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14:16:14

本文刊載于《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21期,原文标題《文藝複興時期的人》

在達·芬奇生活的時代,前後100年間有很多“全才”,在各個領域展示非凡的求知欲和創造力。無論于後世留存的名聲大小,這些人物共同構成了一幅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盛景。我們也許可以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好地理解,在那個時期的意大利,何以出現了達·芬奇。

文/彭宇陽 廖建宇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你還是隻知道達)1

喬托·迪·邦多納

喬托·迪·邦多納

(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

喬托是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奠基式人物,兼而為畫家、雕刻家與建築師。他的藝術被視為中世紀與文藝複興的分界線。

喬托于1266年出生于佛羅倫薩北方山區的一個農民家庭。起初他隻是在著名畫家契馬布耶(Cimabue)的工作室做雜工,後來逐漸顯露才能。喬托的作品多為教堂濕壁畫,在羅馬、佛羅倫薩和帕多瓦等地都能看到他的作品。36歲移居帕多瓦城之後,僅在1303~1305年間,他就在斯克羅韋尼禮拜堂的牆壁和天頂上畫了100多個聖經故事,代表作包括《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猶大之吻》等。在喬托以前,繪畫多受拜占庭風格影響,程式化嚴重,喬托塑造的宗教人物卻有了熱情和自由的流露,是有血有肉的世俗男女的形象;在畫面處理方面他則格外強調表現真實空間。這些藝術方法,對後來歐洲繪畫具有典範意義。

意大利的權貴們争先恐後地要求喬托為其服務,但喬托從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在意大利各地漫遊。他與但丁交好,曾在詩人被流放期間給予幫助,詩人在《神曲》中贊美他的畫風。薄伽丘在《十日談》中,也稱他為“佛羅倫薩的燈塔”。在喬托67歲高齡時,佛羅倫薩市政廳指定他領導建造主教堂鐘樓,可惜生前隻來得及建造起一層,後由弗朗切斯科·塔蘭蒂完成,至今仍堪稱佛羅倫薩最優秀的古建築,與聖瑪利亞大教堂并列。

自喬托開始,14~16世紀,一大批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出現在意大利。馬薩喬、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都看重從喬托的藝術中學習。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你還是隻知道達)2

菲利普·布魯内萊斯基

菲利普·布魯内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1377~ 1446)

布魯内萊斯基生于佛羅倫薩,是文藝複興早期優秀的建築師與工程師。他早年學習雕刻,後轉向建築,擅長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質手段建造令人驚歎的建築奇迹,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

1419年獲得委任後,布魯内萊斯基憑借優秀的技術和數學才能得以成功。百花大教堂圓頂比他仿照的原型羅馬萬神殿還要宏大,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其建造共使用了400多萬塊磚,為了将材料運送到高處,他還專門發明了一種新型起重機。

他的貢獻還包括對“單一滅點透視法”的發現,從方法論層面影響了後世的繪畫創作。在早年一次委托任務的比稿中惜敗後,他開始了一趟古羅馬建築的朝聖之旅,用三年時間鑽研古老建築中的比例法則。回到佛羅倫薩之後,他在洗禮堂前進行了著名的“布魯内萊斯基透視法實驗”,從而找到了神秘的“單一滅點”法則。同時代畫家馬薩喬(1401~1428)受其影響,按照這一方法在聖瑪利亞·諾維拉教堂創作了具有卓絕空間感的濕壁畫《聖三位一體》,從而成為文藝複興初期藝術革命的發起人之一。

1446年布魯内萊斯基逝世,被埋葬在他藝術才華的彰顯地——聖母百花大教堂。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你還是隻知道達)3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

(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

意大利文藝複興早期人文主義作家、藝術家、建築師,也是神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藝術理論家。像達·芬奇一樣,阿爾伯蒂被尊為文藝複興時期的“全才”。

1404年出生于熱那亞的阿爾伯蒂從小受商人父親熏陶,在數學學習中激發出對規律、秩序和理性的推崇。他10歲學習拉丁語,展現出對于古羅馬經典文本的鑽研熱情,并對拉丁語修辭學頗有研究。之後進入人文主義教育中心博洛尼亞大學研習經典法律與自然科學。阿爾伯蒂在教廷任職期間,遊覽參觀了大量歐洲古代建築,并與各地藝術家交流接觸。

