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窮畢生精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雖然未能成功,卻實現了自己“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諾言,也印證了“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的預言。
諸葛亮并非窮兵黩武,數次用兵,隻因他清楚,魏強蜀弱,魏國的疆域面積、資源、士兵、人口都數倍于蜀國。
所以,每次交戰,對魏國也許就是,不成則退等待時機;對于蜀國則是生死攸關,稍有差池,就是萬丈深淵。
諸葛亮要主動出擊,先發制人。而司馬懿也是看準了這點,扼守要沖,不和諸葛亮正面決戰,想方設法打消耗戰。
建興九年,諸葛亮再出祁山,這已是第四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準備的更加充分,算計的更加精明。
先是在隴上裝神弄鬼搶割了魏軍的糧食,又用計殺得司馬懿大敗。而且這次不同于以往,既解決了糧饷問題,沒了後顧之憂,同時又重創魏軍,司馬懿離崩潰隻差一線。
命運的天平似乎站在了蜀國這一邊。然而,一封來自後方的告急文書阻止了諸葛亮的北伐的腳步。
因為這封信是負責總督後方的李嚴所寫,所以不容得諸葛亮不相信,隻好撤軍。事後查明,這是李嚴謊報軍情。李嚴自然受到嚴懲,但戰機卻一去不返。
老天爺似乎又和諸葛亮開起了玩笑。此前,第三次北伐,在大好形勢下,後主劉禅因苟安散布流言、受宦官蒙蔽,把諸葛亮從前方召回。
這次,苟安換成了李嚴。
連後主劉禅都大為惱火,之前我已經犯了一次這樣的錯誤了,現在你李嚴又來這一手。勃然大怒,要斬李嚴。後經參軍蔣琬說情,才免了死罪,貶為庶人。
可以說,第四次北伐,在大好形勢下,勝利近在咫尺,因李嚴一己之錯,功虧一篑。
那麼這個李嚴到底是何許人也?劉備托孤之時,“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由此可知李嚴地位之重。
李嚴到底才幹如何?諸葛亮興師南征,後主擔心孫吳攻川,諸葛亮勸慰說,吳國“若有異心,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由此可知李嚴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
李嚴被委以何重任?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所有的軍需糧草均是李嚴負責。由此可知諸葛亮依仗李嚴之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先帝托孤重臣、孔明信賴的股肱之臣,卻因為軍糧不濟,怕丞相見罪,故謊報軍情。
李嚴聽說諸葛亮率隊撤回漢中,于是又故作驚訝地和後主劉禅說:“我已經把軍糧準備充足了,丞相怎麼又退軍呢!”
《三國志》記載:亮具出前後手筆書疏本末。
也是說,諸葛亮拿出了李嚴給他的來信,一封、兩封、三封......
嚴辭窮情竭,首謝罪負。
這時候,李嚴理屈詞窮,沒法再編造了,隻能認罪。
諸葛亮死後,李嚴問訊,大哭一場,因病而死。用李嚴自己的話講,我雖然被貶,但我還指望丞相能再次啟用我,我好将功補過;現在丞相死了,沒有人再用我了。
可見,諸葛亮雖親手處分了李嚴,但李嚴至死都對諸葛亮心懷感激。
隻可惜,曆史不能重來,這是李嚴的過錯,也是蜀國的國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