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店的餐牌上,有很多似曾相識的名字:椰果、蒟蒻、龜苓膏、燒仙草、西米露......你知道它們制作前都是什麼樣子的嗎?它們都是什麼植物?來看看這些漲知識的科普吧!
一、椰果
那個白色的塊塊就是椰果,它口感不像椰肉也不像椰蓉,它和椰子是神馬關系呢?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椰果其實并不是椰子直接産出來的,而是椰子水經過一種細菌發酵的産物。
椰果的制作方法是讓葡糖醋杆菌(這種細菌原來也叫做木醋杆菌)在椰子水中發酵,利用其中的糖類等物質,葡糖醋杆菌可以制造出一種多糖——細菌纖維素,這些細菌纖維素浮在椰子水表面,積累多了就成了一層厚厚的白色物質,撈出來繼續加工就成了甜品店裡的椰果。
蒟蒻就是魔芋,沒想到吧~蒟蒻(jǔ ruò)這東西看着像果凍,吃着很有韌性,名字似乎很有韻味,其實它跟我們非常熟悉的7-11裡炖好的魔芋絲有着同一個來源——魔芋。
魔芋的植株,這貨全身豹紋很難認錯的!
當魔芋塊莖中積累了足夠營養,葉子就凋萎,然後長出花序!
魔芋的塊莖,個頭夠大的吧!
和椰果一樣,魔芋也是如今時興的減肥食品。可是千萬别拿着塊莖就啃,天南星科的植物幾乎都是毒物,魔芋也不例外。直接食用生魔芋會造成急性中毒,嚴重的可以緻死,死因大多不是因為毒素本身,而是因為咽喉中毒腫大後造成的窒息。
三、仙草
南方的傳統甜品仙草凍
燒仙草是閩台粵地區夏天的傳統甜品。這種黑色果凍似的食物看上去和草一點關系都沒有。但事實上,它真是用“草”做出來的——唇形科的涼粉草,台灣、馬新地區又叫仙草(所以仙草凍的名字是這麼來的)。制作方法很簡單,用涼粉草的莖葉曬幹後熬水,再加入澱粉,放涼後就會凝結成凍狀了。
長得類似薄荷的的涼粉草,大家看花,知道它為什麼是“唇形”科了吧!
四、冰粉
西南地區的街頭美食:紅糖冰粉
冰粉雖然甜品店裡沒有,但在四川、雲南等西南省份的街頭可是很常見的清涼小吃。讓冰粉能夠凝固成凍的主要是果膠(高等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提供這些果膠的就是茄科的假酸漿( Nicandra physaloides )。假酸漿是很常見的一種野草,最大特點就是淺藍色帶紫斑的鐘形花,以及膨大成小燈籠一樣的萼片。制作冰粉時将假酸漿的種子用水浸泡,取浸出液加入石灰水等,靜置一會兒就會凝固,再加上紅糖水就可以上街出售了。
假酸漿的花,長得像不像矮牽牛?
五、龜苓膏
龜苓膏,貌似有很多人吃不慣這個味道。
龜苓膏和仙草顔色質地差不多,但吃一口就會發現這東西不是一般地苦,所以一般都會配很多糖和煉乳之類。龜苓膏的主料就是“龜”(烏龜)和“苓”(茯苓,或土茯苓)。烏龜大家都認識,不多說。用來制作龜苓膏的是烏龜的腹甲,中藥稱龜闆,裡面含有豐富的動物膠原,也就是使龜苓膏能夠凝固成凍的主要因素。
茯苓則是多孔菌科的一種大型真菌,寄生在紅松的根部。
寄生在紅松根部的茯苓
而土茯苓則是一種植物,名叫光葉菝葜(bá qiā)。菝葜在我國森林中很常見,也很多樣,它們大部分是藤本,并且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每片葉子的葉腋(如果你把葉柄想象成胳膊,莖想象成身體的話,你知道我在說哪裡)都生長着一對卷須。光葉菝葜的地下部分,就是傳統藥物“土茯苓”。
龜苓膏的“苓”也可以用土茯苓,它可不是真菌,而是光葉菝葜的根狀莖。
想了解更多烘焙資訊?關注點指烘焙dzhb321,讓法棍熊和慕斯貓為你介紹吧!據說訂閱這個賬号的人廚藝都會突飛猛進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