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鵬
“《理想三旬》唱到了三旬。承前啟後的時間,理想在不久後來見面,将帶來些許回歸。先行版EP三首歌奉上,先聽歌,聽完這三首,還有四首。有些感想,全專發完再會。”——陳鴻宇
4月22日,陳鴻宇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這張《三旬》先行版的EP,并在豆瓣上寫下了上面的文字。
看到這張專輯,最先是被這張專輯的藍色封面吸引。這張專輯封面是由侯e設計,攝于衆樂紀辦公室。純藍色的色調仿佛象征着浩渺無邊的宇宙,陳鴻宇站在一扇透過光亮的“理想”之門,不知所措。
其次吸引我的在于攝影師次仁德吉為他量身定做的一身劇照和專輯背後的“冷”故事。他還是多年前的少年模樣,如遊吟詩人一般。
最後才是在這張專輯中的歌:《這個與直覺相沖突的時代》、《這不是理想的歌》、《歌的故事》。
網易雲音樂上的一位歌迷寫道:一旬敗給年少輕狂的理想,二旬敗給青澀無知的愛情,三旬敗給滄桑寂寥的現實。
這是許多人都需要真實而殘酷的現實。但這個少年,似乎沒有在意這個世界的改變。《三旬》作為一張回歸的專輯,陳鴻宇将對理想初心的回歸譜成曲,唱成歌。
《三旬》雖去了理想兩字,唱的仍是理想。
他依舊在用自己低沉的聲音,吟唱着理想,如一顆孤獨的星星呼嘯過衆多湮滅了光亮的星辰,尋找着同類,默默地在心中呐喊着:往理想去!
第一次聽到《理想三旬》的時候,并不知道歌聲背後的陳鴻宇是一個溫柔如斯的人,是一個來自額爾古納小縣城的翩翩少年。
他的嗓音低沉、傷感卻飽滿,如同沙漠裡淘漉出的一顆金子。
這個對BEYOND、鐵娘子、Nirvana(美國涅槃樂隊)熱愛的吉他少年,他從不分享過往的心酸和坎坷。而最初《理想三旬》的雛形,就誕生在他高中時組過的流傷樂隊。
隻是他把厚重的故事越積越深,才自然而然的完成,才能把《理想三旬》唱進人的心裡,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他的成長是一場冒險,關于音樂理想的冒險。
2010年,他來到北京,當過外賣員、電台策劃、音樂衆籌網站員工,還和人合夥開過餐飲店。在創辦衆樂紀音樂社群之前,他曾在面試中被某音樂網站拒之門外。
2015年,創辦音樂社群衆樂紀。
2015年,發布第一張合輯《衆樂紀壹•迷城行歌》。
2015年7月7日,正式開始在樂童網籌劃制作首張個人專輯《濃煙下的詩歌電台》,配合蝦米音樂上同步更新了41篇“專輯創作筆記”。
2016年與好友馬雨陽,從北京出發開啟了以歌會友的“冒險”。曆時100天,鎖定武漢、長沙、成都、重慶、昆明等27個城市,睡帳篷、搭便車,一路窮遊,最終制作完成了《民謠地圖•拾衆而歌》音樂合集與紀錄片。
在《民謠地圖•拾衆而歌》得以将愛音樂的人立體的呈現,得以衆樂樂而不是獨樂樂。
在這場音樂理想的華麗冒險中,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釋了自己的音樂世界。
比如:《途中》唱的是理想路途上的思考,不論如何都要愛荒野上的風聲,勝過愛貧窮和思考。
一如年少模樣,苦旅抑或迷香,歡喜抑或墜亡你要去的地方,遺情處有詩章。
《一如年少模樣》唱的是少年的孤獨和倔強。
多少涼薄可動蕩,還有孤獨要頑抗。多少遺憾自負存念想,唯有時間不可抗。
想要了解一個人,最好聽他的歌。
