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30 07:42:11

三仁湯是臨床常用方劑,出自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卷一》,由飛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等組成,功在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主治屬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

臨床中可根據患者體質及具體病情辨證加減治療荨麻疹、濕疹、痤瘡、帶狀疱疹、脂溢性脫發等多種證屬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者,療效顯著。現就三仁湯在皮膚科的應用概述如下。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1

三仁湯的溯源

三仁湯之名,首見于清代吳瑭(字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因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為君藥得名。其功在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主治證屬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者,方中體現的芳香宣透、行氣化濕之法,成為後世治療濕溫初起濕重熱輕證的基本治法。

三仁湯提出者為吳瑭,字鞠通,江蘇淮陰人,溫病四大家之一。19歲因父病逝醫治無效而立志學醫,受到當時溫病學家吳又可《瘟疫論》和葉桂的啟發,繼承葉天士的溫病理論,結合自身體會終于1798年著成《溫病條辨》。

本書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為清代溫病學說标志性專著,總結了溫病治療原則、有效方劑及藥物使用,直到如今醫界仍有将三焦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結合運用的主張。《溫病條辨》留下的方劑中,除三仁湯外,不乏銀翹散、桑菊飲、藿香正氣散、清營湯、清宮湯、犀角地黃湯等,後世醫家極為常用的方劑。

其中原文卷1雲“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洩,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而三仁湯之名雖由吳氏提出,為其治療上焦濕溫病的主方,但從該方組方思路及藥物選擇來看,則可溯源至葉桂醫案。

有文獻雲:“在《臨症指南醫案》與《未刻本葉氏醫案》中,運用三仁湯竟達60餘案,其中與三仁湯8味藥物相同7味的有2案,相同6味的有6案,其餘均相同4~5味,這8案則是吳鞠通制訂三仁湯的主要依據”,可以說吳瑭汲取了葉桂的經驗,并結合自己的體會而創立了三仁湯。由于葉桂臨證往往信手遣藥而不名方,使人不易效法。三仁湯的問世,對繼承葉氏的經驗,推動濕溫病治療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2

三仁湯的組方

三仁湯組方巧妙,用藥輕取,臨床上更是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病屬濕溫在上焦者。原方中飛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各,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各。以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即可。

三仁湯的功效及解析

三仁湯功在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主治屬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氣,氣行則濕化;白蔻仁芳香化濕,行氣寬中,暢中焦之脾氣;薏苡仁甘淡性寒,滲濕利水而健脾,使濕熱從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為君藥。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加強君藥利濕清熱之功,是為臣藥。半夏、厚樸行氣化濕,散結除滿,是為佐藥。

綜觀全方,體現了宣上、暢中、滲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點,氣暢濕行,暑解熱清,三焦通暢,諸症自除。徐大椿雲:“治濕不用燥熱之品,皆以芳香淡滲之藥,疏肺氣而和膀胱,此為良法”(錄自《臨證指南醫案》卷五)。

全方藥性平和,無溫燥辛散太過之弊,有宣上暢中滲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啟上閘,開支河,導水下行之理,可使氣暢濕行,暑解熱清,脾運複健,三焦通暢,諸證自除,誠為濕溫濕重熱輕之證的良方。

而其禁忌症為:舌苔黃膩,熱重于濕者不宜使用。濕為陰邪、重濁、黏滞,緻病多纏綿難愈或反複發作。故濕邪為患,患者可有納差、胸悶腹脹、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膩、脈濡或緩等全身症狀,在皮膚病方面可表現為局部腫脹、水疱、糜爛、滲液、瘙癢。

究其病因,一為外感時令濕熱之邪;一為濕飲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釀成濕溫。誠如薛生白所言:“太陰内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濕熱”(《溫熱經緯》)。

衛陽為濕邪遏阻,則見頭痛惡寒;濕性重濁,故身重疼痛、肢體倦怠;濕熱蘊于脾胃,運化失司,氣機不暢,則見胸悶不饑;濕為陰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後身熱。

三仁湯選用輕靈宣暢利竅之品,集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溫燥濕于一體,更兼以宣展氣機,使上焦津氣暢行無阻,中焦水濕運化自如,下焦濕邪自有出路,體現了以除濕為主,清熱為輔的立方宗旨。根據以上理論依據,三仁湯亦廣泛運用治療各種皮膚疾病。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3