1434年,阿爾伯蒂開始以藝術家的身份進行藝術創作,并進行相關藝術理論研究。他強調現實性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關注比例和秩序在藝術中的呈現。他早期的藝術理論研究都包含在1435年出版的《論繪畫》和1446年出版的《論雕塑》當中,這兩部著作也被視為文藝複興早期的重要理論著作。

1452年,他又完成了其傑作《論建築》,強調建築的結構和結構中的比例關系,開創在造型藝術中有意識運用數學思維之先河,他設計的聖塞巴斯蒂亞諾(S. Sebastiano)教堂、魯切拉宮(the Rucellai Palace)、聖安德烈亞(S. Andrea)教堂都完美體現其建築觀念。阿爾伯蒂設計的聖瑪利亞大教堂(Maria Novella),在正面的底層側面的狹長形狀處理、中間玫瑰花窗安排、上層尖拱設計、古希臘神廟山牆元素的加入,都體現出完美的比例,成為文藝複興時期一種建築風格潮流,并大量被巴洛克時期教堂建築所效仿。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你還是隻知道達)4

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

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

(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

韋羅基奧出生于佛羅倫薩,是15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雕刻家和畫家之一。最初的他隻是一名跟随邱利奧·韋羅基奧學習的金匠學徒,并因此得了韋羅基奧這個名字,直到1460年畫出自己的第一幅畫,才開始了職業生涯。關于他早年生活的記錄并不多,隻知道其父是一名磚瓦匠,随後當了稅務員,貧窮一直是他們家庭需要面對的問題。他終身未婚,卻不得不為兄弟等家人提供經濟支持。

有所成就後,韋羅基奧在佛羅倫薩開了自己的工作室,達·芬奇、佩魯吉諾、波提切利、吉蘭達約都曾是他的學生。盡管他在藝術的各方面也有很大成就,但一直籠罩在其學生尤其是達·芬奇的巨大聲名下。

受當時佛羅倫薩重視科學和學術的氛圍影響,韋羅基奧在銅翻制技術、數學、透視學、解剖學和光學等許多方面都有研究,并将這些理論融入藝術。他個人傳世的繪畫作品較少,《聖母和聖嬰》是唯一一幅有他簽名的畫作,另外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有達·芬奇參與繪畫的《基督受洗》。不過在雕刻方面,他留下了大量經典。他的雕刻作品以複雜的紋飾細節和強有力的動感為主要特征,反映了15世紀後期雕刻的新風格。在代表作《大衛的青銅像》中,他通過大衛手臂上微微凸起的青筋,表現人物持劍的用力與搏鬥的激烈。更為著名的是騎馬像《巴特羅梅奧·科雷奧尼》,1488年韋羅基奧去世時,這件雕塑作品尚未完工,最終由他人受托完成,但它仍被視為韋羅基奧的作品,至今矗立在威尼斯。

多納托·布拉曼特

(Donato Bramante,約1444~ 1514)

布拉曼特是文藝複興盛期意大利最傑出的建築家。他一生主要在米蘭和羅馬工作,借用古羅馬建築形式傳達文藝複興的新精神。很少有人知道布拉曼特1477年以前的生活與工作狀況,他的早期作品也幾乎無一幸存。1477年,他因不明原因離開烏爾比諾,定居米蘭,進入了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紮的宮廷,并在這裡展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能。

布拉曼特與達·芬奇關系密切。1482年達·芬奇從佛羅倫薩來到米蘭,此後的1487~1490年,兩人之間有許多有迹可循的交流。

布拉曼特最主要的作品是建于1502年的聖彼得大教堂與1505年始建的梵蒂岡城。在米蘭度過22年後,布拉曼特來到羅馬,彼時他已55歲。在接受教皇朱利奧二世的委托重修聖彼得大教堂後,他大膽抛棄傳統手法,把萬神殿安放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巴西利卡之上。但直到他去世教堂還未建成,最後的面目同他的最初設計已有相當距離。

梵蒂岡城的擴建也與朱理二世有關。這位教皇是文藝複興盛期最重要的贊助人之一,聘請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布拉曼特為梵蒂岡創作一個全新的藝術項目。布拉曼特成為教皇最喜歡的建築師,實際上他的任務是重新規劃設計羅馬的大部分城區。梵蒂岡建築使他達到了創作頂峰。

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1446~1510)

