢再生利用等多個領域,并以創新開發的直驅技術,實現高效生産、低碳排放。
針對國外進口的液壓驅動系統“水土不服”,以及進口零部件面臨技術壁壘、價格高昂、維護困難等問題,他們還成功研發出外接電驅動移動破碎篩分設備,迅速打開了銷路。2020年和2021年,美斯達産品銷售額均突破10億元。
破碎主機是組成移動破碎篩分設備的“核心部件”,此前這一生産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價格一度占到整機成本近一半。“我們經過科技攻關制造出自己的主機,将設備價格降到進口産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且更早應用綠色能源,損耗更低。”黃康華說。
他認為,創新,是公司快速發展、壯大的“密碼”。目前,美斯達科技研發團隊近100人,研發投入經費逐年增加。
記者了解,美斯達移動破碎篩分闆塊産品的出口業務正快速增長,今年企業國際業務量有望突破3億元。黃康華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圍繞核心業務,推動南甯先進裝備制造企業集聚發展,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物料處理設備制造産業集群。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