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時方從李漸庵入關,未及回向。庚辰(公元1580年)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公元1581年),生男天啟。
譯文:當時我剛随從李漸庵先生從關外回來,沒來的及把所做得三千件善事回向。到了庚辰年回到南京,方才請性空、慧空諸位有道的大和尚,在東塔禅堂完成了這個回向的心願。然後就生起了求生兒子的心願,也許下了行三千件善事的大願。到了辛巳年,生了兒子,名叫天啟。
理解:回向,指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意獨自享有,而回轉歸向衆生各界,借此開拓胸懷,廣布恩澤。許願是感格天地,回向是感恩天地。二者都要心存敬畏。
回向一事,我們可以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回聲”一事說起。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或受人之托,或是單位安排,做完這件事,不論辦得如何,辦成也好,辦不成也罷,是需要一個回聲的。意思是讓相關的人知道,通報一下情況。我們去寺院、道觀許願,在願望達成之後,我們也是需要回到許願的寺院、道觀還願的,這就是回去回個話,也就是有個“回聲”。“回聲”裡,包括自己如何做的,中間發生了什麼,如何辦成的或者遇到了什麼困難等等。了凡先生做的“回向”,是佛家的一個術語。在我理解,是因為自己的願望達成了後,為感謝天地,将自己的功德布施給天地萬物衆生,就是回謝。基本上是一個意思。
這段話裡,了凡先生的命運發生了第二次大的變化。當了官之後,求兒子的願望也達成了。上次求官的願望,三千件善事用了十年才完成。而這次求生兒子的願望,許的三千件差事,還沒有完成,兒子便出生了。為什麼這次會這麼神速?根本原因在于了凡先生這個時候已經達到了純熟高層次的境界,做善事不再有為難的情緒。
我們回想雲谷禅師告訴了凡的話:在無思無慮處感格。也就是誠。許願是誠心許願,行善是誠心行善。因為心誠,所以,後邊的這三千件善事,就做的快,而且圓滿,因此,三千件善事沒有完成,一年的時間,就達成了心願,生了兒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原文】餘行一事,随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辄用鵝毛管,印一朱圈于曆日之上。或施食貧人,或買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至癸未(公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數已滿。複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複起求中進士願, 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公元1586年)登第,授寶坻知縣。
譯文:我每做一件善事,随時都用筆記下來;你母親不會寫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鵝毛管,印一個紅圈在日曆上。或是送食物給窮人,或買活的東西放生,有時一天多到十幾件善事。到了癸未年的八月,三千善事的願得以圓滿。又請了性空和尚等,在家裡做回向。同年的九月十三日,又生起求中進士的願,許下做一萬條善事的大願。到了丙戌年,居然中了進士,吏部就補了我寶坻縣縣長的缺。
理解: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第一個三千善事,十年方才圓滿。這次的三千件善事,三年即圓滿。可見功德漸行漸快,見效也更快了。生兒子不等願望圓滿,即實現了。中進士願望,不待一萬善事圓滿,三年即授知縣。之所以如此神速,根本在于了凡先生此時的内心修為、外在行為都已經達到了一種“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的境界。
神!因果即是。
對于做善事,比如放生,比如施舍,還有其它,是需要機緣的。不是念頭一起,就可以做善事。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一時興起,便去菜市場買條魚,找條河放進去了。或者準備了一些生活用品,跑去某個養老院、福利院就送過去了。至少在我所觀察到的,這樣做的很多并不是善事。
膠州有一個AAAA級濕地公園,叫少海湖,原來是膠州市的洩洪壩。前些年重建了一個寺院慈雲寺。很多社會上信佛的居士,買了魚就放進去,美其名曰“放生”。結果,那些淡水魚過不多時就死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少海湖裡的水,含有海水。這種放生,其實是殺生。它隻是滿足了自己以為的“放生”,成就了自己以為的“功德”。曾經有一次去那裡散步,看見寺裡的大師帶着一衆和尚做法事,一個公司的幾十名員工去許願,放生。用卡車拉着若幹的泥鳅,一箱箱地往少海湖裡傾倒。我當時就想:這是放生嗎?這是給泥鳅們搬家吧。
做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善事,其實是不容易的。具體如何才是放生、不殺生,歡迎回頭查看以前發的一個《不殺生》的文章。
【待續】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