波提切利早年成名,在藝術之路上一直走的是坦途大道。幼年時期他就展現出了優秀的天賦,15歲時被父親送到畫家菲利普·利皮的畫室學習。受利皮樂于将現實生活導入宗教繪畫的影響,波提切利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情懷。他的繪畫題材多來自于古典神話,并且敢于使用教會反對的異教題材,大膽描繪全裸人物。

1470年,年僅25歲的波提切利成立了自己的繪畫工作室,随後被美第奇家族賞識并扶植。美第奇家族不但為他提供政治上的庇護、優渥的繪畫條件,還讓他得以進入上流社會,在他的繪畫風格中打上了貴族印記。他最為著名的作品是《春》與《維納斯的誕生》。《春》完成于1477年,是為了裝飾洛倫佐·美第奇新買的别墅;1485年,又為美第奇的一個遠房親戚創作了《維納斯的誕生》——這是文藝複興時期第一幅取材自希臘神話并直接描繪女性裸體的畫作,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擁有一種圓潤的浮雕美感。贊助人洛倫佐·美第奇評價說:“你隻需要看她一眼,眼裡就會充滿喜悅和美。”

1492年,佛羅倫薩發生政治巨變,美第奇家族被放逐,薩沃納·羅拉掌權。新的統治者強調苦修,推行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号召人們将珠寶、藝術品、古典書籍等全都扔進烈火中。熱衷政治的波提切利追随其後,親手将自己的畫作扔進“虛榮的篝火”,與薄伽丘和但丁的詩歌一起化為灰燼。晚年的波提切利貧困潦倒,靠救濟度日。1510年,他在孤寂和疼痛中死去。

多米尼克·吉蘭達約

(Domenico Ghirlandajo,1449~ 1494)

吉蘭達約于1468~1470年間跟随韋羅基奧學習,與達·芬奇同門。他以濕壁畫知名,喜愛大尺寸的壁面創作,風格較為平實傳統。米開朗基羅是其弟子。

吉蘭達約樂于在宗教主題中展現同代人物。在為托那波尼禮拜堂繪制的《天使向紮喀利雅赫報喜》中,他以當時活躍于新柏拉圖主義學院中的學者們為原型,繪制了畫中人物。這些學者不僅影響了當時佛羅倫薩的學術,也是後來數百年裡歐美思想史尊崇的重要人物。同時代的女性也在他的畫作中有所展現,《施洗者聖約翰之誕生》中,三位女子中的一位便以贊助人洛倫佐·美第奇的母親為原型。對于史學家而言,确定他畫中人的身份并由此進一步了解佛羅倫薩曆史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課題。但他的做法也挑戰了天主教權威,在美第奇家族失勢之後,其壁畫受到教會保守勢力的攻擊。

吉蘭達約最後的也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一幅壁畫,創作于1490年,為美第奇家族的銀行家格羅萬尼·托納布尼(Giovanni Tornabuoni)所作。畫中描繪了佛羅倫薩守護神、施洗者聖約翰的系列生活場景。年輕的米開朗基羅被認為也參與了這幅壁畫創作。畫中包含着豐富的細節,詳細展示了當時貴族的室内設計,是15世紀晚期佛羅倫薩宮殿家具知識的最重要來源之一。

洛倫佐·德·美第奇

(Lorenzo de Medici,1449~ 1492)

文藝複興時期佛羅倫薩的統治者洛倫佐,其祖父和父親都曾統治管理過佛羅倫薩。他從小在一群流亡希臘學者的學術圈中長大,學習希臘語、拉丁語和修辭術。1469~1492年,他主政佛羅倫薩期間,資助了大量的人文主義學者和藝術家,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波利奇亞諾等。20歲的達·芬奇才華橫溢,引起了他的注意,并因此受邀進入美第奇宮服務。但在一段手稿裡,達·芬奇曾寫道:“是美第奇家族成就了我,也是美第奇家族毀滅了我。”明确了達·芬奇與美第奇家族的決裂,但原因無從考證。

洛倫佐經常差遣藝術家為歌頌他的外交功績進行創作,也将為自己服務的藝術家介紹給各個贊助人。他的父親建立了美第奇家族圖書館,而他為之補充了大量從東方找回的古希臘時期著作,緻力于傳播古希臘思想,推動了人文主義在歐洲的發展。

