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活字印刷?印刷術的發明,使書報能夠大量印制與流通,對于人類文明的貢獻大矣哉法國著名史家費夫賀(LucienFebvre)與馬丁(Henri-JeanMartin)合寫的名著《印書的誕生》(L誂pparitiondulivre)一書中,很明确地說:“中國人用活字印書,比古騰堡早了将近五百年,完全是事實”中國首先發明印刷術其來有自,并不是偶然的想要印刷,先要有紙;中國最早發明造紙術,很多人說東漢蔡倫于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發明造紙術;不過,蔡倫隻是上書言造紙事,乃陳述既成的事實,紙之發明顯然還在蔡倫之前的中國人,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麼活字印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印刷術的發明,使書報能夠大量印制與流通,對于人類文明的貢獻大矣哉。法國著名史家費夫賀(LucienFebvre)與馬丁(Henri-JeanMartin)合寫的名著《印書的誕生》(L誂pparitiondulivre)一書中,很明确地說:“中國人用活字印書,比古騰堡早了将近五百年,完全是事實。”中國首先發明印刷術其來有自,并不是偶然的。想要印刷,先要有紙;中國最早發明造紙術,很多人說東漢蔡倫于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發明造紙術;不過,蔡倫隻是上書言造紙事,乃陳述既成的事實,紙之發明顯然還在蔡倫之前的中國人。
有紙作為書寫工具之後,始有抄本。敦煌石窟所出土的一萬五千餘抄本,即屬5—10世紀的紙面手卷。然紙卷過長,有所不便,于是将紙卷折合成冊,最初折合之書頁,仍連在一起,展覽時如折扇開屏,複可迅速翻閱,故有“旋風裝”之稱;然此裝易裂,于是将書頁對折,黏合折縫處,紙頁外緣不複相連,每六至八帖,合成一冊,并以薄木片制作封面與封底,存放于錦盒之中,展覽時則如蝴蝶振翅,故有“蝴蝶裝”之稱。無論“旋風裝”還是“蝴蝶裝”,都是手抄本。
印刷術的發明是為了能夠複制手抄本之需,複制方法最初借用拓碑技術,将紙張覆蓋于碑文之上,敲打壓揉之後,使紙面濡濕,而後陷入碑文刻痕,最後才上墨。當将紙面撕離碑文時,染黑之紙面,即浮現白色文字。若複制成書頁文字,則必須先有浮刻陽文的雕刻印章之術,由工匠雕刻木版,而後才有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也始于中國,史載由于馮道的上奏,五代的後唐于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開雕印刷儒家經典,翌年完成。此後木版之外,尚有銅版。活字版至北宋畢嘗試成功,以膠泥刻字,用火烤,使活字硬化,然後置字于鐵闆之上,用鐵框固定,加熱冷卻後,活字即附着于版面。若需取換活字,隻須将鐵闆加熱即可。所以活字印刷不是印刷術的開始,而是印刷術的一個大躍進。今日哪裡還有“誰發明印刷術的問題”呢?
到元代,安徽旌德人王祯用木活字印成《大德縣志》(大德就是我的祖籍旌德),約六萬字,不到一個月就印完了一百部。他另發明了“韻字輪盤”和“雜字輪盤”,便于檢字排版,使活字印刷術更上層樓。《紅樓夢》著名的“程甲本”與“程乙本”就是皖人程偉元用木活字排印而成。再進一步,就是用金屬如鉛或銅作活字,或直接鑄字于銅。明朝中葉,蘇、浙、閩三地已有銅版活字印刷,同時也已有鉛活字與錫活字印刷。乾隆時代印制的《古今圖書集成》即由銅質活字印成。而自“明以來,活字版盛行,明孝宗弘治年間,錫山華氏藍雪堂、會通館印書尤多”。至19世紀道光年間,安徽泾縣人翟金生按畢泥活字之法,成功制成十萬餘活字,大大地方便了檢字與排印。
印刷術在中國的發明與進展有一定的過程以及配套措施,古代雖無專利權保護所發明的技術,但來龍去脈一清二楚,沒有什麼可以争論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