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05:54:01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旅遊劄記遊蒲翁故居)1

文:東方雨

如若你拜讀過《聊齋志異》這部志怪小說,你就會對它的作者——清末著名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懷有一份滿滿的敬意。他那寫盡狐情孤憤、人鬼情仇的情懷讓人神往;他那刺貪刺虐、鞭笞醜惡的筆法讓人稱絕;他那生于亂世,沒于鄉野的人生讓人扼腕;他那寄情青燈黃卷,縱筆喜怒笑罵的氣概讓人汗顔;倘若你再漫步、徜徉蒲家莊的“聊齋”,那更是榮幸之至了。

古城臨淄——春秋、戰國時齊國故都。兩千多年前,齊桓公曾于斯開創霸業,成就威名,此地亦被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和“戰國七雄”之一的都城而統治齊地八百餘年;臨淄城可謂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十一長假,幾位驢友結伴自駕蒲松齡故居遊。當日下午便順利抵達臨淄城,找了家經濟實惠的小旅館安頓下來,等待明天拜訪蒲松齡故居。

臨淄的街市與衆不同,有曆史的沉澱和積累,也有現代的時尚和新潮。走在大街上,你定會看到古老的街市和古典的建築,也能欣賞到恢宏的商廈和氣派的社區。

次日清晨,衆人移步街口,就近路邊吃攤,要了幾樣特色小吃,坐在市民中間享用早餐。

早餐過後,我們驅車向蒲家莊進發。不巧,今兒是個陰雨天。早上起來,天就灰蒙蒙的,有些沉悶和潮濕;八時許,天上開始稀稀落落地飄下雨絲,不一會兒,街道、樹梢間濕漉漉的,閃爍着微弱的光芒,有些清新;還好,行進途中,雨居然停歇了!趁着雨歇的間隙,司機師傅加快了行進的速度。

蒲家莊位于淄川區城東八華裡處,村落為城堡式建築。蒲家莊,原名三槐莊,始建于宋,因村内有三棵古槐而得名;明初,村東修有一口水井,時常滿而溢為溪,故更名曰滿井莊;至明末,蒲姓日繁,村莊始易今名。

來到蒲家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樓,當街矗立。與牌樓相對接的是條東西走向的石闆路。狹長的道路兩旁栽種着古槐和垂柳,給人一種古老和遙遠的錯覺;兩旁的農舍或高或矮,或明或暗,呈現青灰色調;從外表看,蒲家莊是一座幽靜偏僻的山村,透着古樸和滄桑。

駐好車子,我們步行至蒲松齡故居。天空忽又飄起零星小雨,但門前卻遊人如織。從遠處看,蒲松齡故居是一座極普通的北方院落,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或茅草頂,但在當時像這樣的院落也可以算是殷實之家了!大門兩側栽種着幾株古槐,參天蔽日,蔭翳天空;一株巨大的垂柳從院子裡探出身來,好似迎接遠道的來客。故居的門洞為典型的中式風格,有檐有角,青磚灰瓦;門楣上方懸挂着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匾額:“蒲松齡故居”。

蒲松齡故居有着北方院落的古樸,也有着江南庭院的精巧。整個院子坐北朝南,前後四進。院内瓦舍茅屋,花叢瓜架,既有書屋情趣,又有農舍野味。雖然古老、陳舊了些,卻不失濃濃的文化氣息。

跟随導遊進得院來,擡頭可見月門花牆,錯落有緻,山石水池,相映成趣。穿門北折,從石像南側古藤纏繞的八角門進去,來到蒲松齡先生誕生、著述和仙逝的地方——“聊齋”。聊齋正房3間,東西廂房各2間。正房兩側栽種桧柏、石榴;廂房前栽種迎春花和百日紅;院内太湖石點綴其中,增添了一份幽雅和别緻。房舍為磚石、土坯結構,木棂門窗,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

我們帶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聊齋”,感受這位大師的生活。“聊齋”“”青磚鋪地,竹席頂棚,迎門擺放一張粗糙陳舊的八仙桌、長條幾案和兩把圈椅。堂屋正中高懸着蒲松齡研究專家路大荒先生的手書匾額“聊齋”;匾下方則是蒲松齡74歲時身着公服、手撚銀須的畫像。

畫像中的蒲松齡神采飄逸,但眉宇間又微顯感慨悲憤之情。我們看到畫像上有蒲松齡的親筆題詞;還有郭沫若手書楹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除此之外,我們還觀察到室内陳列着蒲松齡當年在西輔村設館時用過的桌、椅、床、幾、櫥和木影爐等簡陋家具,不管這些家具是真是假,但總可以睹物思人了。

