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師愛無言 ——記阜陽市師德标兵、臨泉縣關廟鎮中心學校優秀班主任黃玲玲
2017年12月,一場大雪突然到來,關廟鎮毛明小學的四年級學生賈圓圓及時收到了那位匿名老師托人送來的絨褲、厚襪、手套等。幾個月來,她已經多次收到了這位匿名老師的“神秘的禮物”。當天,賈圓圓在日記中寫道:真想見一見這個像“媽媽”一樣的老師。
這位“媽媽”老師其實距離賈圓圓并不遠。她就是關廟鎮中心學校初中部的青年英語教師——黃玲玲。2011年從教以來,除了每學期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黃玲玲還兼顧着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2016年,她作為優秀黨員教師,參加了中國共産黨臨泉縣第十一次代表大會;2017年,她所帶班級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班集體”;2018年,黃玲玲被評為“阜陽市師德标兵”。
從“玲姐”到“玲媽”
“班主任工作肯定累,就跟當媽的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路上和我對面不喊‘老師’,都喊我‘玲姐’。這一屆的學生都叫我‘玲媽’了!”今年剛30歲的黃玲玲一談起她的班級、她的學生,臉上就洋溢着滿滿的幸福感,話語間透漏出“累并快樂着”的滿足感。
“當班主任,既要嚴又要愛。”“嚴是愛,松是害。家長把小孩送來了,學校、老師就要對他們負責。”黃玲玲本着這樣的原則,從踏入工作崗位起就挑起了班主任工作的重擔,一步步實現着從“玲姐”到“玲媽”的轉變。
這學期剛從北京轉學回來的王燦燦同學,調皮好動,和同學玩耍時竟然爬上外面懸空的樓道護欄,上蹿下跳。王燦燦這種不安全舉動引起了黃玲玲的注意。在接下來的一次班級組織的勞動活動上,王燦燦對老師的任務分工直接表示了拒絕。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幹,他卻無動于衷。這時候,黃玲玲什麼話也沒說,而是讓他跟着自己,“我來幹,讓他看”。當勞動結束,這個個頭比老師還高的大男孩看着黃玲玲滿手被草根剌出的污黑道道,滿臉愧色。
從那以後,黃老師多次找王燦燦談心,慢慢了解到了他這些“不良表現”的心理背景:自幼媽媽出走,爸爸忙于生意,缺少關愛和管教,一般人說不了他。
“他調皮是因為長期缺少關愛,想引起别人的關注。我拿自己和孩子的關系來勸導他學會體諒父母,教育他自愛自重、自立自信。”黃玲玲的“攻心術”漸漸有了效果,“這孩子電腦懂得多,英語也不錯,喜歡動手。我讓他課餘幫我錄學生信息,他很樂意。現在班裡有啥活,他都搶着幹。他還向我承諾,期末成績監測時英語要接近150分。”
2016年,當時八年級的魏力康同學由于生活在單親家庭,父親也不注意和他溝通,導緻他性格孤僻,有叛逆表現,經常上夜網,是一個“将來不被看好”的學生。但在黃玲玲“不放棄、不抛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終讓魏力康發生了令人刮目的轉變。2018年,魏力康以690分的中考成績考進了臨泉一中。他對黃玲玲的态度也從當初的“我讨厭你”,轉變成了“我可喜歡黃老師了”。
“學習自覺、守紀律的學生,倒不用咋操心。班裡總有一些‘特别學生’,難管理、難溝通,更需要老師關注。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閃光點,隻是缺少我們的發現和鼓勵。”黃玲玲對如何管理班級、調教“讓人頭痛的學生”,深有體會。
“幫助每一個我能幫到的孩子”
大愛無疆。
2017年的深秋,天氣漸寒。黃玲玲在關廟鎮教育微信群裡看到這樣一張照片:一位十一、二歲的女生身着單薄,腳下一雙破舊涼鞋,手裡拎着一個裝廢品的袋子。這一幕在一瞬間深深觸動了黃玲玲。通過側面了解,她知道了這名女生叫賈圓圓,是關廟鎮毛明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母親精神病,父親又剛剛去世。
了解這些後,黃玲玲動員全班同學給賈圓圓捐贈衣物,又自費買了一些新的衣服、鞋子和學習用品,托付毛明小學的老師轉交給賈圓圓。而這位毛明小學的老師也隻知道黃玲玲是中心校的老師,不知道黃玲玲具體姓甚名誰。此後,黃玲玲又多次托人給賈圓圓和她的母親捎去學習和生活用品、保暖衣物等。
