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兒童近視,家長都會很在意,從小就給子女配眼鏡、做矯正。但不少家長忽視了兒童遠視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後果。“近視比遠視好,遠視看遠好”、“配眼鏡是近視眼的事”等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
高度的遠視會有一些眼酸、疲勞、頭疼等臨床症狀;患遠視的兒童會出現精神不集中、記憶力不佳、讨厭看書寫字等嚴重問題。
學齡前孩子都是“遠視眼”
學齡前兒童的眼睛,由于生長發育的原因,眼球較小,眼軸并未達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後軸較短,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于是會聚焦到視網膜後面的位置,有些類似遠視眼發生的情況。不過孩子的這種“遠視”是生理性的,随着兒童生長發育和眼球成熟,會逐漸減弱或者消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在2003年曾對荔灣區5歲兒童進行檢查,得到的數據是5歲的孩子平均擁有150度的遠視,他們就把這150度稱作“遠視儲備”。
當小孩長到7-8歲的時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眼軸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這時候這種生理性的遠視就基本消失了,這一個過程被稱為“正視化過程。”
有觀點認為,遠視儲備下降,正是近視出現的早期信号,哪怕這時候孩子的視力檢查是正常的,這是由于青少年兒童眼肌的調節能力強,眼球發育快,視力的正常很容易将眼球的改變掩蓋,造成視力正常的假象。對于這個觀點,劉文彥醫生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比如說一個孩子的遠視儲備是100度,另一個同齡孩子是50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後者比前者更容易近視。
高度遠視可伴有視疲勞症狀
當孩子到了6歲以後視力都沒有變為正視,這時就可稱為“遠視”了。
遠視眼中最常見的是“軸性遠視”,即眼的前後軸較正視眼短。這是屈光異常中比較多見的一種。初生時,人的眼軸平均約17.3mm,從眼軸的長短來看幾乎都是遠視,可以說嬰兒的遠視是生理性的。
之後,随着嬰兒的發育,眼的前後軸也慢慢增長,待到成年,人眼應當是正視或接近于正視的。但有些人在眼睛的發育過程中,由于遺傳和外界環境的影響,眼球停止發育,眼軸不能達到正常眼的長度,到成年時仍保持嬰幼兒的眼球軸長,稱為“軸性遠視眼”。
低度遠視臨床症狀較輕微,不容易被發現。高度的遠視會引發眼球酸脹、眼眶疼痛,同時伴有頭昏腦脹等症狀,這是因為調節肌之一的内直肌長期過度收縮,緻使肌肉疲勞,如果未能及時糾正,将導緻弱視等更嚴重的後果。
遠視看遠看近都不清楚
兒童遠視眼的症狀主要表現有視力障礙和視疲勞。遠視患者為了保持清晰的視力,不論看遠看近,都需要調節。高度遠視患者盡管高度使用調節,但視力仍不清楚,因此在近距離學習時放棄調節,而把目标靠近眼前,表現出一種貌似“近視”的姿态。輕度遠視的遠距視力雖可通過調節達到正常,但近視力則常因調節不足而模糊,因此常将目标放得更遠,以取得清晰的物像。
此外,遠視兒童的眼球經常運用調節功能,近距離學習時調節更為強烈,因此容易引起視力疲勞,通常表現為額部和颞部疼痛。疼痛起自眼内或眼後部,波及後頸或整個頭部,這種情況在持續使用眼睛時更為突出。看書、寫字時間稍久,視力變得模糊;休息片刻,可能好轉,再繼續工作後又會感到模糊,這就是典型的視力疲勞表現。
遠視的孩子看近看遠都不是很清楚,家長可詢問子女在同距離情況下與同齡人相比的視力狀況。更保險的做法,是在小孩4歲時帶他到醫院檢驗視力,電腦驗光技術可以很方便地判斷孩子是否患上遠視。“當小孩開始歪頭看東西、眯眼看東西時,家長就要特别留意。
可進行“串珠子”訓練矯正視力
遠視小于300°的兒童因為臨床症狀較少,一般都不需戴眼鏡,隻需定期複查,看遠視加深與否即可。要注意的是,如果遠視度數很低,但有視疲勞、内斜視、角膜熒光點不居中等症狀的話,也應佩戴眼鏡矯正。很小就開始佩戴眼鏡的兒童最好每3個月到醫院檢查1次,追蹤視力變化的程度,依據視力的變化更換眼鏡。
如果兒童6歲前有高度遠視,家長要适當給他們做一些訓練,以矯正視力。在家可以做的訓練是給孩子嘗試一些“精細活”,例如把紅、綠、黃、黑幾色豆子混在一起,讓孩子逐一分開;也可以買一些彩色珠子讓其串珠子。另外,一些兒童還會有一隻眼遠視一隻眼近視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也需配戴眼鏡矯正,并避免頭暈等不适感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