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備考國考的小夥伴們想必對類比推理都不會陌生,在近三年國考中類比推理均出了10道題,題量不少,所以小夥伴們不能掉以輕心。類比推理經常會對成語進行考查,那麼成語類題目可以有幾種出題形式呢?今天圖圖老師就給小夥伴們總結一下類比中的成語會怎麼考。敲重點!大家現在可以拿出小本本把知識點記下來啦。
一、語義關系。成語類題目最常見的考點就是語義關系,題幹中成語構成近義、反義關系或是比喻象征意義。如下題:
得隴望蜀∶狼子野心
A.沐猴而冠∶狐假虎威 B.指桑罵槐∶趾高氣揚
C.坐井觀天∶鼠目寸光 D.投桃報李∶指雁為羹
根據題幹的成語含義可知,得隴望蜀和狼子野心構成近義關系,則選擇C選項。這種題目對小夥伴們成語知識儲備量要求較高,所以需要大家在日常做題中多多積累成語含義。
二、構詞法。構詞法也是類比題型經常考查的知識點。所謂構詞法簡單來說就是看成語内部之間的語法關系,所以我們隻需要将成語隐含的語法關系找到即可。其中主謂賓關系、主謂關系、動賓關系考查較多。如下題:
愚公移山∶鄭人買履
A.弄巧成拙∶囫囵吞棗 B.杞人憂天∶庖丁解牛
C.邯鄲學步∶東施效颦 D.鑿壁偷光∶田忌賽馬
【圖圖解析】“愚公移山”與“鄭人買履”都屬于主謂賓關系。
A項:“弄巧成拙”屬于聯合式成語,排除;
B項:“杞人憂天”與“庖丁解牛”都屬于主謂賓關系,與題幹邏輯關系一緻,符合;
C項:“邯鄲”為地點狀語,“學”為謂語,“步”為賓語,“邯鄲學步”不屬于主謂賓關系,排除;
D項:“鑿壁”屬于動賓關系,“偷光”屬于動賓關系,“鑿壁偷光”不屬于主謂賓關系,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三、對應關系。當一個成語被分為兩個部分時,很有可能就是考查這兩個部分間的對應關系。成語類類比題目較為常考的是因果對應、目的對應、方式對應等知識點。解題時我們隻需找到兩部分的對應關系即可,如下題:
刻舟∶求劍
A.裡應∶外合 B.掩耳∶盜鈴
C.打草∶驚蛇 D.指桑∶罵槐
【圖圖解析】“刻舟”和“求劍”都是動詞加賓語的構詞結構,“刻舟”是為了達到“求劍”的目的,二者為目的對應關系。
A項,“裡應”和“外合”不是動詞加賓語的構詞結構,與題幹邏輯關系不一緻,排除;
B項,“掩耳”和“盜鈴”都是動詞加賓語的構詞結構,“掩耳“是為了達到”盜鈴“的目的,與題幹邏輯關系一緻,符合;
C項,“打草”和“驚蛇”都是動詞加賓語的構詞結構,“打草”導緻了“驚蛇”的結果,二者為因果關系,與題幹邏輯關系不一緻,排除;
D項,“指桑”和“罵槐”都是動詞加賓語的構詞結構,但二者是同時進行的,沒有目的對應關系,與題幹邏輯關系不一緻,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以上就是圖圖老師給各位小夥伴們總結的類比推理中成語類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小夥伴們在備考類比推理模塊時不僅要多做題還需積累足夠成語量,充分了解成語含義。既然我們選擇了頂峰,就要努力攀登,在攀登的過程中,圖圖會一直在身邊陪伴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