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曆經兩次升級,原址将進行産業升級,“文化科技類融合應是主要方向”
昨日,五道口服裝市場内,一個銷售床單的商戶寫上了“撤店狂甩”的招牌以吸引消費者。新京報記者 吳甯 攝
“撤店狂甩”、“一件不留”、“揮淚甩賣”……經營近30年的五道口服裝市場經過兩次升級後,今日下午兩點将正式關門。昨天,不少市民聞訊趕來“掃貨”。商戶全部撤離後,市場所在的海澱區金碼大廈B座1至4層将進行業态升級,學院路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文化科技類融合應是主要方向。”
滿場甩賣,市民前來掃貨
昨日,圍巾10元一條、毛衣30元一件、襪子25元一包……很多商戶都把貨搬到店門口顯眼的位置,四處是“甩賣啦”的吆喝聲。二樓一家攤位前,女士背心和拖鞋1元一件。“能賣多少是多少,過完年再看是否接着幹。”攤主說。
不少消費者趕在閉店前一天前來掃貨,上下四層樓,每個樓層的過道都擠滿了人。前來掃貨的大多是周圍的居民、學生,也有從其他區聞訊前來淘貨的人,很多拖着購物小車,“看到合适的就買了,價格都挺便宜的。”市民吳女士說,她家住在附近,上大學就總和同學們一起在這裡淘衣服,“還真是挺留念的”。
開業近30年,經曆兩次升級
五道口服裝市場開業近30年,在這裡幹了30年的市場管理方負責人郭先生介紹,這個服裝市場已有過兩次升級。1998年前後,服裝市場第一次升級,從華聯大廈搬到東升大廈附近,“這時依然還是大棚的經營模式”。第二次升級是2008年市場“上樓”,正式搬進了現在的金碼大廈B座。
據介紹,五道口服裝市場的全盛時期應在第一次升級後的大棚時代,即2008年前。那時,五道口尚未成為“宇宙中心”,這個主打“韓範兒”的簡陋的服裝市場,是周邊高校——北大、清華、人大、北航、北影、北科大的學生們的時尚勝地,來五道口服裝市場淘寶的還有韓國、日本甚至歐美的留學生。
郭先生介紹,市場鼎盛時期商戶最多曾經達到800多個,但近幾年商戶數量有所下降,目前還不到400個。去年,五道口服裝市場被海澱區學院路街道正式列入疏解目錄,“我們計劃在1月31日下午兩點正式閉市,兩個多月前就已經向商戶發了告知書。等商戶撤離後,市場将開展物品清理、安全升級等工作,為日後的轉型升級做準備。”
學院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市場的産權是個人的,下一步的業态升級政府會加以引導,“前期我們也聯系了有關部門,準備開個碰頭會,我想應該是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符合區域定位的行業,文化科技類融合應該是主要方向。”
■ 觀點
疏解後業态規劃應“精準補位”
同在今天正式閉店的還有位于大紅門地區的福成服裝大廈,目前整個大廈隻有B1層羽絨服賣場還在營業,部分商鋪已騰退并貼上封條。一位商戶介紹,市場從去年12月就開始進行疏解清退工作了,大部分商戶辦理完解約手續就已搬離。
在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環境下,近年來北京五環内的批發市場紛紛撤店關門。對此,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特點來看,疏解各種批發市場不是單一的疏解,而是結構性的調整。“批發市場的疏解是北京市結構性調整的必然過程,但是在升級改造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精準地填補疏解的業态,滿足百姓的需求。”
洪濤表示,批發類市場是市民生活不可缺的業态,這些業态在關閉以後,需要有新的業态補充,可利用大數據、區塊鍊、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和布局,填補所在區域的商業空白,合理安排網點布局,來更好地為百姓服務;其次,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要保護市場主體的利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洪濤也表示,改造升級的成本太高了,要從城市規劃的角度進行考慮,并結合整個城市的脈絡,這樣的調整才會更長久,避免頻繁改造升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