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職業要求?黃慧出生于2004年的深圳女孩古慧晶怎麼也想不到,自己15歲那年作出的入學選擇,會讓她的人生如此“開挂”——17歲拿下技能大賽廣東省賽一等獎、18歲獲得中職教育國家獎學金、5次登上央視并被授予“非常少年”獎杯,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全網浏覽量超5億次(9月14日《中國青年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汽修職業要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黃慧
出生于2004年的深圳女孩古慧晶怎麼也想不到,自己15歲那年作出的入學選擇,會讓她的人生如此“開挂”——17歲拿下技能大賽廣東省賽一等獎、18歲獲得中職教育國家獎學金、5次登上央視并被授予“非常少年”獎杯,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全網浏覽量超5億次。(9月14日《中國青年報》)
在不少人的刻闆印象中,汽修不僅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體力活,并不适合女性。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看似是對女性的關愛與呵護,實際上卻可能會限制女性的權利。男護士、男幼師也好,女卡車司機、女程序員也罷,伴随着社會分工的專業化和精細化,職業和性别之間的壁壘被不斷突破。
由于職業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價值認同,一些人依然覺得職業教育沒有前途,到職業院校就讀是無奈之舉;那些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被視為教育競争的淘汰品,成為一些人眼中的無能者與失敗者。通過職業教育走技能成才之路,為人生突破和向上社會流動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汽修女孩”選擇了不走尋常路。
在理想的圖景裡,職教和普教是不同類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是,在不少人的“意義之網”中,依然存在着“普教優于職教”“職教低人一等”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排序。不人雲亦雲、不趨之若鹜的“汽修女孩”,笃信職業教育也有通往成功的渠道,看上去不夠體面、光鮮的職業也大有可為。
“人生隻要肯努力,職高一樣有前途。”通過職業教育來點燃希望之燈,“汽修女孩”打破世俗眼光,聽從自己内心聲音,勇敢做真實的自己,顯然值得點贊。
一次小學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為古慧晶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她總是在想,如果像電影中那樣,自己組裝出一輛汽車該多好。後來,她發現自己看到汽車就有種說不出的喜歡。臨近初三畢業,她主動提出要去讀職高,她成績雖然不是特别好,但是考上普高還是沒問題的。為了讓父母安心,古慧晶走遍了深圳所有的中職學校,根據自己的職業理想,最終鎖定了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進入學校後她每天都花很長時間去練習,手腳磨破也都是常事。在反複的練習中,她還做到了創新和突破,運用更多技巧來彌補女生做汽修“體力不足”這一劣勢。雖然和男性相比,女性在體力等方面存在弱勢,但女性更加細膩、敏銳、柔軟;汽修并非隻有男性才可以做,女性不僅可以做,還可以做得比男性更好。
“汽修女孩”的勵志故事生動地說明,女性可以成為出色的技能型勞動者,可以“人生出彩”;哪怕在一些所謂男性更有優勢的領域裡,女性同樣可以閃閃發光。在和其他男性的比拼和較量中,“汽修女孩”不僅收獲了大獎,還被保送高職院校,擁有了未來可期的前程。
實現就業觀念的重塑和更新,依然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打破性别和職業偏見,固然需要市場來調節勞動力資源,也離不開公衆價值觀念的轉變。隻有摘掉“有色眼鏡”,改革社會評價,讓“汽修女孩”得到足夠的尊重和善待,才會讓職場更有生機與活力。
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今天,年輕人的舞台越來越廣闊、人生選擇越來越豐富多彩,“汽修女孩”隻是一個縮影。成為“顔色不一樣的煙火”不僅有助于個人更好地價值實現,也有助于促進社會的有機團結。隻要足夠熱愛和堅持,隻要充分激發潛能,女性同樣可以成為行業翹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