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十三陵紀實

十三陵紀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18:49:58

慶陵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和皇後孝元郭氏、孝和王氏、孝純劉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内黃山寺二嶺南麓。慶陵前後有兩進院,彼此不相連接,在二進院落之間有神道相連。朱常洛是明代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他在位僅29天,史稱“一月天子”,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但他的陵寝在十三陵中卻是獨具特色的。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

慶陵

泰昌皇帝朱常洛和皇後郭氏、王氏、劉氏

朱常洛(1582—1620年),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生。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長子,母恭妃王氏原為慈聖皇太後的宮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立為皇太子,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八月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号為泰昌。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逝于乾清宮,葬于慶陵。廟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2

紫禁城乾清宮

王恭妃原名王淑蓉,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後的宮女,一天,萬曆皇帝到太後宮中請安,“私幸”了王氏,王氏遂有身孕。但萬曆皇帝卻不承認此事,太後盼望得到皇孫,太後命人拿來《起居注》,對照當時日期,神宗隻好勉強承認了。按照明朝宮廷規矩,皇帝的起居有專人記錄在冊,叫《起居注》。宮女沒有正式的名分,對衆多的宮女,君主是應接不暇的,她們隻有在偶然的機會裡才可能得到承幸。若君主心血來潮,去和一個宮女交歡,由太監記下時間。明朝規定,宮女承恩,必有禦賜記物,文書房内侍記錄年月日時辰及賜物,倘若有孕,以便核對。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萬曆皇帝将王氏封為恭妃,住在景陽宮,實際上等于關進了冷宮。在萬曆十年(1582年),王恭妃生下了皇子朱常洛。王恭妃生下光宗朱常洛後就與兒子住在一起,母子相依為命。萬曆皇帝的寵妃鄭氏後來也生下一個兒子,萬曆至愛不已。鄭貴妃為使自己的兒子能夠繼位,就對王恭妃與朱常洛百般陷害排擠。萬曆二十年(1601年),在太後和大臣們的全力争取下,萬曆皇帝不得已立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洛搬出景陽宮。兒子當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頭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陽宮,在無數個寂寥的深夜,輾轉難眠,悄聲嗟怨,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晉封就更談不上了。

王恭妃在景陽宮深知皇宮險惡,日夜替兒子擔憂害怕,哀怨自己命苦,哭瞎了眼睛。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也就是冊立太子後10年,王恭妃病危,太子多次請求皇上允許他去探視,最終獲得批準。當太子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破鎖而入。 臨終時,王氏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惜早已雙目失明。她伸出手撫摸着兒子,百感交集,凄然淚下,隻說了一句話,“我兒長大,我死何恨”然後就斷氣了。可憐這位宮女、皇貴妃,在深宮中苦熬了近30年,卻始終沒有盼到出頭之日,就這樣離開了人間。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3

修複後的陵牆

光宗朱常洛在位僅一個月,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也是明朝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朝後期三大疑案中的“挺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 ,并稱“晚明三大疑案”即發生在這一時期。

郭皇後(?~1613年):順天(今北京)人。父博平侯郭維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冊為皇太子妃。時李選侍(後封為康妃)擅寵,太子妃不得近,間被責罵,積忿沉疴,未見太子登極,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十一月,孝元貞皇後郭氏卒。谥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谥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後,遷葬慶陵。

王皇後(?~1619年):順天(今北京)人,新城伯王钺之女。熹宗生母。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孝和皇後王氏去世。熹宗朱由校即位,尊谥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附葬慶陵。

劉皇後(?~1615年):祖上是海州(今遼甯海城)人,被選入太子東宮,成為明光宗朱常洛的妾:淑女。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生下朱由檢。朱由檢即位為帝後,為母親上尊谥曰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毗天毓聖皇太後,遷葬慶陵。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4

修複前的慶陵

挺擊案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期間,由于王皇後無子,故朝臣主張立萬曆長子為太子,皇長子朱常洛,萬曆十年出生,是萬曆皇帝宮女所生。皇三子福王朱常洵,萬曆十四年出生,是萬曆皇帝寵愛的鄭貴妃之子,萬曆皇帝希望福王為太子,鄭貴妃亦不斷向皇帝進言。但朝臣堅持立朱常洛為皇太子,而皇太後李氏,皇後王氏也支持立朱常洛。勢力之争終于爆發明朝立國以來最嚴重宮廷仇殺事件——梃擊案。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宮外男子張差手持木棒闖入大内東華門,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後被内監捕獲。對張差梃擊太子宮之事,朝内争論不一。張差的供言,結果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指使。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後五次會審龐保、劉成兩人,由于人證消失,龐、劉二犯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六月一日,萬曆皇帝密令太監将龐保、劉成處死,全案遂無從查起。梃擊案與宮内權力之争是否有牽連,至今未有定論,成為明宮疑案之一。梃擊案掀起的軒然大波暫時平息。然而宮闱争鬥并未真正結束,在泰昌、天啟年間更為劇烈地展開,“紅丸案”、“移宮案”接踵發生。

