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讀《論語》
01
創業之初,大多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合作者,一起分擔風險,共享成功。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你最忠實的合作者呢?
那一定是非忠臣孝子莫屬!
俗話說:一等人忠臣孝子。《後漢書・韋彪傳》有言:“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為什麼?《論語・學而》的第二章裡有答案。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 ・學而》
有子的這一段話應該是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的原因。
有子的這一段話是什麼意思呢?有子說:“那種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人,卻喜歡觸犯上級,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有德行的人總是力求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便産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有子,孔子的學生,名若。因為長得很像孔子,學問上又得了孔子的真傳,所以孔子死後,弟子們常讓有子代替孔子上課。史公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曾說:“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意思是說孔子去世以後,弟子們經常思念起老師的音容相貌、言談舉止,而有若的長相酷似孔子,于是衆弟子尊以為師。
也有人考證,之所以把有子之言排在整部書的第二篇,因為《論語》可能就是有子的弟子編的(當然還有曾參,所以曾參排在第四篇)。是不是這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考證考證。
有子的這一段話有兩個點,一是孝弟,二是本。
孝弟,錢穆注曰: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孝”, 《孝經・開宗明義章》是這樣說的: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孔子說: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産生。……人的軀幹四肢毛發皮膚,都是從父母那裡接受來的,不敢使它們受到诽謗和損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修養自身,推行道義,揚名到後世,使你父母受到尊貴,這是實行孝道的歸宿。
孔子認為,人的孝道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從侍奉雙親開始,然後為國家盡忠,報效國家,檢查自己的身上有沒有遺憾,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本,根本,有子認為,孝弟是做人的根本。按有若的觀點,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
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内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衆中去,民衆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儒家是按“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穩定“這樣的思路推演的。孝悌之于社會和人生的雙重意義,是一個硬币的兩面,它們最終合二為一,指向人類的福祉。
“孝弟”,程頤說是一種順德,和順之德。
孝為尊敬之心。把這個尊敬之心用到父母身上就是孝。
第是講秩序之心。我們經常說第一第二第一百。
孝弟之人,不會犯上,更不會作亂。一個人孝敬父母,對兄長很敬愛,這個人就不會莫名其妙的反對上級。
在經營企業的時候,如果有人經常反對老闆,領導的決策,那麼,企業,工作是很難做好的。就算這個人說的對,也會導緻公司沒有凝聚力,向心力。導緻組織分裂,人心惶惶,無效率。
馬雲講: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比不過三流的創意,一流的執行。所以,老提反對意見,老是喜歡反駁的人,注定是沒什麼成就,也沒什麼朋友的。這種人,在組織當中是極具破壞力的。
所以,孝弟之人,才是你的忠實合作者。
對于有子的這一段話,我的體會主要有三點:
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細節見人品,修身做人,小處不可随便。
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職場殘酷,赢家之道,關鍵在提升自我。
三,“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風起于青萍之末,管理者要警惕蝴蝶效應。
02
一、滴水可以觀海,小處不可随便。
盡孝小事,盡忠是大事,有子卻把這兩點滴聯系起來,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說會對國家盡忠,孔子也說“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乾隆時期,福建漳州總兵李蔭樾的繼母病故,按例他應該回籍丁憂。清朝的官員父母去世,該官要離職二十七個月,還不給薪水,那還不得喝西北風啊。李蔭樾就上奏乾隆,說老家沒人了,他不想回去丁優了。如果回去,那這邊的老婆孩子就沒人照顧了。乾隆一看奏折就火了,大罵:“你眼裡隻有老婆孩子,沒有父母,真不知道天下還有你這樣的無恥不孝之人!”于是把李蔭樾革職查辦。
丁憂,正是盡孝應有之義務,李蔭樾卻找借口不願回籍,乾隆因而認為他不孝所以不可能是忠臣。做人就是這樣,看似小事,卻見人品。
華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一起避難,華歆立刻表示為難。王朗說:“幸好船還寬敞,怎麼不行呢?”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想要丢下搭船的人。華歆說:“最初我對帶不帶他表示猶豫,正是考慮到這個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了他的請求,怎麼能夠因為情況緊迫就把人家抛棄了呢?”于是繼續帶着那人一起逃跑。就是這樣一件小事,世人都認為華歆比王朗的品行更為優秀。
是的,細節見人品。
陳蕃是東漢時的名人,他少年時獨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事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地反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 “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
清朝年間,有個叫時吉康的秀才。一天,他走過書鋪想買些書看看,這時,有個買書的年輕人在付錢的時候掉下了一文錢,時吉康看見後,并未告訴年輕人,而是急忙把錢踩到了腳下。這時,旁邊坐着一個老人走了過來,問了他的姓名,然後笑着離去了。
時吉康本是個有才之人,在來年的科考中高中舉人,做了江蘇常熟縣尉,十分得意。在他準備赴任前,有人傳出江東巡撫湯公的命令:“不必前去赴任,名字已被剔除。”時吉康吃驚地問:“什麼緣故?”答“貪!”他想,尚未到任,怎麼會貪?氣憤的要面見湯公問個明白。湯公傳出口谕:“當年書鋪,拾得一文錢之事尚記得?為秀才時尚視一文錢如命,今僥幸做了地方官吏,豈能不刮地三尺?”時吉康頓時醒悟,原來當年在書鋪裡問他姓名的老人,竟是今日的湯公。他後悔莫及,沮喪而歸。
優秀留學生在國外,有因為有逃票經曆而不被雇用的故事,有因為上廁所不蓋馬桶蓋的經曆而無房東願意租房的故事。
時吉康的事,看起來隻是一文錢的事,不值一提,但湯公卻從這不值一提的一文錢中,看出了時吉康的貪婪本性。
留學生說起來隻是逃票,不蓋馬桶蓋這些小事,但是,又何嘗不是道德品行的大事呢?
