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9:11:26

L9-08認識真書8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

3.3真書的要素。

這堂課討論真書的定義,首先要知道真書的要素。這個問題,以孫過庭所論最為精闢,我在初級課程、二級和七級課程中多次引用過這段話,今天完整地講解一下。

《書譜》

  • 唐·孫過庭
  1. 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劄。
  2.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3.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4. 回互雖殊,大體相涉。

整段話數一數隻有六十四個字,可分四句。

〔1〕「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劄。」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2

這第一句話,說明真書和草書相對又相依的關係。請注意就字體而言,也就是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正楷字是一種字體,草字也是,二者都屬獨立的系統。大多數人隻認識正楷字,不認識草字,沒有關係,一點都不妨礙你使用正楷字。就書體而言,真書和草書卻是關係非常密切的書體,不會寫草書,就寫不好真書,反之亦然,為什麽?因為真書運用使轉組織點畫,而使轉來自草書,草書要寫好點畫,點畫功夫來自於真書。這裡孫過庭說到「專謹」,「專」為專一,專注,「謹」為「謹力」,出於《史記》,意思是盡力去做。有些人專注於草書,勤下功夫,但沒有去學習和掌握真書,以為真書和草書無關,孫過庭說「殆於專謹」,「殆」就是危險。反過來,有些人盡力練真書,不通草書,孫過庭說「殊非翰劄」,絕不是書法,語氣很重。「翰劄」本來指書信、翰牘,引申義指書法。

簡言之,學真書要懂草書,學草書要會真書。草書和真書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2〕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3

第二句話,解釋為什麽真書和草書有密切關係。這句話用到四個術語:點畫、使轉、形質、情性。「點畫」大家都懂,「使轉」是組合點畫,「形質」是外表,外形,古文中常用,如王僧虔《筆意贊》說:「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王僧虔以「神彩」和「形質」相對,孫過庭以「情性」和「形質」相對,作者在書寫過程中寄託情性,從而使作品表達出一種神彩,「情性」存於我心,「神彩」是作品的表現,主客不同。真書的外形是點畫,草書的外形是使轉,這容易理解,但真書點畫不是散漫地擺在那裏,而是有組織的,這個組織方法稱之為使轉,也就是大圈,大圈筆勢要學一學的,不學就看不到。正楷原本是靜的,用使轉寫就動了、活了,所以說在真書中,使轉可以表達情性。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4

草書的外形雖然由使轉組成,但使轉隻是組織點畫的方法,沒有點畫,使轉便失去了材料,隻剩一條中線。你比較這兩個「足」字,取勢相同,但智永有點畫,懷素隻是一根線條。草書使轉原本富有動感,寫好點畫動中有靜,孫過庭說「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智永沉穩仔細,懷素急躁剽迫,跟人的修養性格有關。

〔3〕「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5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6

第三句話,從第二句的意思更進一層。「乖」是違背、違離的意思,草字的形體由使轉組成,沒有使轉,形體都沒有了,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字了。最極端的草書是遊絲草,隻有線條,也就是表達使轉的大圈,大圈一消失,什麽都沒有了。真書的形體由點畫組成,「虧」是寫得差一些,真書點畫寫得不好,字形還是有的,尚可用來記錄,沒掌握筆法或用筆簡單的人就是寫這種字。這兩句話都是就真書和草書的形質而言,寫文章不要平鋪直敘,應當來回論證,層層深入。

〔4〕「回互雖殊,大體相涉。」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7

「回互」的意思是來回、交錯、相互影響,真書的形質是點畫,草書是使轉,講到情性的表達,真草關係就調回頭了:真書情性表達在於使轉,草書在於點畫。

但這裡有個問題,《玉堂禁經》說書法三大技法是:

《玉堂禁經》

■ 唐·張懷瓘

  • 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茍守一途,即為未得。

那為什麽孫過庭隻說點畫和使轉兩個?