洛倫佐一生努力維系意大利各城邦之間的和平,但這一局面在他死後迅速土崩瓦解。他的一生貫穿了意大利文藝複興的高峰時期,他的死也标志着佛羅倫薩黃金時代落幕,意大利文藝複興的中心由此從佛羅倫薩轉向羅馬。

切薩雷·波吉亞

(Cesare Borgia,1476~1507)

波吉亞是教皇亞曆山大六世的私生子,獲封瓦倫蒂諾公爵,曾任瓦倫西亞大主教和樞機主教。達·芬奇形容他有着“甯靜的面孔和天使般清澈的雙眼”。他是一個典型的文藝複興時期湧現出的冒險者,集非凡才幹、果敢堅強和兇殘貪婪于一身。

幼年時的波吉亞就表現出過人的才幹:7歲成為瓦倫西亞的牧師,8歲出任教皇秘書長,16歲完成所有學業并受命為主教,17歲成為大主教,一年以後升為樞機主教,年紀輕輕就離教皇之位僅一步之遙。由于一系列政治事變,1498年,23歲的波吉亞請求教會解除其神職職務,以實現他統一意大利的野心。之後他在1501年成為意大利領土統治者,達至權力巅峰。

1502~1503年,達·芬奇曾被波吉亞聘請為建築師和工程師,為他的城堡構建防禦工事,協助他征戰。他允許達·芬奇在其領域内對規劃和建設取得完全控制權,達·芬奇也為他設計并建造了衆多戰事工具。

1503年,波吉亞和父親亞曆山大六世被人同時投毒,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之後他在政治角力中節節失守,最終被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以擾亂意大利和平罪投入監獄。1506年他從西班牙逃獄,集合微弱的殘存勢力策劃進攻維安納(Viana)城堡,但最後落入圈套,31歲時孤身戰死。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你還是隻知道達)5

拉斐爾·桑西

拉斐爾·桑西

(Raffaello Santi,1483~1520)

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并稱“文藝複興後三傑”。

1483年拉斐爾出生時,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早已名聲顯著,受人崇敬。他童年時在畫家父親喬萬尼·桑西的啟蒙下開始學習繪畫,展現出的過人天賦很快讓父親感到束手無策,便将他送往曾和達·芬奇一同跟随韋羅基奧學習的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門下。

1504年,拉斐爾來到佛羅倫薩,有機會欣賞并學習達·芬奇的作品,其繪畫風格也出現巨大改變,尤其體現在早期名作《草地上的聖母》中。但拉斐爾并沒有呈現出達·芬奇作品裡常見的朦胧與神秘,而保留的是細膩和柔美。他筆下悲憫慈愛的聖母,成了聖母畫像的典範。

1510~1511年間創作的《雅典學院》,他在畫中以達·芬奇為原型繪畫柏拉圖,将赫拉克利特的面容處理成米開朗基羅,将自己謙遜地畫在角落,瞻仰大師的光輝。

拉斐爾性格随和,人緣極好,善于社交,和教皇朱理二世相處一直很好,也深受之後的利奧十世欣賞。但很可惜,拉斐爾因高燒猝然離世,年僅37歲。

歐洲文藝複興三傑分别為達芬奇(你還是隻知道達)6

提香·韋切利奧

提香·韋切利奧

(Tiziano Vecellio,約1488/1490~ 1576)

意大利文藝複興後期威尼斯畫派代表畫家,擅長肖像、風景和宗教神話主題,他對于色彩的出色運用對文藝複興時期畫家乃至整個西方藝術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少年時期,提香追随威尼斯畫派主要奠基人貝利尼(Bellini)家族,受到同在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畫室學畫的喬爾喬内(Giogione,1477~1510)的很大影響。但他用色明亮,善用細節刻畫人物心理,逐漸形成獨立的風格,并将威尼斯畫派推向成熟。在其著名的祭壇畫《佩薩羅聖母》中,提香大膽以對角線次序排列主要人物,與達·芬奇、拉斐爾作品中呈現出的嚴格對稱形成對比,畫面充滿動态活力。

提香中年時期在宮廷貴族間廣受推崇,但面對贊美和優待,他卻對自己的藝術創作要求越發苛刻。到晚年時期,其畫風呈現出粗重豪放的筆觸,在單純中富于變化的色調,作品《劫奪歐羅巴》完美體現了這一風格。

1576年,提香在威尼斯大規模的瘟疫襲擊中病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