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少年不識少年老

少年不識少年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3 17:33:29

少年不識少年老?  晚飯後,七歲的小孫子開始做作業了小學一年級的語文竟如此高妙,令我這七十歲的老奶奶也歎為觀止比如填空“ ”的(de),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少年不識少年老?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少年不識少年老(再識的地得)1

少年不識少年老

  晚飯後,七歲的小孫子開始做作業了。小學一年級的語文竟如此高妙,令我這七十歲的老奶奶也歎為觀止。比如填空“ ”的(de)。

  “安安靜靜的”我随口便來。

  “不行!”小家夥瞪圓了眼睛:“多了一個字。老師說隻能填三個字,而且必須是ABB型!”

  “哦,那就‘安靜靜’吧。哎,好像又……這……”我倒一時語塞了。

  “很難嗎?”小家夥疑惑地盯着我。他轉動着筆杆,忽然兩眼一亮:“奶奶,‘笑嘻嘻’的”。

  “哦,太好了!”我立馬誇獎。小家夥便笑嘻嘻地填上了,我也笑嘻嘻地解脫了。

  隻是,倒覺得不大對勁:怎麼會呢?小學一年級的作業啊,我這七旬老太怎會被難住了?呵呵,想來是一時短路吧。這不,立時冒出一大群:嘩啦啦、綠油油、亮晶晶……呵呵,應有盡有。

  且慢,小家夥還有話說:

  “奶奶,後面接的必須是土字旁的‘地’(de),不能是‘的’(de)或者‘得’(de)喲。”他一邊念着de、de、de,一邊一筆一劃地寫出“的、地、得”三個字。

  哦,看來是要求後面必須接動詞了。那麼“綠油油、亮晶晶”顯然不行;不過“笑嘻嘻”倒正好:比如“笑嘻嘻地說”“笑嘻嘻地跑開了”。

  說到“的地得”,不由想起當年在重慶上高中時,語文老師的一次講座:漢語之所以魅力無窮,與“的地得”的正确運用息息相關。有的作文本來很精彩,但由于多處将這三個字用錯,就像白米飯裡攙雜了老鼠屎,很是遺憾。

  作為結構助詞,“的地得”在句子中既不容混淆,也不可互換。“的”後面跟的都是名詞,如“我的橡皮、綠油油的麥苗”;“地”後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如“仔細地看、雨嘩啦啦地下”;“得”前面跟的多數是動詞,後面跟的都是形容詞,表示怎麼怎麼樣的,如“掃得真幹淨,幹得真漂亮”。這已成為我寫文章的圭臬。可現在,這小毛孩,才小學一年級,居然,居然也煞有介事地“的、地、得”起來!

  況且,“這三個字怎能都讀‘de’呢 ?”我立即糾正他:

  “‘的’讀dǐ_——陰平,‘地’讀dì ——仄聲,‘得’讀dé——陽平。”

  可這小不點卻根本不管什麼陰陽平仄,居然果斷地說:“奶奶,我給您查字典吧。”

  哦,都會查字典了?!

  “好啊,你查吧。”我玩笑地指着書桌上厚厚的《現代漢語詞典》,有意難難他。不想小家夥立馬跑過去,雙手抱起大字典,放在沙發上;然後習慣地随意往地闆上一跪,便俯身掀開書,小手指頭靈活地翻動起來。

  “呵呵,你會查嗎?”我被他逗樂了。

  “我是查拼音,有時候查偏旁。”他蠻自信地回答。

  哦,可不是嘛,小家夥的拼音用得可溜了:那些帶拼音的繪本都能逐字通讀;作業中用漢字夾拼音造句更令我眼目一新。

  “奶奶您看,第262頁:

  ‘·de

  地 ·de 助詞……。

  另見 272頁dì。

  的1 ·de ⑴助詞……。

  的2·de ……。

  另見268頁 dí;277頁dì。

  ……

  得 ·de 助詞……。

  另見260頁dé,263頁děi。’

  您看,它們都讀。de !而且都是多音字!”

  小家夥興緻勃勃地繼續查那些“另見”。我卻,唉,怎麼說呢?是相見恨晚?還是是恍然大悟?

  不過,漢語拼音倒的确是我的軟肋。記得還被小家夥将過軍;“奶奶,池水的‘池’與磁鐵的‘磁’讀音不是一樣的。一個是翹舌‘池’——chí,一個是平舌‘磁’——cí 。”呵呵,這小小七齡童,别看一直在成都長大,其普通話之标椎,之悅耳,委實令我汗顔。我,可是祖籍山東且在那兒下過鄉、進過廠,雖說生在重慶,可也算半個山東人呀。

  莫非是——“師高弟子強”?

  我不由對那位素未謀面的一年級——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肅然起敬!

  “查字典都是老師教的嗎?你們語文老師可真不簡單!”我豎起拇指連連稱贊。

  “是的。她還在那個最漂亮的大教室上過課。那是智慧教室。牆上有彩色的格子。全都是用投影的。”小家夥用手比劃着,“後面還坐着全校的老師,還有一個校長。”

  哦,這顯然是上公開課了。

  “老師也抽你發言嗎?”我問。

  “是的。我是像這樣舉手的。”

  他左手托着右手胳膊肘,做了個标準的舉手動作。

  啊,好可愛的孩子!我被深深感動了!不由想起他一字不漏地、抑揚頓挫地背誦蘇轼的《赤壁賦》時的乖巧模樣。真個是名師出高徒了。

  也分不清是我陪他還是他陪我了,反正接下來俺祖孫倆便頭碰頭地、津津有味地翻查起“的地得”的那些個多音字——“另見”來。

  呵呵,刮目再識“的地得”,不辭長作老頑童——和聰明乖巧還缺着牙(兩顆新長出來的門牙間還有一條縫隙)的七歲小孫孫排排坐,我,可真是老若頑童啦。

  不過,在這曠古未有的電子時代,七歲的小不點倒常常反為我——七十歲的老奶奶,之師。比如熱水器的調溫啦,電子表的調時、調日期啦……就連手機“自拍”——我還在猶豫不決,他已自告奮勇:“奶奶,我來”。

  然而,話又說回來了,時代造英才麼:比如當年“全民大煉鋼鐵”——身為小學生的我們,也能把沉甸甸的白泡石(一塊足有一二十斤吧)從高高的歌樂山上搬回十數裡外的學校,供老師們建造“雞窩爐”,土法煉鋼;比如當年“知青下鄉”——我等中學生,從初一到高三,全都棄學務農,鬥地戰天。就拿玩兒來說吧:雖然當年沒有電腦、手機、機器人、電子琴……小夥伴們卻腦洞大開、就地取材:自制的陀螺、鐵環、布娃娃、雞毛毽……精彩紛呈,舉不勝舉;玩得更是随心所欲,盡情盡興。這,又遠非今日的學童能比了。

  呵呵,扯遠了。寫本文的初衷是想邀約老友們也來做填空遊戲:“ ”地(de)。填三個字、ABB型。注意:後面隻能接土字旁的“地”(de)!(别忘了“地”字後面跟的隻能是表示動作的詞:比如“笑嘻嘻”地說。而“亮堂堂、綠油油”等顯然不行。)

  敬請諸位大開腦洞,踴躍接龍:

  笑嘻嘻

  嘩啦啦

  ……

  呵呵,返老還童麼,何樂而不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