三仁湯在皮膚科的具體應用

濕疹

濕疹,即中醫的濕瘡,是一種常見的由于多種内、外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過敏性炎症性反應。根據病程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常見于四肢、會陰等處,患者自覺劇烈瘙癢。急性期皮損以丘疹、水疱為主,可有滲出、糜爛,呈多形性改變,并可合并感染。慢性期者以幹燥脫屑、苔藓樣變為主,容易反複發作。

如果治療得當,濕疹皮損可于2周左右消退,而炎症反應遷延不愈者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慢性濕疹患者病程較長,病情纏綿日久不愈。中醫認為是由于患者禀賦不足,飲食失節,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内生,又兼外受風邪,内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邪浸淫肌膚所緻。

張步鑫對濕疹證屬濕熱蘊膚患者辨證選用三仁湯加減治療,服用1周皮損即明顯消退,鞏固治療3個月後随訪未再複發。黃虹用三仁湯辨證加減治療急性濕疹證屬脾虛濕盛患者,三診17劑中藥内服後諸症消失。張雲芳、張志芬也有報道過三仁湯治療濕疹的醫案。但需注意患者飲食作息調整,以期能夠長期控制。

綜上,濕疹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疱、滲出糜爛,伴脘腹脹滿、舌苔厚膩者,病機上總屬濕熱之證,以三仁湯為主随證加減,輔以祛風,或輔以健脾,多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種皮膚科臨床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以全身或局部皮膚突發鮮紅色或蒼白色瘙癢性風團、時現時消為臨床特點,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皮膚、黏膜、血管發生短暫性炎症性充血及組織内水腫。

中醫認為本病可由飲食不節緻腸道濕熱,郁于皮膚腠理間而發。此型患者皮疹色澤鮮紅,并伴納差、便爛等症狀,及舌偏紅苔微膩黃、脈滑等特征。其中三仁湯常用于治療濕溫輕證所緻急性荨麻疹,本病起病常較急,患者常自覺皮膚瘙癢,很快于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可孤立分布或擴大融合成片,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樣外觀,數分鐘至數小時内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并逐漸消失,不留痕迹,皮損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h,但新皮損可此起彼伏,不斷發生。嚴重者可有過敏性休克症狀。

張步鑫運用三仁湯加減治療慢性荨麻疹1例,服藥10劑後風團已基本不再出,後鞏固治療後數年未見複發。許建陽用三仁湯合銀翹散化裁治療荨麻疹1例,7劑,日1劑,再診風團隐退,瘙癢明顯減輕,效不更方,繼服7劑,服完藥後,諸症消失。

臨床中荨麻疹患者多屬素體禀賦不耐,兼感風濕熱邪,發于肌膚而成本病,其中符合風邪外襲、濕溫初起的表現者,可選方三仁湯辨證加減,并适量佐以祛風清熱祛濕。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4

痤瘡

痤瘡相當于中醫的肺風粉刺,是一種面部、胸背等處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青少年多發,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愈。典型臨床表現是皮膚散在性粉刺、膿疱、丘疹、結節及囊腫,且多伴皮脂溢出。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病機可有患者過食辛辣肥甘厚味,腸道濕熱互結,上蒸顔面;或脾氣不足,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内停,郁久化熱,濕熱瘀滞肌膚而發。此類患者面部油膩,皮疹紅腫疼痛,或有膿疱,并可伴有口臭、便秘,及舌偏紅苔微膩黃,脈滑等特征。三仁湯可用于治療濕邪為患的痤瘡患者,更以面部油膩、病程纏綿為主要特征。

張志芬曾報道用三仁湯加減治療濕熱内蘊型痤瘡患者,服用21劑後患者痤瘡全消,留少許色素沉着,兼飲食、生活調控,未再複發。張雲芳則采用三仁湯辨證加減治療扁平疣合并痤瘡患者,5劑後患者皮疹消退一半,瘙癢減輕,厚膩苔前中部變薄,方藥對證,守前方再進10劑,皮疹退盡,舌脈如常。

痤瘡病人證屬濕熱者,病勢纏綿,脾胃内傷,治宜建中焦、祛濕邪、清熱毒為要,故用三仁湯宣化、疏利三焦濕邪;并輔以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涼血散結之品,諸藥合用,令脾氣健旺,“脾陽轉而後濕行”,濕去則熱孤,諸症好轉,皮損亦平。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5