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号為泰昌,所以習慣把他叫作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後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朱常洛即位後,頗具心計的鄭貴妃為保全自己,取悅新帝,從侍女中挑選了8名能彈會唱的美姬進獻給泰昌帝。本來以為新君繼位,會有一番作為,不想登基大典後僅十天,泰昌帝無所事事,耽于淫樂,即位後更不注意身體,沒過幾天就陰虛火旺,卧病不起。泰昌皇帝命身邊太監速召李可灼進宮。李可灼診視完畢,泰昌皇帝命快快進藥。諸臣再三囑咐李可灼慎重用藥,泰昌皇帝則不斷催促趕快喝藥。到日午,李可灼進一粒紅丸。泰昌皇帝先飲湯,氣直喘。待藥入,即不喘。于是稱贊李可灼為“忠臣”。大臣們都心懷不安,等候在宮門外。一位太監高興地出來傳話:皇上服了紅丸後,“暖潤舒暢,思進飲膳”。李可灼又進一丸。泰昌皇帝服用鴻胪寺丞李可灼有自制的紅丸仙藥,沒過幾個時辰泰昌皇帝就死了。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泰昌皇帝朱常洛逝于乾清宮,葬于十三陵慶陵。這時他即位僅29天,史稱“一月天子”,成了明朝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泰昌皇帝之死究竟何因,始終未解,這件因“紅丸”引發的宮廷案件,史稱“紅丸案”。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5

乾清宮

移宮案

移宮案,發生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太子朱常洛繼位時,鄭貴妃派侍女李選侍侍奉泰昌皇帝。泰昌皇帝因紅丸案死後,立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為帝。泰昌皇帝的愛妃李選侍又想繼續侍奉天啟皇帝朱由校。當時,鄭貴妃、李選侍、魏忠賢來往甚密。魏忠賢想利用朱由校年幼之機,把持朝政大權,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朱由校所在的乾清宮内。而内閣諸大臣站在乾清宮門外,終于迫使李選侍移居哕鸾宮。史稱“移宮案”。此案議論頗多,後來成為派系鬥争的代名詞。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6

乾清宮内景

建陵曆史

慶陵的地下玄宮自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營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龍門,曆時四個月,耗帑銀150萬兩。且工程質量精細,除玄宮全部用石料外,其“後、中、前殿”,有“重門相隔”。天啟六年(1626年)地面建築完工。與以往一些陵墓的玄宮相比,過去玄宮建築是磚石并用,而慶陵全部是用石材,各殿之間重門相隔,工程質量十分精細。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7

修複前的慶陵

該陵寝原為景泰帝所建,因景泰帝為英宗所貶,葬于西郊金山,所以空出一處皇陵。由于泰昌皇帝在位時間僅29天,來不及修建陵墓,故繼位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将泰昌皇帝安葬于此陵墓。

陵寝規制

陵園建築由神道、陵宮及陵宮外附屬建築三部分組成。陵宮建築總體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占地約2.76萬平方米。前後有兩進方院,彼此不相連接,在二進院落之間有神道相連,并于第一進院落後建單孔石橋。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間。第一進院落的建築現均為遺址。第二進院落,前設陵寝門(三座門),内建兩柱牌樓門和石供案,案上擺放石質香爐一,燭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在寶城入口處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樓。樓内豎聖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貞皇帝之陵”。明樓後寶城内滿填黃土,中央夯築上小下大的圓柱形體為寶頂,底部直徑約28米。冢前攔土牆與寶城牆等高,并與寶城城台及兩側牆體圍成一個平面近于“月牙”形狀的院落——啞巴院,院内有随牆式琉璃影壁。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8

慶陵

探訪路線

陵前神道上建單孔石橋一座。近陵處建神功聖德碑亭一座,亭内豎碑,螭首龜跌,無字。慶陵主要建築已修葺完畢,然而,簡陋的鐵欄杆大門和門旁兩側殘垣斷壁依舊,這些遺址足以見證久遠的曆史。慶陵目前尚未開放,因此無法入内。我們隻能沿圍牆轉了轉,最先注意到的便是将陵寝分割為前後兩院各有一道紅牆黃瓦的高大圍牆,已修葺一新。前後兩院,彼此不相連接,前院主要保存有祾恩門、祾恩殿台基遺址。繞過圍牆,前院後面正中有一修葺一新的後門。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9

單孔石橋和神功聖德碑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0

神功聖德碑

對着後門中軸線上有一座單孔漢白玉石橋,過石橋是斑駁的石闆小路,路兩側樹木茂密,雜草叢生,在路的右側在茂密的柏樹枝葉間隐約可以見到一個由青磚壘砌而成似“冢”的小山,兩處院落分處山前、山後的格局。小路的盡頭對着後院的陵寝門(三座門),陵門已修葺一新,大門緊閉。我們借助門縫往裡看,陵園内牌樓式棂星門隻剩下兩根漢白玉石柱,明樓已修葺。沿着圍牆行走,我們發現慶陵的排水涵洞修建十分考究,全為條石起券。寶城兩側的水流從左右宮牆下的涵洞流入,經後院石橋,從前院的右側繞過陵前注入河槽。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1

對着後門中軸線上有一座單孔漢白玉石橋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2

前院後門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3

對着後門中軸線上有單孔漢白玉石橋,過石橋是斑駁的石闆小路,路兩側樹木茂密,雜草叢生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4

在路的右側在茂密的柏樹枝葉間隐約可以見到一個由青磚壘砌而成似“冢”的小山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5

陵寝門(三座門)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6

地下排水涵洞

十三陵紀實(探訪十三陵慶陵)17

明樓

慶陵尚未對公衆開放,時至今日,慶陵孤零零的明樓任憑蕭瑟風雨的沖刷和曆史歲月的洗禮,依然默默地矗立着,随着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見證着陵寝的肅穆與奢華。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4,明清皇家陵寝。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孫克勤,2018,一個人的紫禁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2020,一個人的紫禁城。香港:中華書局。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