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請問胃癌晚期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已經動完手術,後面還要化療。
解答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胃腸外科主任 林鋒教授
整理:老簡
其實臨床上對胃癌的定義并不是按早、中、晚期的劃分,這隻是老百姓的“私人定義”而已。臨床上類似于這種籠統定義的是将之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指癌組織僅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層而未達到肌層,不論有無淋巴結轉移的胃癌;而進展期胃癌則指癌組織已侵入胃壁肌層、漿膜層,不論病竈大小,或有無轉移的胃癌。而目前國際上通用分期标準是TNM分期,即根據病竈浸潤胃壁的深度、胃周淋巴結轉移情況及有無他處器官轉移來進行分期。
由于手術在目前仍然是胃癌患者可能獲得根治的唯一手段,往往病人及家屬一旦被醫生告知無法做手術時,就會馬上陷入恐慌之中,認為自己已經到了“腫瘤晚期”。其實不然,這裡面可能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通過新輔助治療後再手術,一部分病人能獲得腫瘤降期,從而降低手術難度及提高根治率,改善預後;另一種情況是腫瘤确實已經有遠處器官轉移或胃癌病竈無法切除,在腫瘤沒有出現梗阻、穿孔或大出血危急病情時,手術并不是最佳治療方式。
而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手術治療外,根據不同病情的需要,胃癌的治療方法還包括全身化療、局部放射治療、心理治療、熱療、生物分子靶向治療、超聲或放射介入治療及最佳支持治療等在内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盡管腫瘤不能根治,但是通過恰當的治療選擇,可以長期帶瘤生存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結果。
我國居民健康意識尚較薄弱,首診時以進展期胃癌為主,這讓人十分痛心,但是首診便讓醫生束手無策的“晚期”情況仍屬少數。化療是除外科手術以外,被大家熟知的另一重要治療方法,也是為病人及家屬所“恐懼”的治療方法,“談癌色變”“談化療色變”的“恐懼”根源在于對化療及胃癌治療知識的缺乏,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因此,加強跟專科醫生的交流、增進醫患互信至關重要,而不是僅僅聽從某某親朋好友的非專業建議及體會。
除了以上内容,再需要談的一點是營養支持治療非常關鍵,良好的營養狀态是其他藥物治療的基礎與保障。晚期胃癌病人基本上都合并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這跟腫瘤本身是個高消耗性疾病密切相關,同時病人會因為胃部腫瘤占位而導緻消化不良、胃排空障礙、腹脹、腹痛,進食欲望及量都減少,故此當病人不能足量進食滿足機體需要時,應當及時住院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靜脈營養和(或)腸内營養支持。還需要強調的是,老百姓容易陷入進補、吃好的、吃貴的理想誤區,尚不知晚期胃癌病人消化吸收功能差,飲食上應當少量多餐給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臨床上,晚期胃癌病人常見的急症是梗阻、出血、穿孔,在院外随診治療過程中,家人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突然伴進食後劇烈嘔吐,或嘔血、劇烈腹痛、高熱、大量黑便、面色蒼白等與平常所見不一緻病情時,及時就近急診治療。
當然, “早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是獲得良好預後的條件,胃癌的治療應當結合病人的具體病情、治療期望、經濟能力,鼓勵在醫生、病人、家屬共同參與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