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即中醫的“蛇串瘡”,是由潛伏體内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激活所緻,表現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簇集狀小水疱為特征,常伴顯著的神經痛。中醫認為本病是由于感受毒邪、濕、熱、風、火郁于心、肝、肺、脾,經絡阻隔,氣血凝滞而成。故見帶狀疱疹發作期局部紅斑、水疱累累如串珠,癢痛不适,選用三仁湯辨證加減治療。

張志芬用三仁湯合龍膽瀉肝湯化裁加減治療帶狀疱疹1例,并用青黛散調醋外敷患處,用藥3d灼痛明顯減輕,水疱幹癟,基底亦不紅腫,再連續用藥1周後,結痂脫落告愈。

劉渝生采用三仁湯加味治療帶狀疱疹37例,并與西藥對照。結果兩組均痊愈,治療組止痛、疼痛消失平均時間及治愈總平均天數均短于對照組,認為三仁湯辨證治療效果優于西藥治療組。萬桂琴對蛇串瘡患者的治療組予三仁湯加減,對照組予阿昔洛韋片及甲钴胺膠囊口服治療10d,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6%,對照組為80.0%,認為三仁湯加減治療濕盛型蛇串瘡療效顯著。帶狀疱疹病人以脾胃不足、濕熱内生為病機,證屬脾虛夾濕、氣機不暢,可治以三仁湯,并輔以活血通絡止痛之品,對于濕盛型蛇串瘡療效較佳。

脂溢性脫發

脂溢性脫發,又稱男性型秃發、雄激素性秃發、彌散性秃發,屬于中醫學“發蛀脫發”、“蛀發癬”範疇,表現為青春期後額、颞、頂部進展緩慢的秃發,男女均可發生,但以男性患者更為常見。本病患者往往伴有頭部皮脂溢出較多,頭皮屑多,毛發幹枯、瘙癢等症狀,是皮膚科難治疾病之一。患者早期以脾胃濕熱、血虛風燥較為多見,其中脾胃濕熱型以頭發黏膩脫落為特征。

張慧等通過對20例濕熱上犯型脂溢性脫發患者應用三仁湯加減辨證施治,20例服藥3~6個療程後,治愈10例,好轉8例,無效2例。認為三仁湯具有宣暢氣機、清熱利濕的功效,治療濕熱上犯型脂溢性脫發有較好療效。上述醫案中脂溢性脫發患者總屬濕熱上犯,熏蒸頭面,可用此方加減,三仁湯宜暢氣機、清熱利濕,可加入石菖蒲、郁金芳化濕濁,清心開竅。諸藥藥性平和,無濕燥辛散太過之弊,利濕不傷陰,清熱不損陽,使清升濁降,濕熱之邪從三焦分消,三焦通暢,則諸症自除。

汗疱症

汗疱症又稱為“出汗不良”,為一種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患。常為雙手對稱發病,一般發于春末夏初,夏季加劇,入冬緩解。典型損害為位于表皮深處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于皮面,分散或成群發生于手掌、手指側而及指端,幹涸後形成脫皮,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及燒灼感,每年定期發作,反複不已。汗疱症為手部的特殊類型濕疹,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若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水濕停滞,再與夏季熱邪相合或與長夏濕熱之邪相關,内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膚則發為本病,故汗疱疹總與濕、熱相關。

李婷等用三仁湯治療汗疱疹38例,痊愈35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醫案中使用三仁湯恰合病機,三仁相伍,宣上暢中滲下,使氣暢濕行,肺脾協調,疾病自愈,用于汗疱疹的治療,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6

銀屑病

銀屑病相當于中醫的白疕,為一種免疫介導的多基因遺傳學皮膚病,多種環境因素均可誘導易感患者發病。其典型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可局限某部位或廣泛分布全身。中醫認為本病由外邪入侵、七情内傷、脾胃失和等因素緻内外合邪、熱壅血絡所緻,故見患者局部皮損肥厚,上覆鱗屑,瘙癢不适。三仁湯辨證加減可用于治療其中濕熱分型。

