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白銀礦業學院簡介

白銀礦業學院簡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6 20:20:41

人物簡介:青海銀,博士,樂山師範學院電子與材料工程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川西南空間效應探測與應用”實驗室主任,畢業于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高層大氣物理及雷達探測。曾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子午工程”建設優秀成果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樂山市首批優秀高層次人才“嘉州英才”,先後被學校評為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優秀實習帶隊教師等。近五年發表SCI論文7篇(包括SCI一區期刊1篇),其他核心論文2篇;授權專利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各類項目10餘項,科研經費100多萬。其主講的課程每年在學生綜合評教中始終排列前一、二名。

白銀礦業學院簡介(樂山師院電材學院青海銀)1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滴滴心血化作學子成才路上的明燈,諄諄教誨勉勵塑造國家棟梁。他們就是偉大的人民教師!

——引言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2007年夏天,一位臉上略帶稚嫩的少年背着離家的行囊,走進了武漢大學這座知識的殿堂。從踏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少年便立志:我的大學不會碌碌無為的得過且過,我要在這裡發光發熱。寒來暑往,四季輪轉,少年的勤奮刻苦終于收獲了成果:大三下學期他獲得了保研北京大學的資格。當他拿着保研推薦信找導師趙正予簽名時,趙老師問他:為何要去北京大學讀研呢?少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因為北京大學名氣大。”趙老師聽後,語重心長的對他說:“我們搞科研的,可不能隻看名氣大,最重要的是需要你自己能夠沉下心來做事。”老師的一番話,讓懵懂的少年第一次對科研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最後的最後,他沒有選擇北上,而是繼續留在武大實現他的科研夢想。

這位少年便是今天的主人公:青海銀。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體味一份科研工作者的初心,感受一份人民教師的熱忱。

2010年,青海銀以專業第一的名次保研到了武漢大學電離層實驗室,師從我國著名的電波傳播領域專家趙正予教授,碩博連讀。從保研進入實驗室開始,他就加入了國家子午工程——武漢MST雷達建設,在湖北鹹甯崇陽縣的白霓鎮油市村的大山裡一待就是兩年。兩年裡他用身軀擋在即将被村民搗毀的雷達設備前;用布滿血泡的雙手組裝過576副天線、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了不計其數的困難……青海銀說:“那兩年真累呀,不過回味起來就隻有兩個字——值得!”

2012年底,武漢MST雷達順利通過子午工程項目組驗收和國家發改委驗收,他終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電離層實驗室,可時間沒有給他感慨的空間,一座大山又來到了他的面前——博士生選題。初生牛犢不怕虎,青海銀直接接下了MST雷達應用研究的課題。他知道這是一個史無前例,沒有前輩涉足的領域;有的隻是自己筚路藍縷、摸索前行:近半年時間裡他看遍了國際上關于MST雷達的所有文章,文獻綜述記錄了四個筆記本,但每次用雷達實測數據總是很難得到和别人一樣的結果。他開始有些迷茫,甚至懷疑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确。有過彷徨、流過眼淚,但他仍然不想放棄。“我就要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暑假他沒有回家,沒日沒夜的在實驗室裡做雷達數據分析。從崇陽大山到武大實驗室,青海銀已經把艱苦奮鬥的精神植入骨髓、溶于血液。三個多月後,他終于從幾萬次的雷達回波數據中分析出了它們的目标特征。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青海銀發表的第一篇博士生論文被直接刊登在了SCI二區top期刊JGR,接着他又發表了三篇SCI,并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和武漢大學創新獎學金,開創了實驗室的一個新的方向。碩果累累,少年以夢為馬,終究不負韶華。

2016年博士畢業後,他婉拒了導師留他在武大任教的橄榄枝,來到了樂山師範學院。青海銀說:“其實我同師院的緣分從2012年就開始了,當時我跟随導師來樂山建站,一來便愛上了這座城市。學院的領導們很關心我還主動提出解決我愛人的工作,當樂師、成信大、西華師大同時聘用我的時候,我和愛人一起選擇了加入樂師大家庭。”

盡心教學,亦師亦友

說過:“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2016年金秋,在幽幽桂花香的陪伴下,曾經的少年又跨入了另一座高校的校門,但這次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來到樂山師範學院的那一天起,他就告訴自己:站穩講台,要有教學成就感。

剛來師院時,青海銀在物理實驗樓備課,坐在實驗桌前的他會不自覺的沉浸其中,甚至聽不到管理員鎖門的聲音,有時就會被鎖在裡面。如果有同學來找他請教問題,他就在窗台上給學生們答疑解惑。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青海銀聽取學生的意見,上課主要采用闆書。夏日炎炎,幾節課下來他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打濕。密密麻麻的闆書推導過程記錄了青海銀兢兢業業的工作态度,教學成果也得到了全體學生的認可。作為班主任的他常常陪着同學們上自習課,隻要學生有問題他總會耐心的解答。不僅學習,就連生活上的瑣碎小事,同學們也樂意與這位亦是師兄、亦為老師、亦做家長的“青哥”一同分享。他的學生這樣評價他:“青哥是一位和學生沒有距離感,并且很親切的良師益友。”

