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個令人煩躁的時節。
很熱,很悶,很煩躁,很累,很想睡覺,可是,悶熱的天氣,又無法入眠。
曹禹說:夏天是個煩躁多事的季節,苦熱會逼走人的理智。
一直以來,古人就在尋找消暑的方法。
比如用竹夫人、吃冰食等等,但是白居易就最特别了,别人用實物消暑,而他用意念消暑。
讀一讀白居易的這首《消暑》詩,你就明白了。
消暑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這是一首消暑詩,其中藏着白居易獨特的消暑辦法。
大暑炎熱,漫漫長夜,該如何度過呢?
幾乎每一個詩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避暑妙招。
李白走到山中,享受暢快的涼風;
周邦彥點起來沉香,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
孟昶和花蕊夫人來到池塘旁,享受夜裡的清風。
而白居易呢?
他有一個好方法:端坐一院中。
他端端正正在坐在院子中,這樣能消暑嗎?
白居易是不是有點傻。
端坐在院中的白居易,可不傻。
他說:眼前沒有多餘的東西,而窗下則吹來了清風。
在夏日裡,最渴望的,莫過于一陣清風了。
辛棄疾說: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紗廚如霧,簟紋如水,别有生涼處。
一陣好風帶雨吹來,暑熱盡消,真是暢快。
晚上,秦觀被熱得睡不着,他起來“找清風”。
他來到茂密的竹林樹叢中,感受到一陣清涼,不時有陣陣涼意襲來,但并不是風。
夏日的煩躁裡,誰不渴望一陣清風呢?
這是詩中最哲理的一句詩了,更衍生了一句俗語:心靜自然涼。
端坐在在空空的院落中,白居易說:隻要心靜,熱自然散了,室内空了,涼氣自然來了。
古時,沒有空調,也沒有電風扇,燥熱難忍。
像極了小時候,每每夏日悶熱難忍,媽媽就會說:“心靜自然涼”。
小時候不以為意,現在想一想,确實如此。
夏天燥熱,身體發熱,心裡也更容易煩躁,隻有心靜,身體不再躁動,方能解暑。
感受到了涼爽之後的白居易,自覺身心都得到了保全。
那一年,薛昂夫乘舟在荷塘中納涼,寫道:風,滿座涼;蓮,入夢香。
在感受到夏日的清涼之後,他進入了一個美好的境界,陶醉其中。
也許,白居易也是如此。
在燥熱的夏天,他靜下心來,感受到了夏日清涼,更感受到了心靜帶來的豁達與平和。
這是一首非常智慧的詩作,白居易教了一個智慧的消暑方法:心靜自然涼。
無論天氣多麼炎熱,隻要靜下心來,在空氣清新的院中,安上一張竹床,或擺一木凳,或置一躺椅,或坐或倚,心情放松,心境平和,自然解暑。
“心靜自然涼”是一種避暑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态度。
心靜下來了,沒有雜念,才不會有各種煩惱和痛苦,身體才會康泰。
以這樣的避暑方式對待人生,不僅能給人帶來輕松、愉悅與悶熱之間的清涼,心能靜下來,沉下去,更是增強了蓄勢待發,積極前行的力量。
詩友,你們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