葉建州等用三仁湯加減治療重症銀屑病12例,治愈9例,好轉3例,有效率100%,療效滿意。濕熱内蘊,阻滞氣機,肌膚疏洩不暢是皮膚病發病及病程纏綿難愈的主要因素,使用三仁湯清熱芳化利濕,利濕而不傷陰,清熱而不留濕,可使疾病得以好轉和痊愈。并可酌情配合清熱解毒、活血涼血之品,療效顯著。

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發熱、一過性皮疹、關節疼痛和白細胞增高等為主要特征,多系統受累的臨床綜合征,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現在仍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與感染、遺傳、免疫異常有關。

中醫學中無該病名,周仲英教授等認為該病可屬于中醫的“熱痹”、“内傷發熱”、“虛勞”等範疇。王祥麒教授認為從關節疼痛症狀歸為痹證,從發熱症狀歸為“内傷發熱”等說法均片面,認為該病該歸屬于“疑難雜症”,且與急症有一定的相關性。

其采用三仁湯辨證加減治療成人Still病1例,患者午後低熱,伴手足心熱,雙下肢酸困,納眠差,舌紅苔黃薄膩,脈弦細滑。辨證屬于濕邪内蘊,樞機不和,郁而發熱,灼傷肝陰。治當除濕清熱,和解樞機,補肝陰,随證加減連服藥1個月,病情明顯緩解,治療半年餘,病愈無不适。

認為該病的病因為濕邪為主,熱邪為輔,且認為其治療應以祛濕為主,兼以清熱。采用三仁湯為底方辨證加減,陰虛者加生地黃、白芍;陽虛者加桂枝;熱重者加連翹、金銀花、黃芩、黃連;外感者加防風、羌活、獨活;夜不寐者加合歡皮,效果明顯。

其他

三仁湯在皮膚科中适應症廣泛,不勝枚舉,還有一些常見的其它疾病。

水痘

中醫認為本病可由水痘時毒侵犯脾胃,與濕相搏,外透肌膚,水痘布露。陳治水利用三仁湯辨證加減治療風熱夾濕、侵犯肺脾二經重症水痘1例,全身皮膚遍布水疱、膿疱,痘根紫暗,痘漿混濁,破損後滲液淋漓不盡。服藥1劑,熱退症消,3劑後,膿疱疹均幹燥結痂,治愈出院。

龍賢林用銀翹散合三仁湯治療水痘78例,均在3~6d治愈,平均3~5d,均無并發症。水痘多因風熱夾濕,侵犯脾肺二經,發于肌膚而成。故以三仁湯宣化三焦之濕熱,輔以清熱解毒、涼血消疹之品,使濕化熱清毒解,故而病愈。

接觸性皮炎

中醫認為本病為患者禀賦不耐,腠理疏松,接觸某物,緻毒邪外侵。蘊郁化熱,邪熱與氣血搏而發病,表現為暴露部位紅斑、腫脹、丘疹、水疱等。

張志芬運用三仁湯辨證加減治療接觸性皮炎1例,患者表現為雙手背皮膚潮紅、腫脹,感瘙癢,部分皮膚有黃色滲出物,微惡寒,心胸煩悶,少思飲食,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加入蒲公英、銀花、土茯苓、萆薢、連翹等,服4劑,手背紅腫消退,滲出物明顯減少,效不更方,再進4劑,手背恢複如常,未見複發。患者手背皮膚潮紅、腫脹、瘙癢、滲出,結合舌脈,辨證為外感濕熱之毒,濕重于熱,故以三仁湯辨證加減,輔以清熱解毒,取得明顯療效。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7

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斑多由禀賦不耐,腠理不密,不耐日光暴曬,陽毒外侵,蘊于肌膚,與内濕搏結而成。張雲芳治療的患者表現為頭、面、頸、手臂日曬加重紅斑、苔藓樣皮炎伴劇痛,夜間尤甚,反複發作餘年,舌質紅绛、苔黃厚膩,脈滑數,辨證濕熱毒蘊、血燥生風,治以三仁湯倍滑石,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土茯苓、丹參等。

服藥3劑後瘙癢減輕,但皮疹仍存,再加入水牛角、紫草,配合外用生大黃、五倍子、烏梅、皂刺煎水濕敷患處。10劑後癢止,苔藓樣皮疹變薄。本案患者系濕熱毒蘊、血燥生風緻多形性日光疹,故在用三仁湯同時,倍滑石,佐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消斑。