賈圓圓很想知道這個一直默默捐助自己的老師是誰。她在日記中寫道:真想見一見這個像“媽媽”一樣的老師。經毛明小學的校長多方打聽,才最終幫賈圓圓找到了她想見的“黃媽媽”。
學生聞海光,也是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重病,家境貧困。但内向、自卑、孤僻的聞海光學習特别努力。從七年級到九年級,黃玲玲經常給他買學習用品、帶他到家裡吃飯、給一些生活費……一件件日常小事,讓聞海光逐漸開朗起來。即便到了上大學的時候,也是黃玲玲一手幫助他辦理的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現在,聞海光是一名大三學生,利用寒暑假做家教,自己已經能夠自立了。
“在我眼裡,這些學生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樣。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有人伸手相助,對他們是最大的鼓勵。”黃玲玲說,“我會幫助每一個我能幫到的孩子。”有着一個5歲的兒子的黃老師在說到“學生”這個字眼時,更多的是用“孩子”這個稱謂。
“衣帶漸寬終不悔”
“我從小就向往當一名教師。”黃玲玲的老家就在關廟,兒時受那些關愛過她的老師們的影響,希望自己長大後也能當老師。
2011年,她從宿州學院英語系畢業後,毫不猶豫參加了當年的國家特崗教師招聘,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母校——關廟中學,成為一名普通而光榮的人民教師。三年特崗服務期滿後,和她一起工作的特崗教師有的去了大城市,有的考了公務員,也有的開始了創業夢。但黃玲玲依然不忘初心,堅定留下,繼續當起了“孩子王”。
“我和老公都是教師,感覺當老師挺好的。雖然經濟上收入不太多,但我們每月除了日常開銷,還能小有結餘,有能力去幫助那些更加困難的學生。反正,我挺知足的。”黃玲玲對教師這個職業真正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帶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黃玲玲平日裡總是深入鑽研教材,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斷學習新教學方法,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專業發展快速成長,擔任起了學校英語教研組組長。
“黃老師的課不僅學生愛聽,我們聽了也總是受益匪淺,對我們的進步幫助很大。每次上公開課,黃老師給我們評課,方方面面包括一些細節問題都會提到。”去年剛入編的年輕教師陳蓓蓓、王歡歡對黃玲玲老師的教學水平由衷地敬佩。由于教學能力突出,黃玲玲多次代表全鎮在縣優質課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成績和榮譽的背後,飽含着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2014年,剛剛結束産假的黃玲玲,由于不願意耽誤學生的課程,就讓身體也不太好的母親帶着孩子,陪自己住校,堅持常規教學,每天早晚自習準時出現在班級。長期辛勤工作和過度操勞,讓年僅30歲的黃玲玲如今患上了腦神經衰弱、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症。
2018年5月,黃玲玲老師帶的畢業班臨近中考體育加試。她突發急性闌尾炎,醫生要求立即住院準備手術。但想到學生中考的重要,她硬是堅持讓醫生給她吊水止痛,兩天後又回到了學校。見到抱病回來陪他們參加中考的黃老師,全班學生圍着她無不号啕大哭。
今年暑假,教學實績突出、和教師老公兩地分居的黃玲玲,完全符合選調到城區學校的條件。但她放棄了機會,選擇了繼續堅守鄉村教育。
“進到班裡,和學生們在一起,很開心。感覺就是一家人。”“我們學校的氛圍很好,就像一個大家庭。”“能在家鄉教書,我很幸福。”黃玲玲老師樸實地說,自己來自農村,能夠體會到農村的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願意紮根農村教育事業。(信息來源:臨泉教育撰稿:湯華編輯:李尚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