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朝建立以後,周公要尋找全國的中心,以便修建宗廟、舉動祭祀活動。他派專家拿了一根八尺長的土圭插在地上,根據影子的長短測出全國的中心。經過這批專家的測量,他們發現在洛陽地區,太陽的影子最長為一丈三尺五寸,最短為五寸,于是洛陽就成為了全國的中心。他們還把影子最長的這一天定為冬至,最短的這一天定為夏至,所以冬至和夏至是最先由人們定下來的節氣。
從周朝到秦朝,冬至日一直被當作一年的開始,人們過冬至是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而到了漢武帝以後,冬至便不再是正月,但古人還是非常重視,所以冬至又被稱為“小年”。
冬至的習俗: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拓展:因為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習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