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展示了當人類毛發發生斷裂時皮質層中的蛋白質纖維分層情況,表明其斷裂模式為剪切斷裂 圖片來源:Wen Yang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不同哺乳動物進行了關于毛發強度的研究,他們發現,盡管大象的毛發直徑達到人類毛發的四倍,強度卻隻有人類毛發的一半。研究表明,由于毛發的斷裂模式不同,細毛發比粗毛發更強韌。這一結果發表在《物質》(Matter)雜志上。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楊文(Wen Yang),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納米工程的研究員,她表示:“我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驚訝。從直覺出發,我們會認為粗的毛發更強韌。自然界中的物質經過了數千年的進化,已經發展到了非常成熟的狀态。我們希望向大自然學習,開發出具有類似性能的合成産品。”
之前的研究中表明,在調整密度後,人類毛發的強度可與鋼鐵媲美,這要歸功于它的分層結構:人類的毛發由一層角質層包裹着内部的皮質層組成。皮質層由化學鍵相連的衆多細小纖維組成,而每根纖維,由更加細小的纖維絲組成。這一結構特點,使由蛋白質組成的毛發具有抵抗變形的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楊和她的團隊,包括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邁耶斯(Meyers)團隊和裡奇(Ritchie)團隊的研究人員們,都很好奇其它動物的毛發,是否也具有相似的特征。他們收集了8種不同哺乳動物的毛發樣本,分别來自于人類、熊、野豬、馬、水豚、西貒(美洲的一種野豬)、長頸鹿和大象。這些毛發的粗細各不相同:人類毛發的直徑隻有80μm,而大象和長頸鹿毛發的直徑超過350μm。
研究人員将每根毛發綁在特定的機器上,這一機器會逐漸将毛發拉伸直至斷裂。令他們驚訝的是,與較粗的毛發相比,較細的毛發能夠承受更大的拉力。這一規律也适用于同一物種間的不同毛發。例如,來自兒童的較細的毛發比來自成人的較粗的毛發更強韌。
研究團隊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斷裂的毛發的研究,發現大多數毛發,雖然結構相似,但斷裂模式不盡相同。當發生斷裂時,直徑大于200μm的毛發,例如野豬、長頸鹿和大象的毛發,傾向于正常的斷裂模式(脆性斷裂),類似于香蕉從中間斷開那樣裂開;而直徑小于200μm的毛發,如人類、馬和熊的毛發,則為剪切斷裂模式。剪切斷裂是不均勻的,類似于樹枝在暴風雨中被折斷一樣。不同毛發中的結構元素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斷裂模式。
楊文說道:“剪切斷裂是指由于壓力作用,在材料内部形成鋸齒形的小裂縫。這些裂縫會繼續延伸,而對于一些生物材料來說,在小裂縫最終彙集成大裂縫之前,材料不會完全斷裂。如果一種材料會發生剪切斷裂,這意味着它可以承受住更大的拉力,因此會比發生正常斷裂的材料更加堅韌。”
圖片來源:Pixabay
該論文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羅伯特·裡奇(Robert Ritchie)指出:“粗的材料比細的材料更脆弱的概念并不罕見,我們在研究金屬線材等脆性材料時就發現了這一現象。這實際上是一個概率問題,材料越大,缺陷出現的可能性就越高。雖然在毛發中發現這種規律有點令人驚訝,因為它不屬于脆性材料,但我們認為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相同的。”
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的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設計出更好的合成材料。但楊文也表示,現下團隊仿生材料的制造,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創造出像毛發一樣精細,擁有複雜層次結構的材料。
楊文認為:“我們在合成材料的過程中面臨着衆多挑戰,很多難題還未攻克:從如何制造極其微小的材料,到如何複制天然毛發中每層之間的連接方式。但如果我們能最終創造出像毛發那樣有層次結構的金屬,就可以得到非常堅韌的材料,将來可以用作救生繩和建築材料。”
翻譯:頁一
審校/編輯:李光昭
引進來源:Cell Press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