這些事其實說的都是一樣的道理,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滴水雖小,卻能窺見大海全貌;孝弟雖是小事,卻能窺見“忠義”大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人處事,小事萬萬不可随便。
03
二、做人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
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注曰:君子專力在事情的根本處,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
道,可以是修身之道,也可以是治國之道,是管理之道,要立道,就必須抓住根本。
所以有子其實告訴我們,凡事要抓住根本,做人也一樣,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
前文故事中,李蔭樾不願回籍丁憂,确實事出有因,但乾隆認為,不願丁憂隻是現象,不孝才是根本,而“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未有不能盡孝而能盡忠者”,所以才把李蔭樾革職。
乾隆抓住了問題的根本。做人也是同理。
弟子們團坐在禅師周圍,聆聽師父講解人生的内涵。
禅師環顧衆弟子,突然問:“怎麼才能除掉曠野裡的雜草?”弟子們目瞪口呆,沒想到禅師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道:“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禅師微笑着點點頭。另一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禅師還是點頭微笑。第三個弟子說:“不用那麼麻煩,隻要一把火就可以将草燒掉!”禅師依然微笑。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不長的時間草就又會再長出來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全部挖出來。”
待弟子們講完,禅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這樣吧,寺廟後面的那塊地已經荒蕪了很久了,雜草叢生。我現在把這塊地分成幾塊,我們每個人都将分得一小塊地。從明天起,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雜草,而我也将同樣運用我的方法。等到秋天的時候我們再去看看結果是什麼樣的。”
于是弟子門紛紛開始行動起來,用自己的方法斬鋤那些雜草。
秋天到了,弟子們随禅師來到這裡,卻見自己辛辛苦苦勞動的地裡又長出了一片片的雜草。而禅師所分的那塊地,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
在雜草地裡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最好的方法。人的心靈亦如此,要想讓心靈不荒蕪,隻有修養自己的美德,不斷完善自身,才能讓心靈更純淨。
修身養德,才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做人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努力修身養德,從根本上提升自己,君子以厚德載物。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不要去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德行,待到時機成熟時,就會有很多朋友與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隻是暫時的,用厚德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魯肅出身士族,是呂蒙的上級,呂蒙出身庶族,隻是一介武夫,所以魯肅很是看不起他,連見都不願意見他。
但是,呂蒙聽從孫權的勸說,苦讀經書,學問大有長進。
這一天,魯肅不情不願地來到呂蒙的駐地,呂蒙誠心誠意的問魯肅有什麼萬全之策來應付關羽,魯肅隻是冷冷的回答到:“到時候随機應變。”
呂蒙向魯肅提出了五條應付應付突發事件的方案。魯肅聽到呂蒙周詳、缜密的方案之後贊歎不已,拍着呂蒙的後背說到:”以前我覺得你隻有武勇而缺乏謀略,今日一見才發現完全錯了,你再也不是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不卑不亢第答道:“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自此,魯肅與呂蒙結為好友。
如果呂蒙不用心讀書,不從根本上提升自己,故事的結局會是什麼樣的呢?
所以,想要赢得尊重,必須要提升自己的實力。
職場殘酷,有人越做職位越高,有人越做越沒有安全感。為什麼會這樣?
有的人在工作中不斷地在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含金量,所以他的實力越來越強,身價越來越高,職位越做越高。
有的人卻隻醉心于辦公室政治,玩弄權術,工作多年不過是懶驢拉磨毫無長進,自然隻有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了。
職場殘酷,赢家之道,關鍵要提升自我。
04
三、風起于青萍之末,要警惕蝴蝶效應。
有子的這一段話,主要是從修身做人的角度談孝弟之事,孝順是小節,忠誠是大義,小節不修,何談大義?不孝者一定不忠,小節能見大義,大義亦藏于小節。
有子認為,“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如果反過來理解,是不是就是說,不孝不弟者,就好犯上作亂呢?
