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都已經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那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一、閱讀的重要性
關于閱讀能力這事,有幾個未必嚴謹,
但經常能驗證的發現:
閱讀能力培養,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時間,才能做到有興趣、有速度、有質量;
必須從小培養,錯過了青少年培養期,往往很難翻盤。小時候不愛看書,長大後卻反轉的人非常少;
不同主題和認知,閱讀能力會有高低。能一天看40萬字言情小說的人,未必能讀懂經濟評論。反過來也是。字都是那些字,不同領域的閱讀力,會受認知影響......
大家都同意“閱讀能力”對孩子高考很重要。
那反過來問,不愛閱讀是否就真學不好語文?不愛閱讀對人生,或者說過好日子,影響有多大?
這是一個開放式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對這個問題的讨論,有以下幾點:
閱讀能力不好,的确會影響高考語文。
這種影響,未必是學得差。但相較理科成績的好,語文隻能是不掉隊的分,沒有優勢可言。
閱讀能力不影響自己寫論文、總結和工作表現。始終思想和輸出才是核心。
但涉及多文件、大量文字處理等工作,多少會有影響,效率容易低下,需要依賴外部條件解決。
另外,由于閱讀速度不快,每天浏覽的信息有限,就沒法靠信息量大來抉擇,隻能通過深度思考來制勝。
對于學生來說,它會作為底層學習能力,滲入不同學科表現。語文科目對閱讀能力要求更甚。對成人來說,影響糊口還談不上。但一個人閱讀能力高低,會影響精神趣味、自身信息獲取和判斷能力。
二、閱讀能力,要緻力于培養什麼?
一個人能在閱讀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已經很幸福和有獲得感。如果還能得到一些成長提升,那就更妙了。
願意、樂意讀最重要。至于讀什麼,完全沒有界限。但站在孩子,尤其應試角度,就談不上這麼随意。
泛讀的樂趣肯定要保留,但閱讀能力培養上,我們要特别留意培養以下方向:
1.閱讀速度
目前語文高考,字數和信息量都不算少。我們追求回答完整且正确,前提是能把文章讀完。
如果文章都讀不完,完全沒法談後續的劃重點、定位、總結和概括。
怎麼提高孩子的閱讀速度呢?——核心就是多讀。
當他們讀得多了,對文字和情節處理,就不會停留在逐字、逐字的理解,而是整句、整片地提取。做到真正的“一目十行”。
這種變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積累和閱讀,才能産生質變。而且,它在考卷成績上,也無法直接顯現。
大家聊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好,經常認為是會答題、懂概括,很少人會留意到閱讀速度這事。閱讀速度是伴随“泛讀”鍛煉出來的,它的确說不上對“精讀能力”有貢獻。但它就是基石。我們一邊培養它,一邊逐步建立精讀技巧,都是可行的。
另外,正因為閱讀速度需要多讀才能建立。我們閱讀時,不能隻是停留在孩子有讀, 而是多讀。每個學期隻讀一本書,是讀了,實際上對閱讀速度提升并不大。
2.題材的廣泛性
目前語文高考卷,基本都會考“現代文”“古詩文”“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各一篇。
實際上,這和我們成人社會需求也接近——古代文用于見史明智、現代文則更貼合當下。文學在于閱讀樂趣,實用文在于生活和工作所需。
不管如何,這啟發了我們,孩子閱讀口味,不能偏食,不能隻順着他們的興緻進行。對于他們不太感興趣,但很重要的閱讀素材,還是必須多兼顧和引入。
3.抓取信息的能力
除了閱讀得快,又能讀不同題材,我們還需要關注孩子“抓取信息”能力。
怎麼定義“抓取信息”能力呢?
能做到準确定位、抓取信息、提煉核心内容,能從文字體會到情感/含義。這一步很不容易,算是孩子們最難攻破的閱讀點,就是搞清楚究竟講了什麼。
為什麼說是最難攻破的點呢?
這一方面,和他們精讀能力有關。要知道,平時課堂,老師們都會帶着他們逐步學會“定位、圈關鍵字、找中心句”等技巧。
然而,有些孩子是真正聽懂,有些是朦胧地懂,更有些是聽明白了哪些字而已。也就是說,有些孩子能通過課堂就培養出精讀能力。有些孩子卻不行,需要課下繼續體會和參悟。
另一方面,學習方法也有很大影響。
如果自身積累不多,但提前記住了一些解題套路。這些套路會影響文章的感知,習慣性地去套。但如果不用心去感知文章,依賴慣性或者心一急,希望用技巧理性去做題,就是容易犯錯。
4.概括總結的能力
這個是屬于輸出部分。體現在語文考核中,就是如何能用通順、規範的語句答題。最起碼要做到沒有語病。這種概括能力,一方面和答題格式有關。這塊老師們都會詳細傳授,最重要是認真聽講。另一方面,和孩子自身語文基礎有關,比如平日寫作是否有病句等等。這隻能多積累了。
所以,低中年級,多注意基礎知識版塊,把這塊地基建牢。往後綜合性運用時,才不會發現問題多着呢,不知道補啥,忙不過來。
以上是針對低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一個小分享。當然了,如果能在學前就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些問題就會更好解決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