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2:32:41

說起唐伯虎相信都能想到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在影視劇中的唐伯虎風流倜傥,才華橫溢,引得無數女子為他所癡迷。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1

唐伯虎劇照

在這部電影之中,唐伯虎家境殷實,雖然早年父親去世,但他父親留下的祖業也夠唐伯虎母子倆生存,而且唐伯虎還迎娶了八位老婆,個個美若天仙,婀娜多姿。

可是電影裡的唐伯虎并不快樂。在電影中,有一段他與秋香的對話裡,便引用了唐伯虎的詩詞《桃花庵詩》。也正是這首詩歌使得他俘獲了秋香的芳心。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2

那麼,現實中的唐伯虎真的如影視劇中的如出一轍嗎?而這首《桃花庵詩》究竟又是如何的呢?為什麼會如此受到衆人喜歡?

酸澀唐伯虎

真實的唐伯虎并非像影視劇中的一樣。他雖出生商賈之家,從小的生活環境也也很不錯,接受到的教育也很良好。但是,他的雙親以及家人卻在他二十四歲這一年相繼離世。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3

唐伯虎畫像

面對這樣沉重的打擊,唐伯虎無疑是痛苦不堪的,他也因此選擇了消沉堕落。不過幸運的是,他的一生摯友祝枝山和文征明,在這個時候對唐伯虎不離不棄還時常鼓勵他振作起來。就這樣,親人再也無法給予的溫暖,朋友做到了。

受到鼓舞的唐伯虎開始了他的科舉之路。但是,卻因徐經買題被都穆揭發,唐伯虎也被牽連其中,以至于終身禁考。

唐伯虎無奈隻能回到家鄉,依靠給别人寫詩作畫維持生計。他也因此再次收獲無數少男少女的追捧和熱愛。當年的“解元公唐伯虎”如今也早已風光不再。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4

“麻繩專挑細處短,厄運專找苦命人。”唐伯虎在仕途上受的挫折,卻在甯王的一次邀約中,讓他再次燃起希望。

可誰曾想到,這道他眼中希望的曙光卻是将他推入另一個深淵。甯王邀請他是希望他能助甯王在造反道路上一臂之力。

為了不再受到牽連,他選擇一直裝瘋賣傻直到甯王真的放棄了他。此時的唐伯虎已不再是當年的年輕氣盛。他選擇了回到家鄉,在好友的資助之下,他建立了他的桃花塢。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5

他本可以接受黑暗,可偏偏看到了光。若說他生命中的光那一束是不曾熄滅的。那一定是一直伴他左右的三兩個好友。

孤家寡人的他卻在友情的溫暖下慢慢得到治愈。人生能遇一兩知己足矣,即使前路渺茫,卻也不再孤單一人。

“俗氣”《桃花庵詩》

而那首頗有名氣的《桃花庵詩》便是在他的桃花塢裡所作。從這首詩詞之中,仿佛能夠看到另一個唐伯虎。當然這不僅僅體現在他的詩作之上,就連他的畫作也在無時無刻地展露他的内心。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6

經曆這場風波的唐伯虎再也不對未來充滿希望,或者說他對未來又重拾了希望。“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當然,在他的這首詩中,他或許也說出了他的心之所願“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他的這份灑脫超然和豁達是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截然不同的自得其樂。

而這首詩卻在後人眼中,成為了一首“俗詩”。而衆人對他詩歌之中所提的花、酒、桃、醉,似乎都能看到另一層深意。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7

而這一切,全是來源于他的自身。“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他自诩為桃花仙人,他的自得其樂也在渲染着每一個讀者。

若是不去了解他的背景,那麼,可能絕大多數人都能被他的詩,所誤解了他的這個人。他雖然放蕩不羁但也是迫于無奈,他并沒有毫不與其命運抗争,可命運卻一次又一次地擊打着他。

在這首詩歌之中,他将自己的真實平凡表現得淋漓盡緻,也将自己的憤世嫉俗娓娓道來。詩中的意象将整首詩賜予了強有力的擴張力,也讓讀者從中不由地産生一種心靈上的共鳴。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8

這種極具色彩和感染力的詩作,怎能不叫人喜歡呢?試問,這樣的一位有才情的人物,又怎會屑于去為了功名利祿,而做些偷雞摸狗,有損文雅之事呢?

唐伯虎可謂前半生凄苦,後半生潦倒,中間時刻還受盡屈辱與蒙冤。老子曾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或許,唐伯虎的“大任”便是将他一生心血傾注于筆墨之間,留下千古絕篇,讓後世之人也感慨這位傳奇人物的閃耀與沒落。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9

晚年的唐伯虎,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他其實也早已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他也從詩中表達出了,他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于是,他情願賣畫度日,過着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适生活,也不願再沾染半分官場氣息。

詩中的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這也更能體現此時的唐伯虎甘願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10

然而,也正是這樣的通俗易懂,讓不少人覺得唐伯虎的這首歌顯得很是俗氣。它既沒有什麼華麗詞藻,也沒有什麼文筆修飾,但卻賦予了唐伯虎深刻的人生頓悟。

結語

大俗即大雅。這也大概就是後世之人喜歡他這首詩的所在之處。盡管唐伯虎已經變得落魄,那個曾經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那個曾經引得無數少女為之癡迷的風流才子,如今卻也隻能苟且地活着。

簡介唐伯虎創作桃花庵時的背景(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俗氣至極)11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或許在衆人眼中,從來都未曾看穿這世間的滄桑,這是唐伯虎多少次跌入人生谷底,才能看穿的境界。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這是唐伯虎在臨終之前所作的最後一首詩歌。那個曾從紙醉金迷、觥籌交錯的才子夢中驚醒的少年郎,跌跌撞撞地一路走來,留下了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疤。

“渾渾噩噩世間過,瘋瘋癫癫唐解元。”若是說,李白是誤入人間的谪仙人,不沾一點煙火氣息。那麼唐伯虎則更像是從人間走出來的凡人,本身就是這萬家的煙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