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修養、涵養,三個詞,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各不相同,它們三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别呢?且聽有書君以一個例子慢慢道來。
在現在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有書君就以環境景觀為例好了。
中國自古就有景觀鑒賞之學遺世,大到蘇州園林,小到盆栽,都算是環境景觀的分支。
01将教養帶入景觀的事例中,就好比是其先天存在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其中活動的人為因素。
養,是基礎,是土壤、陽光、空氣和水分等一切基本的自然條件,就好比人擁有的先天身體素質和智力條件。
而教,是條件,是人為因素。比如說,園丁的技藝、能力和鑒賞水平,好比人的受教育環境,父母境界、教育方法和技能等等。
一個好的景觀,需要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人為幹預;而一個人良好的教養,也絕離不開良好的自身素質和優良的家庭教育。
正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道理是一脈相承的。
02修養,放在景觀的事例中,就好比植株景物自身的成長狀态。
道家講,自然萬物自有靈性,而這種靈性,就與其自身的成長和修煉密不可分。
所謂一念成佛,一念墜魔。即使在外力相同的情況下,并排生長的樹木,也可能長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态。這就是自我修煉與自我選擇的結果。
所以說,修養,更多是内在的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說一個的人修養好,指的也是其對自我要求的外在體現。
涵養,則像是在一方景觀中引入了一汪清泉,或者是一株盆栽得到了春雨澆灌,那是一種催其生發、令其欣欣向榮的力量,富含了滋潤和養育的正能量。
若是一個人,極有涵養,那必是個量大福大之人,而這樣的人,大都能夠賢不責愚,巧不笑拙,貴不輕賤,富不嫌貧,盛德之下,如春風化雨,使人受益。
這就好像一處絕美的景觀,能夠讓身處其中的人心曠神怡。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教養、修養和涵養雖然都與一個人的素養密切相關,但層次卻并不相同。
可以說教養,是基礎;而修養,是自身的努力完善;涵養,則是一個需要不斷精進才能達到的至臻境界了。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内容:
2019年隻有354天,為何被稱為“寡婦年”?
中國人通常叫外國人“老外”,而外國人在他們國家叫中國人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