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63字|閱讀需要5min
引言“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曾經這段話在網上非常流行,這是複旦女博士在人生終點的一段感悟。可惜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不會給任何人重頭再來的機會!
2022年3月10日,又是一年植樹節,在山東曲阜石門山鎮一個小村子裡,一位67歲的老婦人像往常一樣,扛着鋤頭,懷裡抱着一捆小樹苗,正費力地向着山上拖去。她數十年如一日,無畏風吹雨打,堅決地執行着女兒臨終的遺言。
這個老人名字叫舒平,她正是11年前因乳腺癌去世的複旦女博士于娟的母親。在于娟去世後,母親秉承她的遺願,來到山東石門山開荒種樹,一呆就是十餘年。
在半山腰上,她遇到了前來采訪的海報記者,兩人席地而坐,互有感慨。當雙方再次談到于娟的時候,老人依舊面色沉重,熱淚從眼眶不停地湧出。
如今石門山附近已經是郁郁蔥蔥,舒平為了紀念曾在挪威留學的女兒,她給這片樹林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挪威的森林”。
在“挪威的森林”裡有一顆黃連樹,是于娟去世當年舒平和女兒的兩位老師親手栽植的,如今已亭亭如蓋。
一路狂奔的複旦女博士于娟1978年出生在山東濟甯,是家中的獨苗。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打工人。于娟很小就聰明,而且記憶力驚人,很多孩子上學時,課文都背誦不出來,而她隻要讀兩遍就可以複述出來。在生病之前,她一直都是其他家長羨慕的好孩子!
于娟本科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工業外貿專業,在交大上學時她遇到了比自己大六歲的丈夫趙斌元。于娟身上的活力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讓趙斌元怦然心動,相識半年後,兩人确立了戀愛關系。
畢業後,于娟應聘到上海一家軟件公司做市場文案工作,丈夫趙斌元則在博士畢業後留在交大任教。
2000年,趙斌元和于娟登記結婚,住進了親戚借給他們的一套房子裡。
好強的性格讓她馬不停蹄地忙于事業。剛工作沒幾個月,她就決定報考複旦大學研究生,因為她從小就有一個複旦夢。作為丈夫,趙斌元内心深處并不贊成妻子去考研,但是他又不想讓妻子複旦夢破滅,最終他還是支持了妻子。
經過不懈的努力,于娟經過兩次考試終于如願以償,踏進了複旦的校門。為了完成學業,她每天都不停地學習,研究各種課題,發表論文,圖書館是她在複旦最常去的地方。
除了繁忙的學業,她還要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朋友交際。
2004年,于娟得到了一個去挪威留學的機會,欣喜若狂的她立馬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丈夫,丈夫趙斌元知道妻子的脾氣,最終也就答應了下來。從北歐回來後,她又開始攻讀複旦的博士學位,這讓本就沒時間照顧家庭的于娟,更加的忙碌。
因為住的離複旦比較遠,她每天去學校就要花費三四個小時,特别是上海的地鐵,坐過的人都知道,碰到上下班高峰期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可以把人的臉擠到地鐵的透視窗上,長期的忙碌搞得她疲憊不堪。
那時的于娟面對着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就工作來說,她面臨畢業,要準備博士論文和答辯。就家庭而言,每個月都要還一筆房貸,同時還要準備孩子出生後的費用和雙方父母養老的費用,生活的壓力曾讓她一度十分焦慮。
2007年年底,于娟在回丈夫的老家浙江嵊泗過年時,發現自己懷孕了。
可是懷孕并沒有阻擋她前進的步伐。懷孕期間她仍然不分晝夜地忙碌着她的論文和課題,完全沒有把自己的身體和肚子裡的孩子當回事。從複旦畢業後,于娟獲得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并于同年剖腹産生下一個兒子——“土豆”。孩子出生不久,于娟就狠心地給孩子斷奶,并投入到緊張的教學任務中。
短短三十多年,于娟馬不停蹄,一路過五關斬六将,取得了常人看來極不容易的學業成就,還順利完成了結婚生子的任務。這樣匆忙無比的人生曾經讓她覺得無比知足。可是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過度的學習和工作已經壓垮了她脆弱不堪的身體。确診晚癌命運跌入谷底對于32歲于娟來說是個“分水嶺”。
确認癌症後跌入低谷2009年10月開始,于娟開始出現腰痛,幾次去醫院都沒有查出病因。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于娟的身體徹底垮掉,她因為渾身疼痛難忍被送進醫院搶救,躺了三天兩夜之後,最終在2010年1月2日确診為乳腺癌晚期,全身骨轉移,醫院的CT報告顯示她的全身骨頭發黑,脊椎彎曲。即便最樂觀的判斷,她也隻剩下兩年不到的生命。
