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濮陽”抖音直播間成員在直播。
“濮陽文明六千年,今又是盛世年華”“我常在四牌樓下玩耍,八都三尚書都是咱的鄰居呀”“豫北平原濮陽縣,家門口流淌着母親河”……
每天下午3時,濮陽縣文化館戲迷長廊就會傳來陣陣戲曲聲,多名《梨園春》明星擂主相聚“說唱濮陽”抖音直播間,拿出各自絕活,大平調、大弦戲、大高調等本土劇目輪番亮相,上演了一場場傳統非遺戲劇與網絡直播相互碰撞的奇妙好戲。
說起由濮陽縣振興曲藝說唱團創建的“說唱濮陽”抖音直播間,可謂近期戲曲界妥妥的“濮上網紅”。自正月初六開始直播以來,該直播間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從零基礎發展成擁有5萬粉絲的“藍V”賬号,每天兩個半小時的時間直播20餘個節目,浏覽量10餘萬人次,點贊數超過15萬,在幾名線上“名角兒”主播頗具濮陽韻味的唱腔中,龍鄉非遺戲劇火速“出圈”,“飛”上了網絡雲端,“抖”進了千家萬戶。
先“活下去”,再“火起來”。據了解,直播間創建初始其實是說唱團的無奈之舉。受疫情影響,說唱團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演出,線下定期開展的“送戲下鄉”活動也被擱淺。為擺脫困境,說唱團多方尋求方法。在了解到抖音平台2021年非遺戲劇類視頻累計播放600億次的數據後,他們決定把握群衆需求,充分發揮說唱團優勢,将戲台搬進直播間。随後,在縣委宣傳部和縣文廣旅體局的幫助下,直播間順利搭建。
令說唱團各位“老戲骨”沒想到的是,網絡雲端搭起的“新戲台”竟然打開了流量密碼,讓線下演出艱難生存的非遺戲劇柳暗花明,迎來了“第二春”。直播間開播時正值春節過後,節目不僅吸引了大量本地戲迷和票友,還在廣大河南老鄉間傳播開來。“之前每年都會領着父母看戲,今年因為疫情沒有看成非常遺憾,所以刷到正宗的濮陽本土戲劇非常激動。”一名在廣州打工的濮陽老鄉留言,随後他将父母拉進直播間,并專門為老人點了一出愛聽的戲,親切的鄉音勾起了廣大在外務工濮陽鄉親對家鄉的回憶。
直播間的迅速走紅,一方面和說唱團的實力分不開,說唱團集合了國家級非遺大平調傳承人張相彬、國家曲藝“牡丹獎”獲得者梁珂珂、河南省“牡丹獎”節目金獎獲得者姬厚震、著名墜子演員趙翠英、《梨園春》年度總決賽金獎獲得者董華蓋、河南省“群星獎”獲得者史亮亮、全國曲劇十大新秀韓平平等有着過硬功底的演員;作為基層文藝隊伍,說唱團曾走遍濮陽縣百餘個鄉村,在群衆中打響了名号。另一方面,則源于本地厚重的文化底蘊,濮陽堪稱中國戲劇之鄉,是河南原生态地方傳統戲劇的核心區,目前有大平調、大弦戲等21個劇種仍活躍在舞台上,擁有廣闊的演出市場和較多的受衆群體。
沉浸式的直播觀賞體驗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齡層次的觀衆,這其中不但有戲劇愛好者,也有剛剛接觸戲劇的年輕人,還有家長留言想讓孩子報名學習戲曲。受衆範圍的更新擴大和滿屏的點贊,讓非遺戲劇傳承者們看到了戲曲發展的新希望。直播間評論區逐漸從讨論戲曲、點評唱腔擴展到“濮陽在哪?有什麼名勝古迹?”“有啥好吃的、好玩的?”“有機會也要去濮陽旅旅遊”等,直播間成了宣傳、推介濮陽,讓外界了解濮陽戲曲的窗口和平台。
“我們計劃将更多濮陽元素及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主旋律融入新劇創作,結合雜技排練一些特色小戲,并通過直播将壯馍、香腸、牛肉耗辣椒等濮陽非遺産品推廣出去。”濮陽縣文化館館長張相彬表示,直播将繼續以創新擁抱新時代,不斷加入新點子、開辟新玩法,讓觀衆人人皆可入戲、學戲、愛戲,并将經驗做法推廣至其他傳統文化項目,切實解決非遺傳承難、曝光難、變現難等問題。
除戲曲直播外,濮陽縣還通過組織開展沉浸式戲曲體驗活動、主播帶你看非遺、文創展、書畫賽、傳承人培訓等活動,不斷打破圈層,以新形式、新内容讓全縣137項非遺項目的傳承和宣傳更富生命力,讓大衆不隻是“走近”,而是真正“走進”傳統文化,同時積極申報新一批非遺項目,為實現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市添磚加瓦。記者 劉陽 通訊員 程正鋒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