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的形狀?在本科的時候我深感中學曆史教學設計課的老師隻給我們講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與技能,沒有創造力和新思想今天我來到了國内一流的師範學校,遇到了國内研究曆史教學的知名老師,于是我主動去蹭了王老師關于本科生的中學曆史教學設計這門課果然,王老師的水平确實和名聲相符合,這門課我隻聽了三節,卻學到了一個新思想——“big idea”(國内翻譯為大概念),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四不像的形狀?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在本科的時候我深感中學曆史教學設計課的老師隻給我們講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與技能,沒有創造力和新思想。今天我來到了國内一流的師範學校,遇到了國内研究曆史教學的知名老師,于是我主動去蹭了王老師關于本科生的中學曆史教學設計這門課。果然,王老師的水平确實和名聲相符合,這門課我隻聽了三節,卻學到了一個新思想——“big idea”(國内翻譯為大概念)。
大概念教學思想是英國一位教育家提出來的,大緻分成知識、技能、觀念,這些都是相互連結的是一個整體,這不簡單是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是需要深度理解并賦予其意義的。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運用人類學、曆史學、教育學、心理學,去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思維、觀念、能力。如何在基礎知識中找到這種大概念?如何把大概念應用于教學中?這是世界思考的問題。
大概念提出已經二三十年了,對于中國也有很大影響。我們的大單元教學,就受到了它的影響。國内的大概念教學,似乎忘了其本意。我們的高中統一曆史教材,按照一個大概念的主題去編寫,是一種符合國家思路的大概念,是國内每個地區都應教到學到的。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我們不能創新,我們也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去重新構架曆史知識,去創造自己覺得非常有必要的大概念。這一點我們做的不好,從近期的教育見習活動中我感受出來了。
這次的教育見習活動,就是看廣州幾所中學老師基于大概念的教學視頻,以及他們的分析。珠三角的曆史教師水平在全國來說已經是很高了,他們的能力和技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他們的大概念授課視頻中,我感到了擔憂。珠三角的曆史老師對大概念的理解都這樣,那内地的老師的理解可想而知了。我簡單說一下他們是怎麼進行大概念教學的。他們對于大概念的理解還是停留在課本層面,說是大概念教學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大單元教學,這如何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新思維?我不知道是這些老師在擺爛還是為了完成任務就把它當作平時的課來講。(最好是這樣,不然教育現狀真的很堪憂)這顯然是“四不像”的大概念教學。
我們太過于局限,被傳統思維局限,被課本局限,被課标局限,被我們自己局限。我們要清楚的是課标裡是允許我們去創造去創新的,他隻是規定了培養要求,如何達到要求甚至高過要求,是每個曆史教師可以思考的地方。對比中外課标你會發現很大的不同,誠然我們的教育起步慢,但是未來社會可不會管你起步滿就同情你,未來的國際競争隻會越來越激烈,如果你所在國家的孩子沒有面向未來的本領,那他隻能被淘汰。我們現在也在一步一步地追趕,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我們的一大進步,但是在實施中又因人而異了。我們如何去運用大概念去教學呢?其實很簡單,先思考一下教育什麼能讓這群孩子在未來更有利?然後看一下核心素養,思考一下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再看一下學科核心素養,這是你學科的任務,最後看一下教材知識,整合出一個你自己的大概念。(如果不會,就按課本大概念來)我想這才是尋找大概念的思路。
我們脫離教育很久了,現在的教育是不可能立足未來的。面向未來什麼能力最重要呢?我認為是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也有技能的學習,人際關系的學習等等。上篇a同學的例子就可以很好的證明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不過她是在失敗後,而我們應該在失敗前,這樣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