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大學校園。圖/南京審計大學官方網站
最近,各地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就在其他大學的學長們準備迎接學弟學妹時,有幾所大學的學生卻在網上發洩着他們的不滿,南京審計大學就是其中一所。
由于南京審計大學與江蘇省内一所高職院校聯合培養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的錄取分數比本科院校低,卻頒發與普通本科生無異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引發該校部分學生不滿,将其稱為“本升專”。“本升專”一詞也“喜提熱搜”,引發熱議。
所謂“本升專”,自然是杜撰出來的嘲諷之說。事實上,高職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本科生,是我國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種改革探索,即由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聯合培養本科生。這些學生被錄取後,由本科院校制定培養方案,在高職院校讀書,畢業後可獲得本科院校的畢業證書、學士學位。
早在2015年,這一改革就在部分省份推進,近年開始逐漸在全國推廣。具體到江蘇省,該教育廳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通知》,明确同意實施貫通培養項目957個,其中的高等職業教育與應用本科教育“4 0”聯合培養項目,就是此次被熱議的所謂“本升專”項目,共67個。與南京審計大學合作的是江蘇财會職業學院,合作的專業組為“審計學”,在本科批次錄取。
把這種聯合培養貶低為“本升專”,前些年就有,但均沒有引發太大關注。而今年的“4 0”項目,卻一直被質疑影響相關本科院校的學生利益,稀釋學校的學曆,降低其含金量。部分學生認為,聯合培養的文憑至少應注明“聯合培養”字樣,以示區别。
跟有人擔心注明“聯合培養”會影響項目吸引力一樣,在當前的高考招生與大學人才培養制度下,這一意見有其合理性。這是對聯合培養的寫實記錄。至于這是讓文憑“增色”,還是成了“本升專”,則取決于聯合培養的質量。
北京語言大學2022年高招錄取現場。新京報資料圖
如果聯合培養的吸引力僅來自一張本科文憑,而非培養質量,這一項目遭受質疑就是必然的。而且,從其具體培養模式看,由于4年學習都是在高職院校進行,畢業卻授予本科文憑,那麼,如何保障培養質量?誰該對培養質量負責?這也是聯合培養必須認真面對的現實問題。
我國長期存在的以錄取分數高低評價學曆含金量的唯分數評價,并進而産生學曆鄙視鍊,就是因為現實中存在重招生、輕培養的問題。顯然,如果不能提高培養質量,這種唯分數評價與學曆歧視就難以消除。
更何況,我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與職業教育的低質量,某種程度已經形成惡性循環。要突破這一困境,就需要推進扭轉學曆歧視與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相向而行。而發展職業教育的貫通培養模式,是把職業教育建設為類型教育的重要探索,也可以視為突破這種惡性循環困境的努力。
因此,對于這一探索與努力,社會輿論要給予支持,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相關高校也理應有足夠的信心讓聯合培養成為“增色”項目。最為關鍵的,就是要重視人才培養過程,強調對培養質量的嚴格把關,以聯合培養的特色與高質量回應相關質疑,順利推進這一改革。
實際上,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普通本科院校與職業院校招生門檻相對于以往必定都會有所下降,“寬進”會是必然。在此背景下,無論是普通本科院校還是職業院校,都隻有徹底摒棄重招生、輕培養的沉疴積弊,嚴把畢業質量關,才能保障真正的人才培養,進而推動社會改變唯分數、唯學曆評價,真正關注教育質量與能力提升。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劉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