不孝不弟是生活小事,是因,而犯上作亂則是軍政大事,是果。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控制不好是會釀成難以想象的後果。
所以,推而廣之,如果我們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有子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風起于青萍之末,管理者要善于從一些細節中去預見大勢和結局,未雨綢缪,預先做好萬全之策,不讓局勢失控。
公元前519年的某一天,吳、楚兩國的邊境上發生了一起邊民糾紛。
吳國的邊境上有個小城邑,叫作卑梁;楚國的邊境上有個小城邑,叫做鐘離。這兩個邊邑上的小縣城挨在一起,相隔不遠,他們世世代代都以種桑養蠶為業。
有一棵桑樹,長得很巧,是個無主之物,生在兩國的中間。這一天,為了搶奪桑葉,吳國女人兇悍地扇楚國小女孩幾個嘴巴,楚國人火冒三丈,你們小小的吳國竟敢欺負我們楚國人,這還了得!于是,私自召集他們全家族的人,紛紛拿起武器,直接沖到吳國卑梁,将卑梁一家殺得七零八落。“兩家交怒相攻,滅卑梁人。”
為了一點桑葉,釀出一場滅族悲劇。悲劇還在進一步升級。
“卑梁大夫怒,發邑兵攻鐘離。”
吳國卑梁的大夫,突然聽說楚國人跑到他的地盤上來,行兇撒野,殺了他管轄内的一家人之後,逃之夭夭,頓時勃然大怒!就把他這個小縣城裡所有的兵力都調集起來,直接追到楚國的鐘離,去殺那一家人!
卑梁大夫帶着他的人,都是些訓練有素的軍人,沖到楚國的地盤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一家人殺得幹幹淨淨,一個不留,轉眼間給滅了族,還要滅了鐘離全縣。鐘離的守将吓得魂不附體,衣服也來不及穿,就連夜逃回楚國郢都,向楚平王請罪去了。
為了争一點桑葉,先是兩人相鬥;緊接着升級為兩家怒而相滅;接着又升級為兩國邊邑長怒而相攻;最後,終于升級到了王那裡。
楚平王如何處理這件事呢?
《史記》上說:“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梁。”
楚平王也怒了,禦駕親征,率領着楚國的精銳之師,浩浩蕩蕩,親自奔赴吳國邊境。大軍到時,踏平了卑梁城,直接将吳國的這個邊邑給滅掉了!
吳王僚當然也不能坐視不理,雖然吳國沒有楚國強大,雖然吳國沒有楚國兵多,但絕不能示弱,所以“吳王聞之大怒,亦發兵”。
自此,兩個王都怒了,他們都認為錯在對方,都将自己的大軍開赴到前線。吳楚之間,終于兵戎相見。
至此,事态完全失控!
本來隻是兩個采桑姑娘之間的小事,最終卻發展成兩個大國之間的大戰。想必當初兩個姑娘遊戲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事情的最終結局吧。
如果當局者能預見到事情的結局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事态的發展,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原因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緻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産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将導緻周圍空氣或其他系統産生相應變化,從而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緻其他系統發生重大變化。這就是“蝴蝶效應”。
齊國的田常一直想謀逆篡位,但顧忌國内的高、國、鮑、晏四大家族,因此想發兵攻打魯國,借此提升自己的威望和實力。
本來,這樣的事在春秋時期是司空見慣的。按田常的初衷,也就是打打魯國罷了,但是,蝴蝶的翅膀扇動了,事态的發展就不由田常控制了。
為了救助魯國免遭戰火,孔子指派子貢出使。子貢在齊、吳、越、晉幾國之間來回奔波,鼓動如簧巧舌,四處忽悠,結果“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事态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田常最初的設想。
也有反例。
周亞夫一代名将,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功高蓋主。景帝為太子着想,決定試探一下他。他在宴請周亞夫的時候,準備了一大塊肉,但是沒有切開,也沒準備筷子。周亞夫看了,很不高興,宴席官早受了景帝的囑咐,故意裝聾作啞,站着一動不動!周亞夫正要再說,漢景帝忽然插話道:這還不能滿足你的意願嗎?周亞夫隻能免冠謝罪,然後快步離去了。漢景帝遠遠地注目着周亞夫,有些憤怒地說:“此人怏怏,将來不是年輕皇帝的大臣呀!”于是找個借口殺了周亞夫。
一雙筷子雖小,卻試探出了周亞夫“非少主臣也”。
所以,作為管理者,一定要警惕蝴蝶效應,善于從細微的苗頭去預見事情的結局,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控制事情的發展方向。
05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土味大叔對有子的這一段話的理解就是這樣,你是什麼看法呢?
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細節見人品,修身做人,小處不可随便。
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職場殘酷,赢家之道,關鍵在提升自我。
三,“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風起于青萍之末,管理者要警惕蝴蝶效應。
我們一起《讀論語》
關注我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