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史揭秘
說到我國的傳統文化,那可是有着五千年的曆史,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人生哲理都蘊含着我國古老人民的聰明睿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經典韻味,而随着時代的更叠,這些文化經過歲月的沉澱,遺留給炎黃子孫的大多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文化瑰寶,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對聯,俗稱對對子。
對于對聯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春節時期家家戶戶都要貼的對聯,而在這個喜慶的節日,對聯裡面的内容大多也都是一些美好祝福的話語,别看對聯比較簡短,但其中也有很多的要求,譬如字數要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合、内容相關,節奏相應,才能造就一個好的對子。而對聯也是古人們平時打發時間,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當然這些文人學子通過對對聯比拼一下自身的文學水平。
時至今日,我們可能補不常接觸對聯,要想自己對對子更是癡心妄想,但是古人的很多優秀絕妙的對聯仍然流傳至今,讓我們好好欣賞,領略一番對聯的風采。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有對聯而引發的一些小典故。在宋朝時期,有文人對于當時比較嚴重的貧富差距現象很不滿,在一年春節的時候,又貧苦人家想讓他幫忙寫副春聯,他就寫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大多數人可能一頭霧水,這全是數字,叫啥對聯啊。
這副對聯貼出後引起了很多古人的圍觀,他們初開始也覺得很怪,但後來就覺得寫的實在是妙極了,上聯缺了一個“一”,下聯少了個“十”可不就是缺衣少食的諧音啊,橫批更是意味着“沒有東西”,這位作者用修辭的手法比喻了人民生活疾苦,充分的體現了貧苦人家生活的境況,可謂是用盡心思。
還有一則對聯也是蠻有意思的,在上個故事中我們也說了,古代人們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而同是貧窮人家,他們的行事作風和思想觀念也是不同的,所以有人也通過對聯來說教、懲罰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相傳在吳淞江有一個村霸沒有人敢招惹,為非作歹,附近的村民更是敢怒不敢言,但是任人宰割也不是個事啊,心中的惡氣總得想法子出一出吧,于是就有人乘其不備在他們家門前貼了副對聯,内容是這樣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孝義忠信禮儀廉”。衆人紛紛感歎千古絕對啊!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能領會其中的意思,比較了解古代文化的人應該清楚,古代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人們做人的根本,那麼上聯就是恥笑這家人忘八端,是民間罵人的話,指責他忘記了做人的根本,下聯呢就意味缺“德”,由此可見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既可以豐富自身的學識,又能夠纾解自身的怨氣,當然我們也能清晰的認識到,文人千萬不能惹啊,可能不然哪天被他們拐着彎罵了,自己還在呵呵傻笑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