黃褐斑

黃褐斑可由飲食不節、憂思過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内生,熏蒸面部而緻病。張雲芳亦用來治療因面頰部黃褐斑5年伴口幹、便秘、痛經,舌暗紅、苔白、松、膩,脈濡緩,辨證為脾虛濕滞患者,處方三仁湯去木通,加白術、白芷,3劑後大便通暢,經量少色黑加塊,腹痛汗出,去白術、白芷,加益母草、制香附、水蛭,再服3劑。診時色斑變淺,痛經止,膩苔退去。

患者證屬脾虛濕滞,故在用三仁湯祛濕同時,加白術健脾通便,經治療後便秘症狀消除,加用益母草、制香附、水蛭以活血化瘀消斑。

丘疹性荨麻疹

中醫認為丘疹性荨麻疹因先天禀賦不耐或胎體遺熱,加之飲食不調,昆蟲叮咬,以緻蟲毒濕熱諸邪郁結于肌膚,複感風邪而緻。陳信生等用三仁湯加防風、荊芥治療丘疹性荨麻疹45例,痊愈38例,顯效4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8%。

丘疹性荨麻疹多發于夏季,天人相應,臨床選擇三仁湯加減治療丘疹性荨麻疹,宣上暢中通下,使脾氣健旺,氣暢濕行,暑解熱清。方證相合,與發病季節相合,臨床用來治療丘疹性荨麻疹效果極佳,值得推廣應用。

掌跖膿疱病

中醫學并無“掌跖膿疱病”相對應的病名,但根據該病的臨床特點,與文獻中所載“瘑瘡”相符。張志禮教授認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機為毒熱熾盛,腐肉成膿;濕熱内蘊,腐熟為膿。并将清熱涼血、解毒除濕作為本病的兩個基本治療原則。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8

李振潔等對34例辨證為濕熱雍盛型的掌跖膿疱病患者,給予口服黃連解毒湯和三仁湯加減治療2個月。結果痊愈6例,顯效18例,有效6例,無效2例,失訪2例,總有效率為93.75%。顯示黃連解毒湯和三仁湯加減治療掌跖膿疱病臨床療效好,使用安全,無嚴重不良反應。認為本病因熱毒蘊于血分,故出現紅斑;濕熱壅阻肌膚則起水疱,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見膿疱。

因此根據中醫臨床辨證,對濕熱壅盛證掌跖膿疱病患者采用清熱解毒、理氣化濕法治療,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中醫病因認為是過食油膩、辛辣和炙熱之品,積熱在裡,兼外感風濕熱邪,以緻熱雍上焦,發于肌膚。表現為皮脂腺豐富區紅斑、油膩性鱗屑、痂皮。潘慧宜等用加味三仁湯與口服非那根、撲爾敏及維生素B6并外用酮康唑,對比治療脂溢性皮炎各80例,得出三仁湯治療脂溢性皮炎效果滿意的結論。

皮膚科專用三仁湯(三仁湯在皮膚疾病中的應用)9

醫案中患者均辨證為濕熱蘊結型。其治療可遵循濕溫病清熱祛濕的原則。以分消走洩為法,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為原則,結合嶺南地區雨濕較盛且氣候炎熱的特點,選用三仁湯辨證輔以清熱解毒利濕之品,諸藥相合,三仁相伍,宣上暢中滲下,使氣暢濕化。熱清脾健,三焦通暢,濕熱之邪祛除.髒腑功能恢複正常,皮膚腠理安康,脂溢性皮炎亦消除。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本病濕熱證病因為外濕郁遏肌表、内濕困阻中焦而成。外濕郁遏肌表,衛氣不得透達則無汗發熱、汗洩不暢;内濕困阻中焦,氣機停滞不得上下,則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咳嗽喘息、頭目昏蒙、脘悶心悸、嘔惡黃疸,諸症見矣;濕熱濁邪入擾血分,則緻淋巴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血小闆減少。

蔡文等對成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濕熱證患者41例采用三仁湯加味治療,對照組38例采用阿昔洛韋靜滴及對症處理,結果顯示治療組效果優于對照組。證實三仁湯加味芳香宣化、分消表裡、宣通上下、清熱利濕有效,治療成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退熱快而穩定,并能改善并發症的症狀,消除神識昏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