南院有平房兩間,舊稱“磊軒”,是以蒲松齡長子蒲箸的字命名的。西院是新建的陳列室,裡面陳列着蒲氏家譜、手迹和多種著述。聊齋房後面有6間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種論著,以及當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和書畫家李苦禅等為故居所作的書畫、題詞。

故居内有座花園,名曰石隐園,很值得一觀。此園仿照畢氏花園移植過來的,再現了蒲公設館畢府三十年,舌耕筆耘,寫下大量石隐園詩詞佳篇的生活經曆。園内怪石林立,佳樹成蔭,藤蘿纏繞,布滿院牆。園内有一池塘,水波蕩漾,蛙跳魚戲。池邊翠竹環繞,池内睡蓮婆娑;細雨點點飄落,濺起層層漣漪。池邊古亭,圍欄環就,内有石桌、石凳,可供歇息,奉茶聊天;亭下築有小橋,卧波其上,任人來往。

故居高阜之地稱作假山。雖然不高,卻也綠樹成蔭,景色宜人。山間小路直通山頂,可謂曲徑通幽;遊人循其路徑,去綠蔭處盤桓;林間散落一些怪石和石凳,妙然成趣。

山下毗鄰,有片竹林。擡眼望去:翠色欲滴,風韻綽約;微風過後,沙沙作響。竹子本是江南物種,移植北方,亦不失風雅,别有一番野趣。我們徘徊竹林,尋覓蒲翁的足迹。

轉過假山,林蔭下有一口古井,這就是著名的”柳泉”了。柳泉又名“滿井”,周圍用石欄圍就,護住水井;井旁立有沈雁冰先生題寫的“柳泉”石碑;井旁栽種着一棵柳樹,合抱粗細,撐起華蓋,遮天蔽日。據說當時蒲翁就在此設茶采風,與衆人聊天閑談,記述鬼怪故事,然後加工成集。這裡的水井,并不是當年谷中的滿井,而是後人為了增加故居的景點,特意設置的。井壁用青石砌就,俯視井内,井水清冽,柳樹倒影如畫。

雨稍稍有些密急,衆人的衣服不覺已被打濕;大家躲進遊廊,暫避風雨。站在廊檐下,我們放眼望去,院内的精舍、池塘、小橋、竹林和樹木在細雨中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讓人穿越時空,感受那個遙遠的時代。

蒲松齡的故居有一個地方是不可不去的,那就是聊齋宮。聊齋宮是管理者按照書中鬼怪故事而實物化的地方。外景好似瓊樓橫空,碧湖青山,猶如天上宮阙。宮内采用彩塑、電影特技、燈光聲樂等科技手段,藝術再現蒲翁筆下神妖鬼狐的藝術形象。人在晦暗陰森的世界裡,目睹另外一種人間萬象。膽怯者,往往會恐懼退縮,望而卻步;勇敢者才能親臨其境,真正體驗蒲翁筆下人生百态和社會善惡。

俚曲茶座也是一個上佳去處。蒲松齡不僅創作了著名的《聊齋志異》,還創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遊客可以在此駐足品茶,聽上幾段俚曲,感受當時民俗民風,自是一種額外的收獲。

狐仙園更是管理者的匠心獨運。園子以聊齋故事為主體設計建造,内設蒲松齡生平及著作、蒲公開鋪設館生涯、名人書畫等展室,全面展示了蒲松齡的一生: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别号柳泉居士,生于1640 年,卒于 1715 年,享年 76 歲。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貧困潦倒,他的一生是讀書、教書、著書和科考。但蒲松齡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條件下,創造出憤世嫉俗的駭世之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蒲翁窮而不屈,窘而不餒的氣魄實在讓人佩服。

蒲先生是一位大家,也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強者。我漫步蒲翁故居,在感受蒲翁生活經曆的同時,同樣也在感受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給我們留下的文學财富和寶貴啟示。

暢遊蒲松齡故居,觸摸人鬼情仇,穿越時空隧道,解讀千古傳奇。

作于2002年10月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旅遊劄記遊蒲翁故居)2

蒲家莊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旅遊劄記遊蒲翁故居)3

蒲松齡故居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旅遊劄記遊蒲翁故居)4

聊齋

趙公福地旅遊攻略(旅遊劄記遊蒲翁故居)5

蒲松齡故居一景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