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當年不為五鬥米折腰故事

當年不為五鬥米折腰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32:48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有“骨氣”,那麼,到底什麼是骨氣呢?它最早本來是指一個人的體貌氣質,後來則多形容一個人剛強不屈的人格和操守,《禮記》中便有過“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寫出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 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著名詩句。其實從古至今,有氣節的話不少,比如有一個成語“為五鬥米折腰”。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

當年不為五鬥米折腰故事(不為五鬥米折腰)1

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淵明,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

陶淵明由于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願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污,而過着時隐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

當年不為五鬥米折腰故事(不為五鬥米折腰)2

到任第八十一天,碰到浔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浔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歎道:“我豈能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鬥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挂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當年不為五鬥米折腰故事(不為五鬥米折腰)3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起因,是由于貪 官劉雲向他索要賄賂,而劉雲之所以每次都能得手,全是那些為了保住飯碗的人刻意逢迎,助長了他的氣焰,以至于愈發的膽大妄為,隻有有骨氣的陶淵明讓他吃了閉門羹。

可是看看現在,很多人為了得到更好的前程,挖空心思托關系找門路,請客送禮,無疑就是在助長這種歪風的蔓延,殊不知,你給的越多,貪婪的人越不滿足,要的也會越來越多,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像陶淵明那樣,勇于對像劉雲這樣貪婪的人說不,那麼,此種現象必将大大減少,社會也必将越來越清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