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全國各地像約好了一起下雪,昨天(11月7日),我國各地進入立冬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着要進入寒冷的冬季了。今年的立冬節氣也是十分應景,一股實力強大的全能型寒潮正在橫掃我國大江南北,多地出現雨雪,降溫十分猛烈,不少小夥伴直呼“一夜入冬”的節奏了。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為什麼?
“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意思是在下雪時人們感覺不太冷,而在雪過天晴,積雪融化時反而寒冷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冬季為何雪後寒?因為降雪形成的積雪,可以反射走太陽光,使得地表接收的熱量減少,而且積雪融化也會吸熱,進一步降低氣溫。此外,降雪時往往是冷暖交彙,雪後才是冷空氣南下全面進駐,這樣就形成了雪的輻射降溫 融化降溫 冷空氣平流降溫,合力拉低氣溫。
喝酒能禦寒是誤區
到冬季保暖的方法,不少人想要喝酒禦寒,那麼天冷喝酒禦寒正确嗎?喝酒後有發熱的感覺,不少人就認為喝酒可以趕走寒意,其實這是個誤區,“喝酒暖身”的說法并不科學。
人們喝酒後确會有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酒精刺激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使血管變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膚。在酒精刺激下,人體肝髒等處儲存的血液也會流到身體表面,感到溫暖的隻是皮膚表皮。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促使血壓下降、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但同時也會加速散熱,體溫會越來越低。血壓下降的同時也會導緻心髒負擔增加。嚴寒天氣飲酒後出門活動,很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專家建議,寒潮期間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必須出門的話要注意防寒保暖。由于血管密集,頭部對寒冷的反應非常敏銳,身上暖了,但頭部暴露在寒風中,也會引起血管收縮。一頂保暖的帽子、堅持規範佩戴的口罩,既有利于疫情防控,也能有效抵禦寒潮。
天冷必須都得吃熱食嗎?
多人下班就喜歡呼朋喚友一起吃火鍋,吃的就是那“熱乎、熱鬧”的氣氛。但有關專家對此提醒大衆,養生應講究進補均衡,冬季除了進食熱食或性熱的食物外,适當吃些性冷食物和涼菜,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有益。
冬天外界氣候雖冷,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減少,可造成體内積熱不能适當散發,加上很多人的冬令飲食所含熱量較高,很容易産生胃肺火盛,甚至由此導緻上呼吸道或胃腸疾患。這些問題都不容忽視。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姜”的說法,千萬不能把“冷食”拒之口外。因此要想消除冬天的“上火”現象,腸胃健康者不妨适當地吃些性冷食物和涼菜,喝些涼開水。冬天如能經常飲用涼開水,則有預防感冒、咽喉炎之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涼開水,能使肝髒解毒能力和腎髒排洗能力增強,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死。
對于冬季長胖的人來說,适當吃點涼菜還有利于減肥。由于天冷人們喜歡吃油脂多、高熱量的食品,加之戶外活動減少,因此易發胖。除了注意體育鍛煉外,适當吃些涼菜,能“迫使”身體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既然想減肥和美食兩不誤,千萬别錯過美味的涼菜呦!
有關專家還表示,由于低溫會加速體内維生素的代謝,因此冬天想通過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熱的食物,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也有助于“抗寒”。
天氣寒冷,怎樣預防感冒?
冬季感冒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常以風寒感冒為主,驟冷的空氣容易使人着涼,讓人有明顯全身怕冷的感覺,繼而頭痛鼻塞、流清涕,這些都是風寒感冒的症狀。
二是易傳染,冬天常可看到一群同事或一家人接連感冒的現象。這是由于大部分人為了取暖而長時間待在密閉的室内,當有感冒的人打噴嚏及咳嗽時噴出的細小顆粒就會浮在空氣中,傳染更多的人。
三是更易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嚴寒天氣下的感冒會有更多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引起或加重如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冬季的感冒重在預防。首先是日常起居,冬季人體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頭、頸部、背部和腳,這樣才能提高人體的防禦能力。
其次,不要貪靓一味穿裙子、露腳脖子,要注意腿部、腳踝的保暖。
再次,注意多飲溫水,也可以在水裡加一點蜂蜜、檸檬等。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内空氣清新。房間裡放一盆水或用加濕器來提高房間的濕度,減少幹燥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
建議冬季也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内空氣新鮮;盡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多曬太陽,多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冷天也要勤晾曬被褥。日常飲食要多攝入蔬菜,如蔬菜、白菜、蘿蔔等。
(大衆網·海報新聞 編輯 趙曼 綜合整理于 新華網、@央視網、中國天氣網等)
責編:陳鳳祁
審核:馮世娟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