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11:20:16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1

王獻之簡介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外戚,"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嶽父。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曆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他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谥号"憲"。

王獻之自幼随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并有"小聖"之稱。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轶事典故

墨迹變牛

王獻之書裙圖有一次,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獻之便将墨迹改畫成黑馬母牛,畫得十分美妙。

偷兒恕氈

王獻之一夜睡在書房裡,一群盜賊潛入房中,将室内東西偷得精光。王獻之慢慢地說:"偷兒,青氈是我家祖輩的遺物,隻請你們留下這氈子。"盜賊驚慌而逃。

魏德不長

太元(376年-396年)年間,太極殿落成,謝安打算讓王獻之題寫匾額,以作為流傳後世的墨寶,但難于直言,試探道:"曹魏時陵雲殿匾額沒有題寫,就被工匠們誤釘了上去,取不下來,隻好讓韋仲将(韋誕)站在懸挂的凳子上書寫匾額。等匾額寫罷,頭發都變白了,衰老得僅剩一口餘氣,回到家告訴子孫們,此後再也不能用這種方法題寫匾額。"王獻之明白謝安的意圖,正色道:"韋仲将,是曹魏大臣,哪會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顯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長久。"謝安便不再追逼他題字。

唯憶離婚

王獻之病重,請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禱告,本人應該坦白過錯,道家問王獻之一向有什麼異常和過錯。王獻之說:"想不起有别的事,隻記得和郗家離過婚。"

山川自映

王獻之說:"從山陰道上走過時,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人眼花缭亂,看不過來。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二王高下

王徽之和王獻之曾經同坐在一個房間裡,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連木屐也來不及穿;王獻之卻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來随從,攙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時一樣。世人從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氣度的高下。

兄弟情深

王徽之和王獻之都病得很重,王獻之先去世。一天王徽之問侍候的人說:"為什麼一點也沒有聽到子敬的音訊?這是已經去世了!"說話時一點也不悲傷。于是就要車去奔喪,一點也沒有哭。王獻之平時喜歡彈琴,王徽之便一直進去坐在靈座上,拿過王獻之的琴來彈,琴弦怎麼也調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說:"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說完就悲痛得昏了過去,很久才醒過來。過了一個多月他也去世了。

傲然不屑

王獻之從會稽郡經過吳郡,聽說顧辟疆有個名園,原先并不認識這個名園的主人,還是徑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顧辟疆正和賓客朋友設宴暢飲,可是子敬(王獻之字)遊遍了整個花園後,隻在那裡指點評論優劣,旁若無人。顧辟疆生氣不已,說道:"對主人傲慢,這是失禮;靠地位高貴來看不起别人,這是無理。失去了這兩方面,這種人是不值得為伍的伧父罷了!"就把他的随從趕出門去。王獻之獨自坐在轎子裡,左顧右盼,随從很久也不來。然後叫顧辟疆派人把他送到門外,對被轟出來的事情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舉體無饒

範啟給郗超的信寫道:"子敬全身幹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沒有一點豐滿光澤。"郗超說:"全身幹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樣好?"範啟本性矯揉造作,絮煩多事,所以嘲笑他。

管中窺豹

王獻之隻有幾歲大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觀看門生們玩樗蒲,看出雙方的勝負,就說:"南邊的要輸。"仆人們見他是個小孩,瞧不起他,說道:"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裡看豹,隻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獻之說:"我是遠慚荀奉倩(荀粲),近愧劉真長(劉惔)。"(荀粲、劉惔二人從不與下層人接近)就拂袖而去。

十八口大缸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誇贊他:"此兒後當複有大名。"

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不錯了。一天,他去問父親:"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着頭說:"遠着呢!"獻之又問:"那,那五年呢?"母親的頭仍舊搖着。獻之急着追問:"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又問道:"父親,大家都說您的字寫得好,那有什麼秘訣?"王羲之看看兒子,心想這書法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怎麼可能入人眼目呢,于是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說:"你呀,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王獻之聽了心裡很不服氣,暗自下決心要顯點本領給父母看。

于是他天天按父親的要求,先從基本筆畫練起,苦苦練了五年。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心血"作品給父親看。王羲之沒有作聲,翻閱後,見其中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便提筆在下面加一點,成了"太"字,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有點不是滋味,又将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則仔細地揣摩,許久才歎了口氣說:"我兒字寫了千日,惟有一點似羲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了!原來母親指的這一點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點!獻之滿臉羞愧,自感寫字功底差遠了,便一頭撲進書房,天天研墨揮毫,刻苦臨習。聰明的王獻之深深的體會到寫字沒有捷徑,隻有"勤"字。

不知又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的書法大有長進。後來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并稱"二王"。

人物生平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負盛名,高超不凡,放達不羁,雖終日在家閑居,但形貌舉止并不顯得懶散,才華氣度超過時人。

他曾與兄長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訪謝安,兩位兄長多談世俗事,王獻之隻随便說了幾句問候寒溫的話。離開謝家後,客人問謝安王氏兄弟的優劣,謝安說:"小的優。"客人問原因,謝安回說:"大凡傑出者少言寡語,因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後娶郗昙之女郗道茂為妻。

王獻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書郎,後轉任府丞。被挑選為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的驸馬,屢辭不得,遂與郗道茂離婚。謝安十分敬愛王獻之,請他擔任自己的長史。

太元五年(380年),謝安因功進拜衛将軍,王獻之仍擔任其長史。不久,授職建威将軍、吳興太守,征拜入朝擔任中書令。

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後,有關他的封贈禮儀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見,隻有王獻之、徐邈共贊謝安對朝廷有忠心與他所建立的功勳。王獻之還上書極力陳述謝安的功績,晉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禮儀封贈謝安。

王獻之因長期服散緻疾,為避娶新安公主,又曾灸足,導緻落下後遺症 ,最終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

隆安元年(397年),王獻之之女王神愛(即晉安帝安僖皇後)被立為皇後,安帝便追贈王獻之為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谥号"憲"。

成就

書法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拓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并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于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随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别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筆,從"内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裡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于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衆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于取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地位。書迹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于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采衆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赢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謝安曾問他:"你的書法與令尊大人相比,怎樣?"王獻之道:"當然不同,各有所長。"謝安道:"旁人評價不是這樣。"王獻之道:"旁人哪裡知道?"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于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王獻之的楷書父子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家們,寫楷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桓玄很喜愛他們父子的書法,做了兩個書袋,分别裝着他們父子二人的字畫,放在左右欣賞。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鐘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将四賢并稱。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一度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于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内非惟不複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當時幾乎成了王獻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 并評其真書第四、行書第二、章草第一、草書第三,與其飛白書都為神品,他的八分書則被列為能品。庾肩吾《書品》将王獻之的書法定為上中品,而盛熙明在《法書考》中則将其書法列為上品。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内府的王獻之書迹"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并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僞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迹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迹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曆代刻帖還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繪畫

王獻之擅長繪畫,曾應桓溫之邀将扇上墨迹改畫成黑馬母牛。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洛神賦十三行》◆◆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2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3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4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5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6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7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8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9

古代得王羲之真傳的書法家(書法人物王獻之)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