自此她的人生全面改變,從一個光鮮亮麗的複旦女博士變成了和萬千癌症病人一樣的癌症患者。一天兩次骨髓穿刺,14次化療,每天數十次的嘔吐,無數次痛到暈厥,于娟硬生生撐了過來。她沒有哭,她想着堅持就能活下去。
于娟的家人在這個時候給了她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丈夫在她生病後翻遍了學校圖書館所有和癌症有關的書籍,希望能找到拯救妻子的良策。在剛确診的半年内,于娟不能動彈,所有的衣食住行都靠丈夫一個人。
然而抗癌的開銷是巨大的。随着不斷的治療,經濟上的壓力也接踵而來。2.5萬元一支的針,每21一天就要注射一次;一萬多元的進口藥隻夠吃一個療程14天。為了支付昂貴的醫療費,趙斌元賣掉了自己的新房,父母賣掉了老家的房子,一家人在複旦附近租房子生活。
所謂“病急亂投醫”。2011年3月,于娟的家人聽說安徽有個專治癌症的神醫,就停止了醫院的正規治療,帶着于娟去了安徽富硒大山村找到了這位自稱專門治療癌症的“楊神醫”。這個神醫向于娟推銷了自己的饑餓療法加中藥治療。這看似非常離譜的治療方法,居然得到了于娟一家的認可,為了配合她的治療,于娟放棄了正常的飲食和營養補給,每天隻吃少量的葡萄和芋頭。在“神醫”的胡亂治療下,她的身體迅速惡化。
2011年4月19日淩晨,于娟與世長辭。在于娟去世前的一個月,上海電視台曾到她的家中采訪。于娟面對記者的鏡頭訴說了自己最大的三個願望:“隻想兒子有媽媽,父母有女兒,愛人有妻子。”然而,這個曾經看起來無比輕松的期望最終沒有實現。臨終日記記錄最後時光于娟确診乳腺癌晚期後,開始在她的新浪微博上記錄自己抗癌的點點滴滴。
在生命最後的歲月裡,隻要她能坐起來活動,她就要坐在電腦前更新博客。她和無數的癌症病人一樣,開始反思自己為何會成為病人。乳腺癌高發人群一般是45歲以上的中年婦女,按照常理來說,她是不應該年紀輕輕就得乳腺癌的。于娟最後把自己得病歸咎于人生前半段有太多的執着和欲望,執着于取得更好的成績,執着于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些欲望壓垮了她,讓她所有念想都變成了泡影。
過去的三十年,她把自己變成了一顆不停旋轉的陀螺,從來沒有停歇過。讀研,考博,這些用生命換來的證書現在看起來卻毫無價值。直到生病以後,看着自己的家人,她才恍若大夢初醒。家人并不需要她有大房子,她們隻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親人陪伴在身邊而已。
在生死的臨界點,于娟終于能夠清醒地去認知這個世界的意義。即使面對病痛的折磨,于娟依舊保持着面對生活的勇氣,她不能讓家人失望。正如她自己最喜歡的尼采的那句名言所說:一切殺不死她的都會讓她變得更加強大。她并不經常在博客更新自己的苦難,反而選擇在自己的博客裡記錄了很多快樂的瑣事。
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逃避某些苦痛的回憶,不敢将那些黑暗不見天日的時光化為文字,另一部分原因是她寫博客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所有人任何苦痛都會過去,感情失敗、事業遭挫、婚姻破裂,哪怕是絕症,在某天回首往事的時候,都會發現過往一切都是浮雲。
于娟輾轉多個醫院治療,認識了很多病友,她也喜歡在博客裡和網友訴說這些病友們身上發生趣事。比如舟山有個莊阿姨,用綠豆縫了個沙袋,放在左胸充當義乳,然而有一天家人發現莊阿姨的義乳越來越膨脹,原來是裡面的惡綠豆因為體溫發芽了,這個故事讓于娟捧腹大笑。
最後在經曆了36個小時的搶救後,她爬起來在自己的博客裡寫了這樣一段話:“天氣不是很好,心情不是很糟,身體不是很妙,精神不是很差,我爬上來寫:‘祝我生日快樂!’”這是她留在世間最後的一段文字,也是于娟的絕筆。
臨終之前,為了不讓母親過度悲傷,她就讓母親去植樹造林。如今“挪威的森林”已經郁郁蔥蔥,可是她的母親念念不忘地女兒卻再也回不來了。
結語于娟直到生病後才明白錢權名利,一切皆可放下。她的丈夫也曾後悔莫及沒有提醒身邊人早日注重健康,而是放任她一個晚上接着一個晚上的通宵熬夜。
上天給她抛出了一顆橄榄枝,可是橄榄枝上卻布滿荊棘,這些荊棘需要用時間去磨平,可是于娟急于求成,在把橄榄枝攬入懷裡的同時,她也被刺的傷痕累累。
時光飛逝,距離于娟已經離開這世間十年有餘。她的故事和臨終遺言卻依舊在警醒着每一個為了功名利祿透支身體的現代人。願每一個讀過于娟臨終絕筆的人,都不再經曆“此生未完成”遺憾,這是于娟的初衷,也是她的遺願。
【深耕曆史,品讀人生,我是白叟,感謝支持】
參考資料
[1]于娟.此生未完成.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5
[2]孫雯.于娟|此生未完成,但她為同代人留下一份特别的遺産.錢江晚報.2019.9.12
[3]張穩,張珈玮.人間丨于娟,媽媽為你種的這片“挪威森林”今已亭亭如蓋矣.海報新聞.2022.3.12
[4]複旦女博士于娟接受“神醫”饑餓療法 病情惡化去世.人民網.2012.8.2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