其實沒有矛盾,用筆是寫好點畫的技法,點畫是用筆的結果,用筆好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8

點畫自然漂亮。但點畫等於建築材料,要把它們組織起來,又有兩個技法:點畫組成筆勢,筆勢裹束成字,這兩步都屬於大圈,組織原則就是「使轉」。所以《玉堂禁經》講的三個技法,和孫過庭《書譜》講的點畫和使轉,意思是一樣的。

智永《真草千字文》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9

這也就是前人如智永,把真草放在一起的原因,一邊練習點畫,一邊練習使轉,考慮周到。現在有些出版社,把智永《真草千字文》分開,真書一本,草書一本,不是古人原意。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0

點畫功夫和使轉功夫是可以分開學習的,上次說到小學生寫字課,第一步描紅,這有沒有用呢?這可以熟悉毛筆用法,即用筆,當然有用,然後到高年級去學習使轉,這樣就進入書法之門了。這是古人設計的學書法途徑,可惜很多人隻走了第一步,沒有走第二步。

3.4真書的定義。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對真書的一些定義,如

  • 張懷瓘《六體書論》:
  • 「隸書者,程邈造也。字皆真正,曰真書。」

這句話歷來被很多人引用,但把真書說成是寫得端正,相當表面,而且把真書和程邈隸書混在一起講,容易誤解。定義是對事物的本質特徵做出的簡要說明,譬如說「什麽是國家」,照國際法定義必須有四個要素:人民、土地、政府和主權,缺一不可,這樣的定義就比較清晰了。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1

依照孫過庭所說,真書有兩個要素:點畫和使轉,那能不能這樣定義:「真書是用使轉寫正楷字」?我們已經知道,正楷字是字體,真書是書體,正楷字本身由點畫組成,似乎加以使轉,就是真書了。

但這個定義有兩個問題:一是次序不對,照此說法,必須先有正楷字,加上使轉才得到真書,則真書在正楷字後,這跟文字史和書法史都不符合。真書之祖是鐘繇,那時候還是使用隸書,即使去掉波勢仍稱今隸,並沒有「正楷」這一名稱,規範正楷字要到唐朝開成石經才完成。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2

問題二,真書的來源,並非取之正楷字,上一課講過,真書之前有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四大書體的影響,吸取它們的寫法。上一課我就這四大書體,各舉一個字,可以看到,它們並非來之於正楷字。

韓方明《授筆要說》有一個重要觀點:

《授筆要說》

  • 唐·韓方明
  • 自伯英以前,未有真、行、草書之法。

這觀點可能是他老師的,總之是唐人的普遍認識。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3

依照韓方明的觀點,主要書體可分為兩類:真行草為一類,技法相同,篆書、隸書又是一類,技法不一樣,其時間分界點,在張芝那時,也就是漢末。真、行、草之法,概括而言就是有點畫、有使轉,所謂點畫,韓方明指出就是永字「八法」,寫好點畫的技巧,就是「九用」,所謂使轉,張旭所傳就是「五勢」。這些在篆隸中都沒有,篆書使用線條,尚未形成點畫,古隸近於篆書,漢隸著意波勢,點畫簡單。韓方明所謂的「草書」,指張芝今草,不是章草。章草還是使用隸書筆法,今草點畫就近於「永」字八法了。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4

章草和今草的不同,舉幾個例子,上面黑底白字是皇象所書《急就章》,下面白底黑字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字。比較一下容易明白,今草對點畫的用筆要求高多了。《急就章》也有不少字用點畫而不是單純用線條,但注意皇象是三國人,當時真書已經萌芽,皇象自然受大環境的影響,史遊未必能這樣寫。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5