有人說一月分三旬:上旬、中旬、下旬。三旬代表理想将成未成的時候。也有人說一旬為十年,三旬為三十年。 “三旬”是人生中的三個階段。一旬純真無邪:舊鐵皮往南開,戀人已不在。二旬尋尋覓覓:青春又醉倒在,籍籍無名的懷。三旬平淡是真:光影跳動着像在,困倦裡說愛,再無謂的感慨,以為明白,夢倒塌的地方,今已爬滿青苔。
陳鴻宇在《三旬未遠》中也曾解釋過《理想三旬》這首歌的由來。
那時候他在北京建國門一個老小區的合租房,向詞作者唐映楓征收《無名》曲征集填詞。其中一段這樣寫道:短期記憶湧過,長線回憶泛濫,沿着線索又回想到2008年在大學宿舍的下鋪寫下這首曲子的主歌,然後2011年想追一個女孩時把副歌補完,如今大學宿舍的幾個好友天各一方,女孩也結婚生子了新郎不是我,不知他們現在都怎麼樣了。一路纏着思緒,這頓飯吃的蘭州拉面還是驢肉火燒也不記得了,回到北朝向頂燈壞了晚上一直用台燈湊合的幽暗小屋後撥了唐映楓的電話。
唐映楓曾說:歌者一開口,歌詞無意義。我是把我保護得很好。我不是把自己完全剖開的一個狀态。所以舊鐵皮往南開是唐映楓漂泊時剖開的一部分記憶;戀人已不再五個字卻是陳鴻宇整個失戀的故事,他把《理想三旬》當成了夢碎的回憶,愛情理想的破滅。
我能感同深受,當他唱到:舊鐵皮往南開,戀人已不再,心一定最痛的!
《理想三旬》這類歌曲就像陳鴻宇與生俱來低沉的聲色,不适合在喧嚣的舞台上表演。這樣一首文藝的情歌,需要一個深情的詩人,在一個深夜裡圍爐而輕輕訴說。所以在網易雲音樂的硬地圍爐夜,他深情的訴說着自己的故事。
故事中有孤獨、有遺憾、有告别、還有愛。
今天再次聽到《這個與直覺相沖突的時代》這首歌,我就清晰的知道:這是每個人必須做的一道選擇題。
你是選擇:沉默不言?還是選擇:各持己見?
你是選擇:聲色犬馬?還是選擇:往理想去?
這首歌通過對比的方式,描述了自己與别人的不同。那些人對這個特例獨行世界已經失去興趣,終日忙忙碌碌,沉溺在自己的欲望、娛樂中,宥困在既定的‘規矩’中,他們是孤獨的、頹廢的、麻木的,再也沒有向世界發問的熱情、勇氣,再也沒有仰望和贊美星空的那份激情和浪漫。
而自己和他們是“沖突”的,自己帶着自嘲或者他嘲、帶着那份質詢,義無反顧地,如一把鋒利的劍刺向這個世界的出口,探尋着幽暗明滅的理想。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曾用意識流的手法寫過一篇長篇小說《到燈塔去》。我想這也是陳鴻宇用直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幽默如何?可以鋒利,往理想去!
《這不是理想的歌》,歌曲定調是“改變”。在颠沛流離的歲月裡,陳鴻宇如同一隻從北向南飛的大雁,猛然回首,見證了自己、朋友、父母生活軌迹的改變。
《歌的故事》,我猜測一定是在KTV完成的。隻有在KTV中才能不加掩飾地發洩自己的情緒。
歌的故事,其實是人的故事、戀人的故事。
歌詞中寫道:這是我艱難時最觸動我的一首歌,那段日子是它撐着我度過,你聽完隻是笑着說還算不錯,我也笑着應該沉默時忘了沉默。
她或者是那個深愛而不得的人。他或者是那個藏愛而不說的人。
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首歌來追憶、思念,支撐自己笑着生活。
我隻有一支煙了,可還要撐一夜。我隻有一點愛了,可還要過一生。我相信陳鴻宇是這樣的人。
萬人鐘情理想三旬,獨愛一如少年模樣。少年,往理想去,信仰不滅,理想不死。
願他的歌可以讓所有的心靈都能不灰,所有的戀人都能不散,所有的理想都能不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