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南宋愛國詩人楊萬裡起得特别早,因為他要去送别朋友。
他要送的這位朋友叫林子方。林子方考中進士之後,曾擔任朝廷的直閣秘書,負責給皇帝草拟诏書。
時任秘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裡,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抗金複國的主張,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因兩人志同道合,所以互視對方為知己。
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建任職,職位是知福州。在林子方動身啟程的時候,楊萬裡親自去送他。
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裡柳行間。
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
楊萬裡和林子方離開西湖的時候,天上還挂着一彎殘月,他們穿過荷塘,在楊柳依依的小路上行走。在那紅花滿眼、清涼舒爽的世界裡,他們走過了南山,又繞到北山。
行到北山時,剛好晨曦初露。紅豔豔的太陽照在荷塘裡,照在那一朵朵的荷花上,是那樣嬌美,那樣豔麗。
一路上,林子方的興緻很好,他沒有絲毫離别的傷感,因為他覺得自己将要成為福建的長官,可謂仕途升遷,可喜可賀。
但是他的好友楊萬裡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杭州(臨安)畢竟是南宋的政治中心,隻有留在這裡,才能繼續得到皇帝的恩寵,才有機會官運亨通,仕途通達。
所以,楊萬裡并不支持林子方去福建,他希望林子方能留下來,繼續在臨安發展。于是楊萬裡寫了一首詩,對林子方進行最後的挽留: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楊萬裡對林子方語重心長地說:“小林啊,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這裡是天子腳下,你看現在,西湖的荷花景色多美,你要是去了福建,可就一年半載回不來了,這天堂般的美景,就隻能出現在你的夢中了。”
回答楊萬裡的,是林子方短暫的沉默。
楊萬裡又苦口婆心地說:“小林啊,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這次去福建,看似成了有實權的父母官,其實是遠離了京城的權利中心,你要想好,離開京城容易,要想再回來,可就難了啊!”
面對楊萬裡誠摯地挽留,最後林子方終于說話了:“謝謝哥哥的好意,君主之命,實難違背,我相信我會有回到京城的那一天,等着我,再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主旨非常明确的送别詩,但是在解讀的過程中,有些人卻簡單地将它理解為一首寫景之作。
因為從詩歌的字面意思上看,楊萬裡的确是在描寫,西湖六月荷花綻放的盛景,并沒有流露出送别之意,但是在了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之後,我們就能更加準确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和意蘊了。
自古寫西湖荷花的詩作浩如煙海,比如蘇轼的:“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比如宋祁的:“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認得采蓮聲” ;比如王炎的:“處士幽居安在,荷花十裡西湖”,等等不一而足。
在衆多的西湖荷花詩中,楊萬裡的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最受人們的喜愛,并廣為傳誦。因為它不但畫面感很強,而且詩歌的基調非常大氣陽光,剛健而硬朗。
它看似寫的是西湖之盛大,荷塘之遼闊,其實它表現的是一種天地的大美,一種朝代的繁榮,這種美和繁榮是那樣耀眼和輝煌。因為耀眼,故令人震撼;因為輝煌,故令人向往。
在人們固定的印象中,南宋似乎是中國曆史上一個不值得提起的朝代。因為它的統治者軟弱無能,對失去的土地沒有一點收複的決心,所以這個朝代令每一個有愛國心的人,都感到屈辱。
但是在1138年,南宋遷都杭州以後,因為偏安江南,遠離戰火,南宋的經濟、科學技術和對外貿易卻相當發達,當時的杭州,一度成為富庶、繁榮的代名詞。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的這首詩,本意是諷刺和鞭撻南宋統治者沉湎歌舞,不理政事的昏庸與腐朽,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它正好反映了南宋首都杭州當時的興盛之況。
楊萬裡的這首詩,寫的就是此時的杭州西湖。天子之都,人煙稠密;盛夏六月,風光旖旎。
如此之杭州,如此之西湖,值得每一個有夢想的人留下,所以楊萬裡才寫詩苦勸林子方,隻是林子方一是不想違抗皇帝的命令,二是他堅信自己是一塊金子,到哪兒都能發光,所以才潇灑地“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雖然林子方走了,但是楊萬裡的這首詩卻成了絕唱,它将一個美麗的杭州,一個迷人的西湖,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頭。
-作者-
張風莉:筆名雨楓,中學語文教師,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