在書法史上,草書筆畫連寫產生了使轉,加上省簡筆畫,也就是前人所言「解散隸法,粗書之」,打破了隸字的基本結構,省略了一些部件,使用這二者的結果,逐步形成草字系統。後世學草書者,不必自己去解散隸法,隻要認識草字即可。行書是運用使轉去寫隸字,但不解散隸法,所以不稱為行字,還是屬於隸字範圍。至於真書,最早和行書差不多,唯一不同就是隱藏使轉,所以當時還是歸入隸字,或稱今隸。後來文字學家根據《說文》等將之規範化,強調統一,產生了正楷字;而書法家吸收篆隸草行,強調變化,與文字學分道揚鑣。

很早以前,虞世南就說過:

《筆髓論》

  • 唐·虞世南
  • 行書之體,略同於真。

行書和真書是很相近的兩種書體,隻有很小的不同,這就是真書隱藏了使轉。

暑假必讀的書籍八年級(九級課程真書篇08-認識真書8)16

上一課我講過,並且舉「來」字為例,行書是用使轉寫隸字,行書隱藏了使轉就是真書。不過,行書又分真行和草行,真行用隸字的基本結構,草行夾入了草字、草法。這裡所說行書隱藏了使轉就是真書,是指真行,草行就算隱藏使轉,也得不到真書的。

魏晉之後,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南北書風頗為不同,真書的使轉,是在南方地區形成的,郭紹虞先生說:

郭紹虞《從書法中窺測字體的演變》

  • 劉師培《書法分方圓二派考》謂「真書之中複有南派北派之不同。其所以不同之由,則以南派之真字為行書之變體,而北派之真字則為隸書之變體」。
  • 我們可以這樣說:北碑之于隸書,雖省其波勢,而多用方筆,仍存八字分散之形,故與隸近。南帖之于隸書,則完全變其波勢,而從行書中吸取其筆法,所以雖楷書也自有妍妙之緻。因此,北碑南帖之分歧,還是由于章草今草的關係。今草與楷雖面貌迥然不同,但有行書為之媒介,那也就可以從草體而過渡到正體了。
  • 這兩種南北不同風格的楷書,到隋唐而歸于合流,于是正式的楷書歸于確定,成為漢族文字的正體。此後印刷術發明,遂使這種楷體更加固定。

復旦大學裘錫圭先生《文字學概要》說: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 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鐘繇,所能看到的最古的楷書是鐘繇所寫的《宣示表》等帖的臨摹本的刻本。
  • 《宣示表》等帖的字體顯然是脫胎於早期行書的。如果把規整一派的早期行書寫的端莊一點,把在早期行書裡已經出現的橫畫收筆用頓勢的筆法普遍加以應用,再增加一些捺筆和硬鈎的使用,就會形成《宣示表》那種字體。鐘繇的行書本來就比一般的早期行書更接近楷書。他在一些比較鄭重的場合,如在給皇帝上表的時候,把字寫得比平時所用的行書更端莊一些,這樣就形成了最初的楷書。
  • 以上所說如果符合事實的話,我們簡直可以把早期的楷書看作早期行書的一個分支,明人孫鑛在《書畫跋跋》中說:「餘嘗謂漢魏時,隸乃正書,鐘、王小楷乃隸之行。」這是很精闢的見解。

文中所說的「楷書」,應該是真書。「收筆用頓勢」,在「九用」中應該是頓筆。「硬鈎」應該是指「永」字八法中的趯。

現在可以對真書下一個定義,簡言之:

簡言之:

  • 行書是用使轉寫隸字。
  • 行書本身有點畫、有使轉。
  • 真書是隱藏使轉的行書。

這定義比較簡單,也符合歷史。在一般人心中是倒過來的,行書是真書的快寫,但歷史上行書在先,真書在後,那樣理解是錯的。

下一課講講真書的技法,謝謝。

本節要點:

  • 3.3,真書的要素。
  • 3.4,真書的定義。
  • 結論:真書是隱藏使轉的行書。

複習思考:

  • 行書可以點畫連寫,也可以省略筆畫,真書可以嗎?從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找兩個例子。
  • 鐘繇是先學隸書,然後學行書,最後寫成真書。現在學書法往往先臨真書,次序倒過來了。你覺得這條路怎樣走,可以走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