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翻越護欄代碼

翻越護欄代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19:22:47

翻越護欄代碼?來源:農民日報如何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是不可或缺的第一道關,相當于為農産品做一次全面體檢,從而能夠實時掌握全國農産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它也是一把“尚方寶劍”,監督生産者不敢使用違禁藥物,這便是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的意義所在,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翻越護欄代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翻越護欄代碼(翻越97.6)1

翻越護欄代碼

來源:農民日報

如何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是不可或缺的第一道關,相當于為農産品做一次全面體檢,從而能夠實時掌握全國農産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它也是一把“尚方寶劍”,監督生産者不敢使用違禁藥物,這便是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的意義所在。

2001年,62.5%;

2021年,97.6%。

兩組跳躍的數字,代表二十年來全國範圍内主要農産品平均抽樣合格率的變化,也表示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得出的結論。

或許你有一大堆的疑問,97.6%的重點農産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是怎麼來的?這數字是高還是低?什麼是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測過程是否令人信服?二十餘年例行監測的背後,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的現狀究竟如何?

今年8月,農業農村部正式啟動2022年第二次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根據監測計劃要求,本次例行監測計劃抽檢種植業産品4193批次,抽檢畜禽産品2393批次,抽檢水産品1135批次。

近日,記者跟随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人員的腳步,探尋例行監測背後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走過的滄桑巨變。

97.6%的背後

“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是一種風險監測,主要目的是發現問題隐患,為監管‘劃重點’,是實施農産品質量監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标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風險監測與評估研究室主任邱靜介紹。

通俗地說,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相當于為農産品做一次全面體檢,發現各地農産品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并進行預警。地方政府會根據這份監測報告對當地農産品進行分門别類的指導:如果因為檢出違禁藥物将第一時間開展核查處置;如果是藥物本身出了問題則要追根溯源;如果是生産者技術操作原因造成農殘超标問題,地方政府則會加強指導培訓。

例行監測地點為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其中,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每次必檢。除茶葉外,每類産品在各省(自治區)再監測1個地級市及其所轄區、縣,受檢地級市監測前由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司随機确定。選定城市之後,再由相關專家在當地名錄裡随機選定抽樣地點,重點監測當地主産的種養殖農産品。

2021年,農業農村部共組織開展3次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全年共監測了31個省份200個大中城市的2095個菜果茶生産基地、1340輛蔬菜和水果運輸車、634個屠宰場、443個養殖場、1778輛(個)水産品運輸車或暫養池、2086個農産品批發(農貿)市場。最終,2021年農産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7.6%。

“97.6%其實來之不易,在世界範圍來看也并不低。”談起我國農産品例行監測工作的過往,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靜顯得有些感慨。“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2001年剛開始這項工作的時候,當時監測蔬菜農藥殘留合格率僅為62.5%,這意味着有近40%的蔬菜農殘指标是不合格的。但現在的監測合格率已連續7年達97%以上,農産品監測合格率取得大幅提升,這是不容易的。”

2022年1月,英國權威雜志《經濟學人》旗下智庫發布《2021全球食品安全指數》,中國以71.3的綜合分數在113個被評估國家中排名第34位,在全球範圍處于中上等水平。

“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的起源是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邱靜介紹,2001年,原農業部在全國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為什麼要實施這個行動計劃?主要因為糧食産量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也就是說“吃飽飯”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由于高毒農藥的不規範使用造成産地污染嚴重,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農産品質量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同年,中國迎來了一件大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這之後,中國經濟全面騰飛,我國農産品出口需求劇增,卻常因質量問題導緻出口受阻。比如出口的對蝦,時常被歐盟檢測出氯黴素超标而被退貨,造成很大的損失。“當時就以菜籃子産品為突破口,着力解決高毒農藥、獸藥違規使用和殘留超标問題,以開展例行監測為抓手,推動各地增強質量安全意識,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支撐農産品質量安全合格率實現大幅度提高。”邱靜說。

至此,伴随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我國例行監測工作經曆從無到有、補充調整、完善優化三個階段。

