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憑着一首《相思》,讓紅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相思豆,以至于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用紅豆以寄相思,并且也出現了許多用紅豆代指相思的詩句。不過詩中的紅豆可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那個紅豆,而是相思子的俗稱。(下文的紅豆都指相思子而非吃的那種紅豆)相思子背後還有着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有位男子被強征戍邊,他的妻子每天都站在村前的一棵樹下盼望丈夫歸來,她朝盼暮望因過度思念哭斷柔腸,泣血而死。在她死後,樹上忽然結起了莢果,果實隻有眼淚大小且晶瑩鮮豔半黑半紅,人們認為那是真摯的血淚凝成,所以将其叫做相思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用紅豆寄托相思之情的詩句有很多,但最經典的肯定還是王維的這首《相思》,這首詩用語雖然樸素無華,但以采撷紅豆來寄托自己的相思情緒的這種方式卻婉曲動人,語意高妙。末句一個"最"字更是突出了相思之情,增加了雙關語"相思"既指紅豆又指思念的含蘊。表達了作者與友人之間真摯的友情,雖然這首詩所表達的相思之情指的是友情而不是戀情,但曆史上寫戀情的"紅豆詩"自然也是有的而且還不少。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其二》
唐·溫庭筠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二月十三夜夢于邕江上》清·黎簡
一度花時兩夢之,一回無語一相思。相思墳上種紅豆,豆熟打墳知不知?
溫庭筠所寫的這首詩是以女子的口吻來表達對情郎的眷戀之情,最後兩句最為巧妙的是,在古代骰子多為骨制,而用紅豆來代指骰子上的紅點,更加突出了相思之情深入骨髓,并且也很好的和下句的"入骨相思"相呼應,将此詩直接提高了一個檔次,深入骨髓的相思所表達出來的這種強烈的愛意也是相當真誠的了。
第二首黎簡所寫的詩名氣就不如溫庭筠的詩了,無論是用語還是表達手法都相當平凡,但正是因為用語簡樸才更能體現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真摯情感,最為重要的是黎簡寫的這是一首悼亡詩,而我個人認為悼亡詩最重要的不是多麼巧妙的比喻手法,也不是多麼華麗的言語辭藻,而是對所要追悼之人的真誠情感,這才是悼亡詩真正的精髓。縱觀古今,雖然有很多詩人都用紅豆代指過相思,賦予了相思子這一植物浪漫的一面,可相思子作為中藥材,雖然有藥用價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同時也有着劇毒,諸位朋友請千萬不要誤食哦!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