從2016年開始籌建“雷達探測與應用研究”實驗室到如今“川西南空間效應探測與應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每年暑假青海銀都和學生在實驗室裡忙碌實驗,不曾休息。到目前為止他的實驗室已經送出去了60多名優秀畢業生,他們中有的人去了英國曼切斯特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繼續深造的;有的人去了上市公司、IT行業手握高薪。作為實驗室的負責人,青海銀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沒有周末,沒有寒暑假,從學生選拔到後期培養管理,青海銀及其團隊對進入實驗室的每一個學生都因材施教,科學組和應用組并駕齊驅,實驗室學生學習激情高漲,成果豐碩。

白銀礦業學院簡介(樂山師院電材學院青海銀)2

對實驗室裡每個考研的學生,從考研資料收集到專業選擇,從學校篩選到最後複試,從學生簡曆到導師推薦信,每一個環節他都不會有馬虎半分,像做實驗般嚴謹細緻。同事廖周每次看到老師推薦意見欄上青海銀密密麻麻的字迹,總是會感慨:“青博士太不容易了,這些看似一件件小事,卻能改變很多學生的命運。”在青老師這裡,學生的事每一件都是大事。2017級電子信息工程2班的張玉婷說:“青老師每次都會找考研學生交流,針對分數幫我們确定考研院校、準備複試;學習上有任何不懂得地方青老師都會很耐心、很仔細的幫我們答疑解惑。”

青海銀說:“我認為,人生的三個境界首先是自我的不斷成長,再是有能力幫助身邊的人,最後是可以為整個社會謀福利。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當好一名合格的老師,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學生鋪路。”青海銀和團隊嘔心瀝血的付出,不僅為學生們插上翺翔的翅膀,也拉近了學校與外界的聯系。青海銀團隊制作的公共廁所智能燈光控制系統在社會上獲得一緻好評,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樂山師範學院。

潛心科研,心無旁骛

2017年武漢大學與樂山師範學院聯合共建了西南地區電離層相幹散射雷達和流星雷達。在高精尖設備的幫助下,青海銀研究了中高層大氣風場和溫度變化,為高空飛行器提供運行軌道參數;利用地球電磁場監測,為防震減災貢獻力量。為了保障高質量的雷達回波,他每年都會花一周時間對站上二十四根天線進行校準。科學嚴謹的台站管理吸引了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将張衡一号衛星的三頻信标接收機的入駐樂師,同時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也将電離層斜側接收設備加入台站管理。

2020年6月,青海銀課題組與中國地質大學陳界宏教授合作,在樂山市井研縣青平鎮高堰村的大山裡開始建設全空域大氣動力學觀測試驗場。青海銀和課題組的老師們用雙手搭建起了這座在川内都屈指可數的地震檢測設備,建設艱辛不言而喻:山路狹窄,大型的挖掘設備無法進場作業,老師們就用小型挖掘機一點點開鑿,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開鑿到了适合的地基;設備對水平面的要求是波動不能超過五個毫米,沒有專業的施工團隊,青海銀和老師們就親自砌水平面,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從酷暑到嚴寒,老師們帶着水和幹糧一天不落的幹了七個月。

雷達站建于偏遠山區,羊腸小路坡陡路滑,有些道路的寬度甚至不足兩米,隻能容納一輛小型車通過。無數次下着雨青海銀開車來雷達站工作時,車子在腐葉衆多的陡坡上不受控制地往下陷,讓人膽戰心驚。縱使棘地荊天、步履維艱,青海銀也從未放棄過他的雷達夢,因為在他的心中雷達的一次次回波已經與他的心跳脈搏一樣,不可割舍。

白銀礦業學院簡介(樂山師院電材學院青海銀)3

一次次的雷達回波是他與茫茫宇宙的呼應、一篇篇認真批注的作業是他與芊芊學子的交流、一滴滴汗水的揮灑是他對偉大人民教師的禮贊。亦師亦友,亦教學亦科研,難以割舍的是雷達情結,始終不變的是師生情懷!

後記

“好,現在我們看黑闆。這道題的難點在于……”熟悉的聲音又氤氲在那布滿書香氣的講堂,少年在荏苒的光陰中像一晃明亮的紅燭,在三尺講堂上,繼續為莘莘學子照亮前進的方向。

來源:樂山師範學院黨委宣傳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