2001—2003年,原農業部選擇了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和山東壽光五個城市,開展蔬菜和水果農藥殘留檢測。2004—2008年,我國進一步擴大監測範圍,蔬菜和水果擴大到37個城市,13種農藥殘留。2009年,我國進一步擴大監測範圍,蔬菜、水果、茶葉監測89個大中城市,58項農藥殘留;畜産品擴大到88個城市18項獸藥殘留;水産品擴大到84個城市18項獸藥殘留。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01—2019年期間,例行監測參數由13項增加至130項,取得10倍遞增。到目前,監測範圍已覆蓋31個省區市、300多個大中城市,約110種農産品,共有130種農獸藥殘留和非法添加物參數。2021年,初檢樣本量已達4萬多個,獲取有效數據達到170多萬條。“可以說,目前已經基本覆蓋了主要的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因子,老百姓日常消費的大宗農産品也基本做到全覆蓋。”邱靜介紹。

二十多年來,例行監測還根據全國各地的生産狀況和社會的發展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升級。“比如說在浙江、江蘇有一些地方小品種的蔬菜水果,比如楊梅、櫻桃都不在我們的監測目錄裡面,但是地方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式來增加品種,因為它是地方的特色産業,那麼各地就能全方面地掌握各自特色産業的質量狀況。”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例行監測已然成為掌握全國農産品質量安全狀況,從而能夠明确不同區域範圍内針對重點品種進行系統性風險評判的“利器”。

“所以說我們要堅持去做風險監測,因為風險監測在歐美也已經做了幾十年了,例如歐洲在它的歐盟體系内每年會形成一個總的監測報告,然後會對歐盟體系内所有國家的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極大促進了歐洲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邱靜表示。

97.6%如何來?

“您好,麻煩您把這批雞蛋的進貨單給我看一下,謝謝。”

8月中旬,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工作人員翁瑞一行二人來到了鄭州萬邦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作為鄭州市最大的批發市場,這裡擔負着河南省60%以上、鄭州市80%以上的農産品供應。

翁瑞此行承擔的工作是完成鄭州市畜禽産品的抽樣任務,用她的話來說,這是一次“神聖的使命”。“抽樣過程必須非常嚴謹,中間的每個環節步驟都必須嚴格按照執行方案進行,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翁瑞伸出一根手指使勁搖了搖。

嚴謹性如何體現?翁瑞介紹,農産品例行監測抽樣工作所抽選的生産基地、養殖場、屠宰場、批發市場等地點需兼具代表性和随機性。“所以我們從最能反映當地農産品生産、銷售和管理水平的生産基地和市場名錄中進行随機抽取。”

踏入市場後,抽樣的随機性原則就由抽檢人員踐行。整整一上午,翁瑞來回穿梭于占地面積5300多畝的批發市場内,在6500多家經營商戶中随機選擇抽樣目标。市場環節取樣,同一攤位來源相同的樣品隻能抽取1批次,需由抽樣人員自行購買樣品并登記完整的采樣信息。

而在同一時間,同為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抽樣人員的郭孝萱稍稍松了口氣,她已經結束當天的抽樣工作,返回當地實驗室對采集樣品進行預處理。

郭孝萱負責的是種植業産品的抽樣工作,為了保證抽樣環節全鍊條覆蓋,每一個品類都需要包含生産部分和流通部分,并且生産和流通環節抽檢比例不能低于5:5。其中,生産基地抽樣時需抽選一定數量的散戶,最多抽取一個有機或參考有機模式生産的基地。

運輸車環節指的是産地運輸車,也可以是産地直接進入批發市場的運輸車。“為了能抽樣足夠數量的運輸車,我們淩晨兩、三點跑進批發市場攔車是常有的事。”郭孝萱笑着說道。

抽檢工作的嚴謹性不僅體現在抽樣環節,制樣環節同樣貫徹始終。郭孝萱介紹,蔬菜水果取樣的部位,需要用4分法取樣。“比如這裡的3根苦瓜,我們将瓜蒂部分去掉後,再将每根切成4個部分,然後随機選取四分之一部分進行制樣,這樣進一步保證樣品檢測的随機性。”

将樣本放入裝有冰袋的容器,各批次樣本從全國各地由人工陸續護送回實驗室。在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十多名檢測人員正對采集的樣本進行上機檢測前的最後處理:打漿,添加溶劑,提取農殘,淨化,所有步驟科學嚴謹、有條不紊。就像是一群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偵探”,檢測人員在實驗室裡對樣本中潛伏的“不良分子”進行集中“偵查”。

