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是一系列病理性焦慮,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需要更多的專業方法來治療。
而困擾我們大多數人的,其實是焦慮情緒。
焦慮有很多的表現方式,包括心跳加速、頻繁出汗、手腳微顫、腸胃絞痛等。
在經曆這些焦慮的軀體化表現時,我們是否都可以意識到自己的焦慮狀态甚至焦慮症呢?
為什麼會不知道自己的焦慮?
焦慮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機制,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失控”、“不确定”時,焦慮就會用各種方式來給我們敲響警鐘。
焦慮作為大腦裡的報警器,我們都應該對其有天生且高度的敏感性,那為什麼有些人失去了敏感,無法察覺到自己的焦慮情緒呢?
1. 對焦慮形式的誤解
焦慮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
有些人的焦慮是一種自己易于感知的心理狀态,有些人的焦慮會巧妙地繞過感知,直接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部分人可能認為,焦慮隻能是一種持續擔憂的心理狀态。
隻有在他們感受到明顯的情緒起伏與壓力的時候,才會開始考慮自身的焦慮。
2. 把焦慮“污名化”
焦慮的人=緊張的人,焦慮的人=不穩定的人,焦慮的人=脾氣差的人......
我們給焦慮情緒貼上了過多的負面标簽,并對這些負面标簽感到羞愧。
自己由于被軀體化所影響,反複到内科就診,卻不曾去精神科接受心理治療。
這種現象在醫院中屢見不鮮,一方面與人們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心理疾病的污名效應有關。
如何識别看不見的焦慮?
我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會有焦慮情緒,但在意識上,我們有時是不知道的。
我們能感到的是緊張、煩躁、坐立不安……可我們并不都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通過以下表現來識别自己的焦慮情緒:
睡眠問題:
焦慮會導緻睡眠問題,而睡眠問題也與焦慮症的高患病率相關。
注意力不集中:
焦慮會幹擾我們大腦的運作,會讓我們變得很難長時間專心做事,而受損的短期記憶功能讓我們效率低下。
食欲變化:
面對壓力,有些人會有暴飲暴食的沖動或者沉迷于口味重的食物,但也有一部分人會有明顯的食欲衰減。
變得易怒:
一會兒興奮、一會兒低落,情緒兩極分化嚴重
如何從焦慮的沼澤中解脫?
有時候,焦慮是因為我們同時擔憂着太多的事情,讓自己變得焦頭爛額。
這個時候,你需要對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進行一個優先級的排序。我們要保證“要事優先”。
在所有任務中選出一個優先級最高的,先去全神貫注的完成這個任務,等完成後,再去做下一個。
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從植物神經方面調節我們的焦慮情緒。
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腦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讓我們平靜、放松下來。
而通過這些運動,大腦中積極情緒的回路也會增多,幫助我們抵抗焦慮。
心理學家羅洛·梅在長期研究焦慮的意義後,得出一個颠覆性的結論:“焦慮遠不止是一種情緒,它根本上是一種你想實現自己生命意義的迫切感。 ”所以,焦慮并不可怕,它是一個想要幫我們找到方向的使者。 适當的焦慮感能讓我們集中精力并更加有計劃性和目标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