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們常說不三不四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不三不四是什麼意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3:29:26

“不三不四”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意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則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

人們常說不三不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把一些人叫做不三不四)1

但“不三不四”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傳》第七回中:“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後來在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也出現過:“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那後來“三”跟“四”怎麼就被賦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貶義?比如什麼“颠三倒四”、“挑三揀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等等。

可事實上并非如此,據史料記載,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就成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的概念,還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征。

所以稱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三皇:伏羲、神農、黃帝;文人中也有三曹、三蘇;古歌曲詠唱有“三疊”;生肖屬相更有“三合”的說法等。

而“四”呢,在古代多含有周全、稱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意。例如古有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詩”:齊詩轅固、魯詩申公、韓詩韓嬰、毛詩毛公。

此外,戰國有“四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傳說中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楊玉環。文人有“四事”:琴、棋、書、畫;書法也有四寶等等。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三”和“四”其實是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而并不是今天我們所了解到的“不倫不類”、“不像樣子”。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那些行為不端的人和舉止自然就被稱為“不三不四”了。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本來按中國人的習慣,人們多是喜歡好事成雙,喜歡整五全十。但我們知道“三”是一個奇數,不齊整、不規矩、不飽和,因此傳統上人們習慣把“三”用來指一些不好的事。

古典君說過永遠不要低估人民群衆“三人成虎”的力量。這不,久而久之,有“三”的成語就變得貶義越來越多,褒義越來越少。,如三長兩短、三妻四妾、丢三落四等等。

《道德經》中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講到三就不往下說了,後面自然就是無窮大。《曹刿論戰》中也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四呢?沒有了。民間也有一種說法叫“在一在二不在三”,即事不過三,意思指對于犯錯誤的人,可以原諒一次、兩次,但第三次就是界限的底線了。而且我們說“再三”強調,不說“再四”強調,可見,“三”已經到頭了。所以不三不四即指不像樣子,就被引申為不正派的意思。

就兩個數字和漢字的組合竟然包含如此多的章法,不得不說漢語的魅力實在令人折服。但更感歎于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是故“三”與“四”的用法既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還可以把行為不端,舉止不當的人形容為“不三不四”。這一正一反差别之大,猶如雲泥之别。

【相關文章導讀】

《非常曆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别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鑒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