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研究員李楠告訴記者,每份樣品進入實驗室時,至少會留置兩份,稱為正樣和副樣,檢測結果中如若發現異常樣品,實驗室會進行複檢,并且會送至體系内其他實驗室再次進行比對,确保結果準确無誤。“無論是檢測方法或是限量标準,例行監測工作始終與國際接軌。”李楠說,“我們與歐盟、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相關标準都是一緻的,國際上有的限量标準,我們國家都有,有的甚至會比國際上的通用标準更為嚴格一些。”

至此,例行監測的前期工作全部完成。邱靜對記者介紹,從近些年監測合格率的分析結果來看,蔬菜中的瓜類、甘藍類、食用菌監測合格率很高,薯芋類、豆類蔬菜合格率稍低,問題主要集中在農藥使用量超過标準規範要求;畜禽産品合格率較高,豬肉等産品合格率多年來保持在99%以上。水産品方面基本穩中向好,合格率提升明顯。“近幾年我們檢出發現的問題跟多年前相比其實有一個顯著變化,多年前檢出發現的問題大都集中在高毒農藥的使用,以及一些違禁添加物的使用。近些年我們監測發現,問題大多隻是生産者不規範使用,或沒有完全嚴格按照國家有關低毒農藥的間隔期和獸藥的管理規定去執行。”

那麼,監測中一旦發現問題,又會如何處理?

“例行監測結束以後,農業農村部會組織會商分析,形成一個總的監測情況報告,并通報有關部門。”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監測處處長李家健表示,“如果發現有問題的省份,還要專門進行通報,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執法并進行整改,并要求一個月内把整改落實情況反饋農業農村部。”

2.4%為什麼難?

從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來看,自2008年起,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步提高,近10年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穩地站在97%以上。

“但實事求是地說,我們與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對比,仍然存在差距。”談起我國與一些發達國家的距離,邱靜并無避諱,“為什麼說有差距?因為從上世紀90年代起,歐盟的總體合格率基本上就已經站在99%以上,所以我們的提升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近年來我國例行監測合格率始終在97%附近浮動,再無較大提升。例如,2012年監測合格率為96.7%,2017年提升為97.8%,2019年則又降至97.4%。

那麼,不到3%不合格率為何成為多年來難以攻克的“瓶頸”?

“這麼多年這不到3%左右的不合格率,确實都主要集中在三年行動方案裡面,提到的那些比較突出的品種。”

邱靜提到的“三年行動方案”,指的是2021年6月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七部門共同部署啟動的食用農産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行動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聚焦重點品種,采取精準治理模式,加快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标等問題。

三年行動方案明确治理包括豇豆、韭菜、芹菜、烏雞、烏鳢、鳊魚、大黃魚等重點品種。

為什麼重點選取這些品種?如果仔細查看,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以豇豆為例,豇豆喜溫耐熱,生長期病蟲害多發,農藥使用量大,再加上豇豆生物學特性決定采收間隔期短,存在“花果同期”現象,農民隔天采收的生産需要很難落實農藥安全間隔期要求,導緻一些農藥殘留超标。

“所以為什麼多年來97%點多的合格率一直在上下浮動,就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品種——我們叫作難啃的‘硬骨頭’,較難通過監管杜絕違規用藥的發生。”邱靜解釋,“比如豇豆農殘問題從由過去檢出蔬菜禁用藥為主,轉為常規農藥殘留為主,造成危害風險大幅降低,但由于常規農藥藥效不如禁用農藥,為達到防治效果,農民很容易加大使用量,用了兩年以後抗藥性上來了,然後明年又可能換别的藥,這就加大了監管難度。所以例行監測也要根據形勢的需要在不斷調整。”

除了特殊品種引發的治理難題,我國一些特殊國情也使得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始終相對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生産規模普遍較小,全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戶98.1%,小農戶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90%;近1900萬生豬養殖戶,僅有18萬家規模化(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戶。二是喜食鮮活和反季節,由于國人喜食各種風味小吃、鮮活産品以及反季節的食物,這樣容易在運輸、儲藏、加工等環節帶來安全隐患。

在王靜看來,小而散加粗放型的生産模式使得精細化管理在短期内較難推廣,從而導緻農業生産投入品的利用率不高,同樣是合格率難以提升的因素之一。“比如拿農藥舉例,現代農業生産與生活離不開農藥等投入品,關鍵是提高藥效從而降低使用量。目前農藥的利用率我們已經提高到40%以上了,但是跟發達國家60%以上相比我們還有差距,這方面還需要加強。”

那麼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哪些?邱靜認為,既有配方、助劑等技術因素,也有施用方式、科學管理的問題。“有的時候對于一家一戶的農民來說,施藥過程可能僅憑經驗來确定是否好用,但是實際上一些藥物可能沒有被批準登記,這種情況也是有的。還有在整個生産周期内,部分農戶不能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來進行采摘,這些都是問題。”

因此,邱靜認為除了需盡快實現農業綠色生産轉型升級,還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力度。“所以說加強針對小散戶的監管,現在是一個趨勢,包括現在的例行監測在抽檢的時候必須覆蓋一定比例的散戶,就是要針對散戶散布的這種情況做出相應部署。”

2.4%怎麼辦?

在一個六邊形白色托盤上,6根浸取過茶葉樣本的試紙條被放置在6條卡槽之中。打開手機APP,對着托盤進行拍照,再将照片上傳到手機系統,5分鐘過後,一張綠色的笑臉便出現在屏幕中央。

“你看,苯醚甲環唑、吡蟲啉,噻蟲嗪這些殘留指标都顯示未檢出,說明茶葉樣本沒有檢測出這幾種農藥或農殘沒有超标,非常方便。”在中國農科院的一間辦公室裡,王靜指着手機屏幕向記者演示着其團隊研發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實現快檢的意義在哪?以農藥殘留檢測為例,通常來說,由于農藥殘留檢測大都由專業人員在實驗室完成,不僅耗時較長且設備昂貴。食用農産品大多鮮活易腐,很難等到定量檢測結果合格後再上市。因此,從政府部門、企業再到消費者都亟須推廣快速檢測農藥殘留技術。

王靜介紹,這項快檢技術不僅可以檢測農藥殘留,還可以拓展檢測獸藥殘留、真菌毒素、違禁添加物,甚至病毒等。“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博鳌亞洲論壇、生鮮電商平台以及一些大型單位食堂進行内測使用,很快就能進入市場。”

用技術突破來解決農産品質量安全的“老大難”問題,無疑是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徑。但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表明,農産品質量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其治理問題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術問題或監管問題,而是一個兼具綜合性與複雜性的經濟社會問題,因此逐步健全農産品質量安全現代治理制度是農産品質量安全治理機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目标。

“所以說我們要對農産品的産前、産中、産後一直到流通消費環節進行全鍊條的識别監測、評估和預警防控。”邱靜說,“這就是當下農産品質量安全賦予的責任和工作的方向。”

因此,大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勢在必行。近些年來,無論是農安信用監管、鄉鎮網格化監管、還是“陽光農安”試點,構建農産品質量安全新格局的探索從未停止。在這場變革中,農産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标合格證制度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承諾達标合格證制度是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制度創新,通過該項制度,可以把生産主體管理、種養過程管控、農藥獸藥殘留檢測、産品帶證上市、産品溯源等集成起來,能夠更好落實生産者主體責任。當前,不少地區将承諾達标合格證與農産品追溯系統合二為一,不僅解決了産地和市場的有效銜接問題,且将對農産品實施追溯管理形成重要基礎支撐。

例如,消費者隻要拿出手機“掃一掃”雞蛋或豬肉等農産品承諾達标合格證上的追溯二維碼,便可迅速了解該産品的全部“運動過程”。如若發生農産品質量安全事件,也能迅速追溯問責相應農産品責任主體。由此,一端連着生産者,一端連着消費者,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達标合格農産品帶證上市不僅成為現實,更有了制度保證。

今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以全票贊成的表決結果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明确農産品的生産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從事農産品收購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質量安全控制、檢測結果等開具承諾達标合格證,承諾的内容是不使用禁用停用的農藥獸藥及其他化合物、使用的常規農藥獸藥殘留不超标等,将開具承諾達标合格證上升為法定制度。

“此次修訂對農産品生産者開具、收購者收取保存和再次開具、批發市場查驗承諾達标合格證作出具體規定,明确了法律責任,既實現農産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過程監管,也體現農産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标合格證制度入法等重要制度創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嶽仲明表示。

“未來,将繼續順應農産品需求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這一時代要求,對綠色、有機、地理标志等優質農産品加強全鍊條監管、質量追溯和信用管理。”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說,“充分發揮農産品‘三品一标’在産品端的帶動作用,讓農産品既要産得出、産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切實增強‘舌尖上的幸福’。”

版權聲明:本文系農民日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緻電010-84395265或回複微信公衆号“農民日報 ID:farmersdaily”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如有侵權,本報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